APP下载

中日投资与贸易关系分析

2012-10-17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沈波

中国商论 2012年31期
关键词:日资劳动密集型密集型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沈波

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作为调整资源在国际间分配的两种不同手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替代还是促进,一直以来都是理论和实证研究中的主题。作为贸易关系密切的中日两国来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到底是替代、促进还是兼而有之,这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研究为数众多,主要的观点有三种。

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起替代作用,代表性人物有Mundell(1957),他认为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投资会替代贸易,当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相接近时,这种替代效应尤为明显;[1]冯鹏程(2009)基于数据面板进行回归分析,指出日韩等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结果,使得日韩对美欧的出口转变为我国对美欧的出口,导致了贸易方向的转移,产生了出口的替代。[2]

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起到促进作用,代表性理论有小岛清(1978)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当投资国从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时,一方面东道国容易吸收和消化外来投资,提升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投资国可集中优势开发更新的技术,两者结合可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条件,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呈现促进效应;[3]Wang、Buckley、Clegg(2002)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的扩张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提升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4]唐杰英(2009)通过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日本对不同东道国直接对外投资的贸易效应,得出日本的直接对外投资是互补效应,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有明显的长期促进作用;[5]杨逢珉、周琳妲(2011)指出中日贸易是基于两国的要素禀赋、按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日本主要出口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中国则出口以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两国贸易有较强的互补性。[6]

三是认为关系不确定的,如薛晓航(2011)认为日本在华直接投资企业以“资源获取”为目标时所表现的投资与贸易为互补关系,以“市场占有”为目标时所体现的中日贸易与投资为替代关系。[7]

综上所述,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贸易到底是促进、替代还是兼而有之,大家的看法各不一致。本文将通过实证的方法对中日投资与中日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之间到底是促进关系还是替代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中日贸易更好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1 中国对日本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1.1 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比重不断下降

近10年来,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从2001年的427.97亿美元和449.58亿美元不断增长至2011年的1945.68亿美元和1482.98亿美元,但是其占中国对世界进出口额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见表1),并且出口额的比重下降明显。

表1 2001~2011年中国对日本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1.2 中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逆差不断加大,技术密集型产品从逆差转向顺差

根据表1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中日贸易出现逆差,并且逆差不断扩大。结合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0—SITC4类为初级产品,SITC5—SITC8类为工业制成品,在工业制成品内部,SITC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SITC7(指机械及运输设备)类商品归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6(指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SITC8(指杂项制品)类商品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因SICT9为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和交易,故本文不放在研究范围内)。中日贸易的逆差在1992-2001年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共同构成,且两者相差不多,2002-2010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额从逆差转向顺差,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逆差则扩大加剧(见图1),2001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逆差为61149.55万美元,2010年扩大到1443547.35万美元,翻了一番。

图1 中日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差额 (单位:万美元)

1.3 中日贸易以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为主

根据HS编码的分类,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在此,本文主要以中日贸易额前六位的商品类别为例进行分析。

图2 1992~2011年中日纺织品和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出口比重图

从出口来看,1992~2010年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制成品中以纺织品和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为主,其总比重从1992年的27.54%不断扩大至2011年的50.71%,并且近10年一直保持在50%以上。其中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的出口比重不断扩大,纺织品的出口比重却出现下降(见图2)。此外,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的出口比重虽不高,2000年开始占总出口额的5%以上,但是其在出口排名中一直徘徊在第五、第六位。

从进口来看,1992~2010年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为塑料及其制品、钢铁、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设备及零件、光学、照相和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其中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设备及零件的进口额从1992年至2011年一直稳居进口比重的第一、第二位,该两类商品的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50%左右;光学、照相和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的进口比重一直排在前五位,自2003年开始进口比重维持在8%以上;钢铁的进口比重自1992年开始一直在前六位,但是其比重从1993年的13.47%开始不断下降,1999年开始一直徘徊在6%左右 ;塑料及其制品的进口比重也一直排在前六位之内,其所占比重比较平稳,2005年至2011年维持在5%~6%之间。此外,中国从日本进口车辆的比重又开始增加,从1996年1.78%的低谷期恢复至2011年的8.62%。

2 日本FDI对中日进出口贸易影响分析

2.1 回归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贸易之间的关系,同时鉴于2001年中日之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差额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本文选取1992~2001年和2001~2010年两个样本区间,在参照高欣关于贸易与投资的计量模型基础上,[8]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LEX分别为取对数后的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贸易额和取对数后的中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贸易额,LIM分别为取对数后的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贸易额和取对数后的中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贸易额,LFDI为取对数后的当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流量,LFDIC为取对数后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存量,LGDPR为取对数后的日本国民生产总值,LGDPC为取对数后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α0、α1、α2、α3、和β0、β1、β2、β3均为待估系数,μ1和μ2为随机误差项。

2.2 数据说明

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出口额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得出;FDI流量和存量的原始数据1992~2004年来源于日本大藏省数据库数据,2005 ~2010年来源于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及其对策》,然后在参阅周弋(2000)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分类基础上,将日本对外投资制造业中的食品、纺织、木材造纸、钢铁冶金、石油工业、橡胶、皮革工业、玻璃、陶瓷工业的投资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投资,化工医药、一般机械、电气机器、运输机械、精密机器工业的投资归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FDI流量和存量;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来源于国研网。

2.3 结果

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表2 模型估计结果一:变量系数及检验

表3 模型估计结果二:变量系数及检验

从回归结果看:

(1)1992~2001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流量增加1%,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减少0.07%,进口减少0.03%,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0.05%,进口增加0.07%;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0.59%,进口增加0.49%,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1.19%,进口增加0.44%。这表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上短期内表现为替代关系,从长远看则表现为促进关系;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表现为促进关系。

(2)2001 -2010年,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流量增加1%,中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0.37%,进口增加0.47%;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增加1%,中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0.58%,进口减少0.52%。这说明从短期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技术密集型产品起到促进作用,从长期看对出口起促进作用,对进口起替代作用。

(3)2001~2010年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出口模型的拟合度不高,说明日本对华的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线性关系不显著。

2.4 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1)1991~2001年,日资企业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把中国作为其组装生产的出口基地,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和零部件除在中国采购的外,其余主要来源于日本,同时生产的产品又被返销日本,这增加了中日之间的进出口,因此从长期看,日资企业这种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日贸易。

(2)1991~2001年间,日资企业将在中国生产的部分产品返销日本的同时,部分产品又在中国进行销售,从而减少了中国从日本的进口,以1995年为例,当地销售和向日本返销分别占销售总额的44.7%、29.0%,①并且当地销售的比例还在提高;其次日资企业为了适应当地的消费市场,扩大当地采购率,如1995年为34.1%,2000年提升到40%,这些意味着中国从日本进口量的减少;此外日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转移本国夕阳产业,这会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从而产生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产品信息等,使日本的消费者转向购买性能更好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因此日本对我国的直接投资短期内又会减少中日贸易,即对中日贸易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是这部分作用的效果非常小。

(3)2001~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费市场迅速扩大,相比较而言日本国内的企业面临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和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因此日资企业的投资战略发生转变,向以生产主导同时开发占领中国市场的复合型转变。以2010年第四季度为例来看,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销售额为518.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其中,当地销售329.53亿美元,向日本返销117.72亿美元,向其他国家出口70.88亿美元,分别增长24.1%、21.3%和15.4%,分别占销售总额的63.6%、22.7%和13.7%。②由此可见,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促进中日贸易的同时,由于日资企业的产品在当地销售量的增加从而减少了从日本的进口,这种外资企业产品本土化销售的情况又使得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短期内表现出替代作用。

(4)2001~2010年,对于投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日资企业来说,随着中国工资水平迅速提高导致经营成本提高等原因,出现少数在华日资企业撤退,而大多数日资企业则是扩充和拓展各种海外功能,主要扩充和拓展在华的销售功能和生产功能,其余是物流功能、研究开发功能和地区统管功能,对前者这部分功能的投资长远看能促进中日贸易,但是对后者这部分功能的扩充和拓展的投资不能直接带来中日间进出口额的增加,因此造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与直接投资关系不紧密。

3 结论及启示

通过实证分析可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日之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虽有替代作用,但这种作用非常小,所以总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中日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在上世纪90年代起促进作用,到21世纪则对出口起促进作用,对进口起替代作用。

通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为中日贸易更好发展也提供了一些启示:

(1)虽然日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开始拓展其他功能,但是结合中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差额来看,日本把应该由其国内出口的产品转为从中国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摩擦,因此要加快促进日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的产品升级,改变中国作为日本向第三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跳板”的局面,促使中日贸易健康发展。

(2)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日资企业,通过学习其核心技术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且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缩小中国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异,优化中日间的贸易结构,实现中日贸易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

[1]R.A.Mudell.: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Mobi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7(6).

[2]冯鹏程.日韩对我国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及效应的比较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1).

[3]Kojima, Kiyoshi.: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A Japanese Model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Operation[M].London:Croom Helm,1978.

[4]Chengqi Wang,Peter J.Buckley, JeremyClegg.:The 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Chinese export performance[Z].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Europe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ademy,2002(12).

[5]唐杰英.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9(12).

[6]杨逢珉,周琳妲.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1(4).

[7]薛晓航.中日贸易与投资关系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8).

[8]高欣.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日资劳动密集型密集型
中国日本商会:在华日企利润创新高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日资企业看“新常态”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日关系变化对浙江引进日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