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2012-10-15范锡伟甘新平
范锡伟 甘新平
老年患者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范锡伟 甘新平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收治老年心肌梗死患者45例,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32例,从胸痛症状,合并症,梗死部位和冠脉造影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中青年患者胸痛症状典型,合并症少,梗死面积小,多单支冠脉梗死;老年心梗患者胸痛症状多不典型,合并症,多梗死面积大,常多支冠脉梗死。结论 老年心梗患者合并症较多,心功储备差,胸痛症状多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临床工作中应引起注意。
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诊断手段的提高和新治疗方法的应用,虽中青年由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老年性心肌梗死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本研究就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与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差别进行了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急诊门诊患者或急诊接诊患者,均经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化验符合诊断标准。其中中青年(<60岁)患者32例,年龄30~59岁,平均48岁,其中,男28例,女4例;老年(≥60岁)患者45例;60~88岁,平均68岁,其中男30例,女15例。
2 结果
中青年患者典型胸痛29例,占约91%;合并症5例,占约16%;大汗31例,占约97%;梗死范围广3例,占约12%;单支冠脉梗死25例,占约78%。老年患者典型胸痛26例,占约62%;合并症27例,占约60%;大汗43例,占约96%;梗死范围28例,占约52%;单支冠脉梗死20例,占约44%。可见,中青年患者多表现为典型的胸痛症状,合并症少,多单支冠脉梗死,梗死面积小;而老年患者多表现胸痛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多支病变,梗死面积大,但两者均有明显出汗。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心肌梗死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背或他处放射,疼痛持续在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无效,伴气促出汗、肤色苍白、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的发病特点,老年性心肌梗死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心肌梗死。本研究显示,心肌梗死时中青年患者多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症状,识别并不困难。但老年人心肌梗死的胸痛症状多不典型,与报告一致[1,2],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具体表现在以下特点:①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典型胸痛症状发生率(67%)明显低于中青年患者(91%)。原因可能是老年人组织器官退行性变,植物神经功能变化,痛觉减退,发生急性心梗时胸痛常常不典型,多表现为乏力不适、常伴大汗。②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易为其他系统疾病所掩盖。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心病者,左室舒张压升高,造成肺瘀血,常出现咳嗽、咳痰、气喘,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被误诊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还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颈部、背部疼痛而被误诊。③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常为大面积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常显示多支冠状动脉梗死。由于病程长,已存在冠状动脉硬化梗死,长时间处于代偿状态,心功能储备差,一旦再发梗死,心衰加重,抢救成功率极低[3]。
总之,由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和中青年患者相比具有胸痛不典型,合并症多,梗死部位广泛,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病程长,长时间处于代偿状态,心肌储备能力差,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因此,对老年患者出现原因不明或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伴有大汗者,务必注意心肌梗死的发生,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已明确有无心肌梗死是否存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期达到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刘杨.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66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1,32(21):4328-4329.
[2] 王春颖.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相关分析.中国社区医师,2011,14(2):42.
[3] 郝冬琴.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280例.中国社区医师,2011,14(2):2.
453003河南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
1.2 方法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总结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