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特色水果的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2012-10-16余利娥
余利娥
(宿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宿州市特色水果的物流发展策略研究
余利娥
(宿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水果具有鲜活性、易损性等特点,在流通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影响水果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阐述宿州市水果的发展现状和宿州市水果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宿州市特色水果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宿州市特色水果物流发展策略分析,给出了宿州市发展特色水果物流的措施.
水果物流;策略;预冷
水果适宜的储存温度一般在0℃-15℃之间,生命周期短,在流通过程中很容易腐烂变质,造成浪费.例如新上市的桂圆超市可以卖到20元钱一斤,但是稍微变质的桂圆就只能卖到10元钱一斤,更别提变质厉害的,只能当垃圾处理了.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由于物流设施差、管理落后,在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水果、蔬菜等商品每年因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1],而西方发达国家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普遍低于5%,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水果物流包括水果生产、采购、供应、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是我国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宿州市特色水果的物流发展现状
1.1 宿州市水果发展现状
安徽省宿州市是农业大市,水果产业是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宿州的水果产业品种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特别是特色水果砀山酥梨、萧县葡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2010年宿州市各类果品总产量2.169百万吨,果品总产值38.56亿元(另有加工产值12.5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2].宿州各种水果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地情况如表1所示.宿州市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总体目标到2015年,果园面积稳定在8万公顷,果品总产量达到2.6百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75亿元,鲜食果品的优质果率提高到85%以上.随着水果产量和产值的不断增加,水果业已经成为宿州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表1 宿州市水果种植情况
1.2 宿州市水果物流发展现状
1.2.1 现代水果流通市场网络初步形成
近年来,宿州市加快以水果基地为中心的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以城市为中心的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各地大力实施产销互动,走以市场为龙头、市场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体化经营之路.目前已经形成以砀山惠丰,萧县同创水果批发市场为首的水果批发体系.
1.1.2 水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获得较大发展
宿州市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成长迅速.2010年全市共有22家省、市级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11家、市级11家),营销收入超25.19亿元.到2010年底,全市共建水果专业合作组织610个,带动农户24.2万户.
2 宿州市特色水果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储藏能力偏低
到2010年底,宿州市100吨以上的机械储藏冷库有11座,100吨以下微型节能冷库有130余座,机械储藏能力为0.04-0.05百万吨,只是需要储藏的果品总量的2.5%左右,还有17.5%果品储藏以地下或半地下式自然通风窖为主,这种储藏方式储藏时间短,损耗大,效益低.剩余80%左右的果品采摘后无法储藏,鲜销压力大,果品货损率高.水果的上市时间往往比较集中,没有足够的储藏能力,为了缓解鲜销压力,只好就近销售、低价格销售,造成“果贱伤农”,而在水果生产淡季,人们又很难买到新鲜的水果,即使买得到,价格也比较贵.
2.2 水果运输体系不成熟[3]
宿州市虽然基本实现了乡镇通柏油路和村村通公路,但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一方面使得水果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摩擦、碰撞等机械作用加剧,常常使水果受到机械伤害的程度加剧,造成极高损失;另一方面造成水果在途时间长,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都增加.而且宿州市除了公路运输可得性比较高之外,铁路运输能力一般,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基本没有,运输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宿州特色水果的外运,要想运往其他较远的城市销售,往往需要通过中转来实现,增加了运输环节和运输时间,进一步加大了货损量.现代化冷藏运输体系也很滞后,水果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造成水果在物流运输环节中损失较大.
2.3 水果加工比重偏低,增值作用不强
2010年,宿州市各类水果加工企业消耗水果原料能力为100万吨,占全市果品总产量的46.1%,而且大部分只是简单的初加工,增值作用不强,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水果加工比重偏低,造成鲜销压力偏大,冷藏储存能力偏低,水果在流通过程中大量腐烂变质,在水果上市旺季,为了缓解鲜销压力,只能低价销售,造成“果贱伤农”.而且许多水果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集中度不高,多数产品加工程度很低,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没有得到实际提升,水果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2.4 流通模式单一
近年来,“龙头企业+水果专业合作组织+果农”、“龙头企业+基地+果农”成为宿州市水果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在这种流通模式下,果农先将果品卖给龙头企业,再由龙头企业把水果销售给零售商(超市和小商贩),然后由零售商把水果销售给最终用户.这种流通模式比较传统,流通环节多,销售(从采摘到消费)周期过长,物流速度慢,多次分装,损伤水果,增加了水果的消耗,中间环节和参与者众多,失去规模经济的价值,而且这是一种推动式的物流模式,市场需求信息流缺失,有可能造成水果的产销不对路,造成大量水果的积压.
2.5 水果流通缺乏预冷环节
宿州市水果采摘后大多直接存放,即使进入冷藏间,也是将预冷和冷藏合为一个环节.冷库设计也较少有预冷间配套.所谓预冷,是指果蔬在贮藏或者运输之前,迅速将其温度降低到规定温度的措施.而且降温的速度愈快效果愈好.有研究指出,苹果在常温下(20℃)延迟一日,就相当于缩短冷藏条件下(0℃)7-10日的贮藏寿命.而且未经预冷的水果,要在运输或贮藏中降低它们的温度,就需要很大冷量,显著增加冷冻机的负荷,这是非常不经济的.果蔬经过专门设计的预冷设备的冷却处理,比在冷藏库,船和藏库中的冷却效率高的多.由此可见,果蔬收获后迅速预冷对保证良好的贮藏和运输效果是何等重要.
3 宿州市特色水果物流发展策略分析
3.1 提高水果的机械储存能力
宿州市水果的储存能力偏低,特别是机械储存能力更低,影响水果的时间价值.要提高水果的机械储存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3.1.1 宿州市政府要增加在机械储藏冷库建设方面的投资.由政府出资建造一批面向全体果农提供服务的公共冷藏仓库,这批仓库可以只提供简单的仓储服务,收费低,可以作为促进宿州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政策性补贴手段.
3.1.2 创造各种优惠条件吸引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来宿州建造大型的现代化冷藏仓库,提供多样化的物流仓储服务,不仅可以解决水果的储存问题,还可以储存其他农产品,全面解决宿州的农产品储存难问题.宿州政府可以在土地出让金、税收、贷款等方面给这些企业来宿州落户创造便利条件.
3.2 加快宿州农村物流通道的建设
宿州市政府要提高农村公路的等级,改善路况,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构造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短期来看,加快农村物流通道的建设,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还是明显的,宿州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不仅水果产品丰富,而且粮食、蔬菜、畜牧、林木等农产品资源丰富,这些农产品的运输都离不开高效的运输通道.运输通道畅通了,更多的农产品可以运往市外、省外甚至国外销售,搞活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在宿州市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还提出了“充分利用果业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娱乐产业”的方针,要发展旅游业,便利发达的交通体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加快农村物流通道的建设为宿州农产品走出去、外地游客走进来提供了有利条件,对搞活宿州农村经济意义重大.
3.3 增加水果加工比重,特别是深加工比例
3.3.1 制订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国外水果加工企业特别是深加工企业落户宿州.2007年被誉为“中国梨都”的宿州砀山县招商引资成功,北京汇源饮料集团投资5亿元人民币兴建的果蔬食品综合加工项目落户砀山.同年,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每年收购水果向砀山果农支付的收购资金就达3亿元,年加工各类水果达6万余吨.这些国内外知名的加工企业落户宿州,大大提高了宿州的水果加工能力特别是深加工能力,而且为宿州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目前,砀山全县上下有6万多人在水果深加工企业从事生产或服务,不仅带动了砀山县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提高了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村稳定发展.
3.3.2 鼓励果农共同出资建设水果初级加工工厂.这类企业投资规模小,加工技术简单,果农的经济能力和技术能力完全可以承受.例如对水果的分级、打蜡、包装、贴标签等,这些初级加工不需要很大的厂房,也不需要很复杂的技术就可以完成.
3.4 发展现代化的水果流通模式
目前常见的水果流通模式有以下四种:
3.4.1 批发市场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水果流通模式.该模式以批发市场为核心节点,连接果品的供需.果农通过产地批发市场向经销企业或其他收购者出售产品,后者通过销地批发市场分销.
3.4.2 “龙头企业+水果专业合作组织+果农”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对水果生产提供标准化生产与技术指导,并实施全程的质量监控.果农依据合同契约向公司出售果品,由公司进行集中处理后,进行分销.这种模式也是宿州市水果常见的流通模式.
3.4.3 “农超对接”模式,以超市为核心,连接供需双方.农户在超市或者合作组织的安排下,将产品集中后,统一销往超市,经由超市到达消费者.这种模式中间环节大大减少,水果的流通速度加快,适合于水果销售量大的城市.
3.4.4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在“农超对接”模式基础上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专业化集中配送作业,通过集中采购、加工、处理等增值作业降低水果流通成本,提高水果在流通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除了以上四种水果流通模式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水果流通模式也逐渐在水果的流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4].通过网络,农户和消费者可以直接面对面,产销衔接紧密.现代物流的快速、便捷、成本低等特点,使得多品种、小批量、低价格的电子商务水果配送成为可能.这种流通模式减少了水果的流通环节,提高了水果的流通速度,降低了损耗率,而且由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配送,成本较低,消费者甚至可以买到比批发市场上更便宜的水果.
3.5 发展现代化水果冷链物流
水果具有腐烂易损性,在流通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水果的质量,必须采用冷链处理.水果采摘后必须先预冷,根据不同品种分别采用通风预冷、冷水预冷、加冰预冷、差压预冷和真空预冷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水果采后田间热的及时去除;预冷后进入储存环节,根据被储存水果的特点,可以采用近冰点冷藏,超低氧气调贮藏方法;在运输环节,则采用与冷库对接装运的冷藏、气调集装箱运输,在销售环节,批发市场配备有冷藏专用库房,连锁超市也配备有冷藏周转库和控温展示柜,使水果自田间到消费者手中始终处于冷藏环境中.宿州市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了水果产业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冷链物流是宿州市水果产业发展的研究重点,宿州市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就包括重点发展机械贮藏和冷链配送系统.
4 结论
水果产业作为宿州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宿州广大农村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宿州水果物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水果物流的发展明显跟不上水果生产的发展,导致水果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低下,高效率、高效益的水果物流是宿州发展现代化的水果业的有利支撑.
〔1〕张文松,王树祥.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分析及选择[J].物流技术,2006(3):37-39.
〔2〕马虹,张红安,毛晓村.宿州市水果产业化发展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规划[J].现代农业,2010:51-56.
〔3〕刘峥.宿州市农产品流通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27-18328.
〔4〕王文洪.我国水果流通新形势[J].产业论坛,2009(3):9-10.
F304.3
A
1673-260X(2012)08-0113-03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2B190);宿州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9YSS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