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2012-10-15郭浩然苏丹苏庆菊
郭浩然 苏丹 苏庆菊
对糖尿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郭浩然 苏丹 苏庆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儿童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如今对于该病种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而对于疾病治疗过程中患儿及家长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现将这方面的问题及护理方法阐述如下。
儿童糖尿病;心理护理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是指在15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又称少年糖尿病。国内据不完全调查,发病率为5/100000[1],一般为1型糖尿病,病情较成人重,具有幼年发病、终身用药、并发症多的特点,大多须用胰岛素治疗,由此造成经济负担重、病程长,确诊后患儿和家长精神压力非常大,因此如何帮助患儿及家长建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至关重要。
针对儿童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健康教育。②心理治疗。③饮食与运动治疗。④加强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儿。⑤药物治疗。⑥胰岛素治疗。⑦门诊随访与筛查。
糖尿病教育是应该向社会普及的教育之一,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使已患糖尿病的儿童得到及时救治,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家长了解糖尿病的治疗、饮食及运动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只要配合医生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相应水平,不仅不会影响生长发育,更不会影响寿命,让家长首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配台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也要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儿接触,多鼓励患儿,使患儿信任医护人员,减轻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能够配合治疗,尽快使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1] Bode BW.Sdbbah HT,Gross TM.el al.Diabetes ITlSl'lage-ment in the new millennitun using insulin pump therapy.Diabetes Metab Rev,2002,18:S14.
[2] 任兰英,葛延真.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理研究,2003,4(17):462.
130013吉林大学第四医院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尚无法根治,患儿易出现沮丧、焦虑、不自信等情绪,进而导致社交退缩、自暴自弃,治疗依从性差;饮食、活动受限使他们从小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稍大点的孩子会为自己是家庭负担而不安,疾病的折磨会让一些孩子埋怨生活不公平,产生抑郁的情绪,甚至逆反心理。而家长的过度紧张或病急乱投医等则可进一步加重患儿的心理创伤,甚至影响学业,并加重糖尿病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我科典型病例患儿崔欢(化名),青春期女孩,14岁,在院期间积极配合治疗,恢复较快,但出院后电话随访时我们得知该患儿在家中经常拒绝注射胰岛素,无固定作息和就餐时间,不听家长劝告,不爱与人沟通,多方了解后发现其存在自卑、自怨自艾的心理,我科护士长带头劝慰患儿,通过努力把患儿与及家长再次请到医院,使其与病症相同的患儿进行沟通,帮助其建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同时教会家长怎样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鼓励患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过一段时间后患儿调整好心态,表示愿配合治疗,后血糖逐渐稳定,成效显著。由此病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社会和家庭都应给予患儿更多耐心、细致的关怀和体贴,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鼓励患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其充分享受生活乐趣;对处于青春期的患儿,家长应指导其逐步学会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方法,并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对有悲观抑郁心理的患儿,需耐心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疾病,鼓励患儿建立自信心,防止心理上产生自卑,抑制和失去自信而失望[2]。我们医护人员在出院指导时应该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取得患儿及家长的合作,为孩子创造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帮助其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树立战胜疾病得勇气和信心。
通过对于多个病例的经验总结,我院目前对于儿童糖尿病采取的心理护理方法首先是做好动态观察,详细询问患儿主观感受,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全面搜集资料,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①患儿及家长缺乏关于儿童糖尿病的知识。②儿童糖尿病需要个性化护理。③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该做到与患儿及其家长有效的交流互动。根据这些护理问题,我们的护理人员要系统地查阅文献和收集相关信息,根据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生活习惯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度、认知度,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制定适合患儿的最佳护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要懂得用合适的方式关爱患儿,平等地对待他们,取得患儿及家长的充分信任,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我们指导糖尿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患儿及家长能否坚持并正确执行治疗方案,是治疗护理成败的关键。护士要知道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要给予患儿及家长以关怀和同情,把目前最新治疗方法能达到的最好疗效及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方面的更新等告知家长,让他们增强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给患儿提供温馨宁静的住院环境,以利患儿治疗及休息;讲解胰岛素的注射技术及注意事项,注射部位可选取臀部、上臂外侧、股前部、腹壁等,每次注射要更换部位,以防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注射后要及时进食防止低血糖,让家长掌握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等。
糖尿病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反应从初始的焦虑、恐惧、紧张、烦躁不安到后续的悲观、绝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在心理治疗上应该做到及时和正确,配合正确的诊疗和护理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执行医嘱,达到促进和保持健康的目的,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