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埋管换热器侧换热量因素分析
2012-10-16王景刚柳延超张春华
王景刚,盛 宏,柳延超,于 海,张春华
(1.河北工程大学 城建学院,河北 邯郸056038;2.吉林市热力有限公司,吉林 吉林132002)
在地源热泵设计中,影响计算地埋管换热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地下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尤为重要[1],根据Kavanaugh的研究表明,当地下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存在10%的偏差时,地下埋管换热器长度会有 4.5% ~5.8%的偏差[2];另外,地埋管内进出口水温平均值和测试功率也对地下埋管换热量有影响。Ingersoll和 Plass提出的线热源理论[3-4],是研究地埋管侧传热情况的基本模型,方法简单方便,但是结果不够精确,张燕[5]曾利用此理论对地下埋管换热进行动态模拟。陈旭等[6]利用热渗耦合理论对地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于热渗耦合理论综合考虑固体和流体在非等温渗流时的能量方程,所以计算结果更加精确,但是相对线热源理论更加复杂。约束最优化方法[7]是用来求解非线性约束条件最优化问题的数值迭代方法,通过对目标函数使用约束条件和进行迭代计算,能提高计算结果准确程度,对计算结果起到优化调整的作用。本文利用线热源理论,结合约束最优化方法,分析实际情况下不同因素对地埋管换热量的影响。
1 测量原理和方法
1.1 测量原理
将线热源理论用于地下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并进行简化,得到t时刻地埋管内流体平均温度
式中:Tff-无穷远处未受扰动土壤温度,℃;Q-地埋管侧换热量,W;H -钻孔长度,m;Rb-钻孔内传热热阻,(m·K)/W;λs-岩土综合导热系数,W/(m·K);db-钻孔直径,m;ρs·cs- 体积比热容,J/(m3·℃);Ei(x)-指数积分函数,Ei(x)
则式(1)简化为
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0],采集已经测试的数据,将其与约束最优化方法[8]程序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使得方差和函数f最小,此时λs值是所求结果。
式中Tcal,i-第i时刻由模型算出来的埋管中流体的平均温度,℃;Texp,i-第i时刻实际测出的流体的平均温度,℃;N -实验测量数据的组数。
1.2 测量装置
本次测试采用河北工程大学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岩土热物性测试仪。测试仪由进水管,出水管,流量计,温度计,循环水泵,调节阀,闸阀,电加热器,恒温水箱,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及处理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2 案例分析
2.1 测试工况和结果
测试地点为石家庄市正定区塔元庄村,测试时间为2010年11月22日至12月01日。
测试功率3 kW;大地初使温度16.5℃;采用单U型管埋管方式,埋管深度112 m;钻孔直径150 mm;埋管直径De32;埋管内流速0.252 m/s;埋管内流量0.73 m3/h;管材用HDPE;埋管回填材料为砂土;地下水位30 m;水径流方向由西向东,水径流速度30 m/s;恒热流总时间230 h;测试时间78 h。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换热量测试结果Tab.1 Results of heat transfer rate
从测试结果表1可以看出,优化值比初始探值小0.04,调优后的单位井深换热量比调优前的小,此测试方法简单方便,当测试时间足够长,测试结果准确。
2.2 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对埋管换热量影响分析
岩土综合导热系数λs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λs在20 h之前趋于5%的波动区域内,在随后的时间里 λs波动范围不大;换热量随λs变化见图3,随着λs增加,地埋管换热量的增量先是增加很多,然后增量逐渐减少,岩土综合导热系数每增加1 W/(m·℃),换热量增量的均值是2 500 W。
2.3 其他因素对埋管换热量影响分析
其他因素对埋管侧换热量影响见图4,其中图4(a)表示流体平均温度随时间变化,图4(b)表示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4(c)表示功率随时间变化。由图4(a)可知,随着测试时间增加,40 h后地埋管内流体温度平均值由陡逐渐变缓,趋于稳定,稳定在25.543℃左右;由图4(b)可知,地埋管侧换热量值在10 h内已经趋于稳定,稳定在2 564.5 W左右,且在40 h后的变化趋势与埋管内流体温度平均值波动趋势一致,这是因为整个地埋管的流体平均温度与土壤初始温度的温差增加,导致地埋管测换热量增加,流体平均温度每变化1℃,换热量约变化250 W。图4(c)可以看出向地埋管侧注入的功率并不恒定,有一些波动,这种波动是由于电压不稳或者大地周围的震源引起的;由图4(b)可知,地埋管侧换热量与功率的上下波动趋势一致,功率变化1 W,地源测埋管换热量变化0.71 W。
3 结论
在3 kW测试功率条件下,20 h后,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值接近稳定。地埋管侧换热量值受进出口水温平均值、测量功率、岩土综合导热系数等因素影响,其中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影响最重要,其每增加1 W/(m·℃),换热量增量均值是2 500 W;其次是进出口水温平均值的影响,其每变化1℃,换热量约变化250 W;最后是测试功率的影响,功率变化1 W,地源测埋管换热量变化0.71 W。
[1] 方亮,张方方,方肇洪,等.关于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试验的讨论[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28(4):48-51.
[2] STEPHEN P,KAVANAUGH.Field tests for ground thermal properities methods and impact on groundsource heat pump design[J] .Ashrae Transactions,1992,98(2):607-6151.
[3] CARSLAW H S,JAEGER J C.Conduction of heat in solid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
[4] INGERSOLL L R,ZOBEL O J,INGERSOLL A C.Heat conduction with engineering geologicao and other application[M] .New York:McGraw -Hill Co.,1948.
[5] 张 燕.U型地埋管换热器动态模拟[D] .成都:西华大学,2011:6-15.
[6] 陈旭,范蕊,马宏权,等.竖直地埋管单位井深换热量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 .制冷学报,2010,31(2):11-16.
[7] 李元科.工程最优化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15-117.
[8] 于明志,方肇洪.现场测试地下岩土平均热物性参数方法[J] .热能动力工程,2002,17(5):34-37.
[9] 赵进,王景刚,高晓霞,等.地源热泵土壤热物性测试与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1):59-60
[10] GB 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规范[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