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手机天线电磁辐射的数值模拟
2012-10-15龚小亮孙玉发刘昭谦
龚小亮,孙玉发,刘昭谦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0 前言
随着手机作为便捷的通讯工具被大量使用,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是否会产生危害,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人们一直以比吸收率(SAR)来衡量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1-8]。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很多,如文献[2]通过试验测量了金属边框眼镜对人体SAR的影响,文献[7]重点比较了成人和儿童在手机辐射下大脑中SAR的差异。但讨论不同通话情况时SAR的变化尚不多见。本文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了单极天线手机在900 MHz频率工作时人脑内SAR的分布,并重点比较了人们戴有金属边框眼镜和在金属壁旁等情况下通话时,手机距离人体头部不同距离及有无考虑人手部模型时SAR的差异。
1 建模
为正确模拟手机电磁辐射,本文建立的手机模型由单极天线和金属长方体盒两部分组成。金属盒覆盖厚度为1 mm的一层绝缘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为4。手机的单极子天线长85 mm,金属长方体盒尺寸为150 mm×60 mm×30 mm,手机模型如图1所示。
对于人体模型,因为人体受到手机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头部,故文中建立了分层球型人脑模型[7],人脑由皮壳层、颅骨层、肌肉层和大脑层4种组织组成。人脑模型的尺寸及电磁参数如表1所示[4]。
考虑到使用手机时的实际情况,本文还模拟计算了有手部模型、通话时手机一侧有金属壁以及戴有金属边框眼镜时的SAR分布情况。手部模型模拟成相对介电常数为39,电导率为0.8 S/m的凹形生物组织,握住手机下部,其具体尺寸为厚2 cm,高10 cm。金属壁置于手机一侧,距离人脑边缘100 mm。把该边界处理成理想导体边界[9]即可。金属边框眼镜尺寸为:镜框为36 mm×36 mm的矩形金属框,镜片为有机玻璃,其相对介电常数为2.56,厚度取3.2 mm。
图1 手机模型
表1 分层球型人脑模型的几何参数及900 MHz下的电磁参数
2 基本原理
2.1 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方程
利用FDTD法计算人脑中电磁场时,归一化的电场和磁场差分方程为
式中,
其中,σ为电导率;ε为相对介电常数;δ为网格长度;△t为时间步长。其他各方向电磁场差分方程可类似推得。
2.2 比吸收率的计算
比吸收率(SAR)定义为:单位质量生物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
式中,E是生物组织中的电场强度;σ是生物组织电导率;ρ是生物组织密度,计算时近似取为1.0×103kg/m3。SAR的单位是W/kg。
本文采用正方体网格对人体头部进行剖分,具体的网格单元尺寸为δ=△x=△y=△z=3.2 mm,总的计算区域为120×120×120个网格,总的时间步数N=630。将手机盒的绝缘介质薄层1 mm厚度转化为1个网格长度δ,经等效变换后其等效介电常数为
式中d为薄层实际的厚度。
激励源选择点馈方式,馈点位于手机上表面中心沿Z轴方向的一个网格上,本文的手机辐射阻抗取R=50 Ω,天线辐射功率取P=0.6 W,在馈电点处馈入频率为900 MHz的正弦激励源[8],其表达式为
其振幅为
式中,dz是 z方向的网格单元尺寸;x0,y0,z0表示馈电点处的 x,y,z坐标。
在空间网格截断处采用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PML吸收边界相关理论推导及其电磁场差分方程见文献[10]。本文取PML厚度为8个网格,当考虑通话时一侧有金属壁时,金属壁等效为理想导体边界,其他边界为完全匹配层边界。
3 数值仿真结果
为了验证利用FDTD法计算SAR的有效性,首先按照文献[3]建立偶极子天线和单层球型人脑模型并取相同的参数,比较了无金属壁和靠近手机一侧距人脑80 mm处有金属壁时每克组织SAR峰值,结果如图2所示。本文计算结果与文献[3]结果吻合良好。
本文在建立的分层人脑模型基础上,应用C语言编写FDTD程序,计算了在900 MHz,功率为0.6 W的手机辐射作用下人脑内SAR的分布,并比较了几种不同情况下使用手机通话及手机距人脑不同距离时的SAR分布状况,计算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在表2和表3中,方式1表示手机+(分层)人脑模型;方式2表示手机+人脑+手部模型;方式3表示手机+人脑+金属壁模型;方式4表示手机+人脑+金属边框眼镜模型。
图2 有无金属壁时SAR峰值比较
表2 手机距人脑1.5 cm时SAR值 W/kg
表3 手机距人脑3.0 cm时SAR值 W/kg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人脑内SAR的分布基本是随着透射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的。当考虑有人手模型、戴有金属边框眼镜以及在金属壁旁通话时,SAR局部峰值、每克峰值和模型平均值均有所变化,尤其在金属壁旁通话时SAR增加较大。参照IEEEC95.1—1992[11]的限值规定:在任意30 min内,任意1 g组织中最大SAR应小于1.6 W/kg。从表2和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方式1和方式2情况下使用手机,手机距离人脑1.5 cm和3.0 cm时,人脑内每克SAR均未超过1.6 W/kg,但在方式3和方式4情况下使用手机,手机距人脑1.5 cm时每克组织的SAR超过这个限值。
4 结论
本文在建立单极天线手机和分层球型人脑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DTD法模拟计算了人脑中的SAR分布,重点比较了在戴有金属边框眼镜、通话时手机一旁有金属壁等不同情况下使用手机时SAR的差异。尽管建模比较简单,但却很好地反映了不同使用方式下SAR的变化情况,对人们正确认识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Whittow W G,Edwards R M.A Study of Changes to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 in the Human Eye Close to Perfectly Conducting Spectacles Within the Radio Frequency Range 1.5 to 3.0 GHz[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4,52(12):3207-3212.
[2]Ojerinde O,Panagamuwa C J,Whittow W G.SAR Variations in the Face due to Semi-rimmed Spectacles and Polarized Sources at GSM900 and GSM1800[C]//European Conf on Ant& Prop.Berlin,2009:2962-2966.
[3]Cooper J,Hombach V.Th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in a Spherical Head Model From a Dipole with Metallic Walls Nearby[J].IEEE Transactions on EMC,1998,40(4):377-382.
[4]Okoniewski M,Stuchly M A.A Study of the Handset Antenna and Human Body Interac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1996,44(10):1855-1864.
[5]Islam M R,Ali M.Elevation Plane Beam Scanning of a Novel Parasitic Array Radiator Antenna for 1 900 MHz Mobile Handheld Terminals[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0,58(10):3344-3352.
[6]Chou H H,Hsu H T,Chou H T,et al.Reduction of Peak SAR in Human Head for Handset Applications with Resistive Sheets(R-cards)[J].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2009,94:281-296.
[7]周晓明,赖声礼.单极手机与分层人头模型作用系统的数值模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31(12):6-8.
[8]窦维昌,张林昌.暴露于45°人体模型内外场和能量分布的研究[J].微波学报,2000,16(3):265-271.
[9]张少华,杨明武,姜万顺.微带线弧形切割传输特性的FDTD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5):712-715.
[10]Berenger J P.A Perfectly Matched Layer for the Absorp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J].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1994,114(2):185-200.
[11]IEEC95.1—1992 IEEE Standard for Safety Levels with Respect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3 kHz to 300 GHz[S].New York:The Institube of Bectrical and Engineers,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