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视角下新型企业组织结构
2012-10-13陈颖波
陈颖波
(赤峰学院 经管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知识管理视角下新型企业组织结构
陈颖波
(赤峰学院 经管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知识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对现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分析知识管理视角下新型的组织结构.
知识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新模式
现在研究人员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不同,美国德尔福集团执行副总裁、企业知识管理咨询专家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整体的应变和创新能力,是让企业实现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企业对知识管理模式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寻找和建立一个技术平台,还需要是建立一个适应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没有组织设计作为有效知议管理的杠杆力量,在知识密集型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冈难将逐渐增加.”①组织结构作为推进知识管理的支持层面,决定了知识流的运行方.良好的组织设计会使得个人和组织获取、整理和传输知识更加规则、更恰当和更有效率,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组织类型的历史发展
1.1 组织结构演变的原因分析
从组织结构产生至今,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由推动企业发展,到阻碍企业的发展,最终产生新的组织结构形式,这种进程是适应时代发发展的要求.推动企业组织结构演变的原因有:
1.1.1 外部环境因素
1.1.1.1 经济因素
从最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简单经济,到今天的全体经济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对组织结构的演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现阶段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使全球变成一个大市场,如果企业想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必须加大企业的改革力度.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周期、经济结构、人们的消费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1.1.1.2 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以后,科学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现阶段信息技术尤为发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信息技术革命,也对组织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的层级结构提出了创新的要求,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
1.1.1.3 新理论的产生
按组织理论的发展顺序,组织结构理论包括:古典组织结构理论,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的新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结构权变理论、社会学为基础的组织结构理论和经济学相关的组织结构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企业组织的发展,组织结构理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相关理论都为组织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1.2 内部环境因素
1.1.2.1 管理人员及员工素质的提高
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员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员工学习渠道在不断的拓宽,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企业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例如通过岗位流换、员工培训和树立榜样手段,来提升员工素质.管理人员及员工素质的提高为组织结构变革提供了保障.
1.2.2.2 规模因素
企业规模的扩大会提供组织的复杂程度,并连带提高专业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可以想象,组织规模扩大,必然会导致人员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增多,组织的复杂性强加,这就给管理层的管理带来难度.为了保证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灵活反映,组织就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1.1.2.3 业务流程
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对业务流程的经典定义:我们定义某一组活动为一个业务流程,这组活动有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一个或多个结果,这些结果对客户来说是一种增值.②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业务流程重组,强调以业务流了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
综上所述,传统的组织结构多采用等级制形式,是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和集权的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只适合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在当今情况不确定、环境变化迅速的环境中,企业的问题就出现了.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主要的财富源泉,对组织结构要求更具有扁平化、柔性化、弹性化、虚拟性和网络化等特点.所以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新型组织结构的产生.
2 知识管理下企业的新型组织结构
2.1 超文本组织结构
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对西方主流管理模式“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组织结构提出了批判.他认为官僚制和任务团队是两种对立的组织结构,但却各具优势.其中官僚制是高度形式化、专业化的集中结构,在实施、利用、获取和积累知识方面较为有效,而项目任务制灵活、参与性强,在知识的共享与创造方面较为有效.他把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知识创造的新组织结构,将其命名为“超文本”,也可以叫做“自中而上而下”的组织结构.他认为“知识是由中层管理人员(他们往往是小组或任务组的领导人),通过包括最高层和一线员工两者在内的螺旋式转化过程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把中层管理人员置于知识管理的最核心,处于公司纵向和横向信息交流的交汇点上.”③
“自中而上而下”的模式中中层管理人员是将一线员工和高级管理者的隐性知识结合起来,将其显性化后融合到新产品和新技术当中.中层管理人员位于垂直信息流和水平信息流之间,是连接高层的理论远景和基层的混乱现实的桥梁.
超文本组织结构可看做是有三个层面的组织:项目团队、业务系统和知识库.项目组层位于最上面一层,在这一层中,小组成员是从经营管理层中不同部门选拔出来并自行组合的项目团队,分工协作,一起创造知识,直到任务完成.小组的主要工作是知识创造的活动,如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流程、设计等等.业务系统层位于中间层,它主要工作是执行企业的日常管理,由于等级制组织结构适台于处理常规性工作,所以这层采用等级制组织结构.最底层是知识基础层,它的任务是对上面两个层次中创造的知识在重新加以分类和整理,包括与组织文化和传统程序相关的隐性知识,和以文本、挡案系统、电脑数据等形式存在的显性知识.
超文本组织结构三个层次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形成整个组织的网络.它有三种不同的组织形态,一是等级制度,二是任务团队,三是文化凝聚力,并将其融合于同一个组织内.三种结构相互重叠,取长补短,结合了各自优势,用知识库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结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传统等级制结构和任务项目结构的动态融合.
2.2 个性化公司
虽然事业部制结构为战后的繁荣创造了很多市场扩张机遇,甚至超过了企业融资发展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和英国伦敦商学院教授萨曼特·高歇尔合著的《个性化的公司》一书中提出来个性化公司的概念.个性化公司模式不是强迫员工服从“组织人”,而是建立一个足够灵活的、能让每一位员工发挥其特有学识和特殊技能的组织结构,它强调的是建立一种以目的、过程和员工为中心的组织结构.
个性化公司模式主要特征:
(1)在对员工根本信任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员工的个人创造能力和能动性.激发员工的能动性,需要培养每一位员工对工作有主人翁意识,并培养员工的自律意识.
(2)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学习程序,加强企业家的管理活动与员工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这样,企业会投资庞大的资金用于培养员工的专长,通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来支持全球各企业间的横向信息交流,并要求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建立相互信任.
(3)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能力.自我更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培育组织内部的自强意识;提高组织灵活性;提高协调能力.
个性化公司管理模式最基本、最有价值的任务就是吸引、激励、培养和留住那些具有特殊技能和知识的员工,使他们为社会、为企业、为个人创造出最佳业绩,能够创建一种鼓励和支持员工保持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组织文化.个性化公司的优势将会使其成为知识管理理论下的主要的组织结构.
2.3 一体化组织结构
一体化组织结构的目的是统一企业所有的知识管理功能,企业将所操作的知识管理功能动作归于一个专设的知识经理之下,对所有知识实行战略化管理,指导知识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和共享.
一体化组织的特点:
(1)知识的每个业务领域组合构成一个独立的直线运作单元.
(2)信息与控制设在组织的最高层,增加知识经理对组织的运营能力.
注 释:
①保罗·S·麦耶斯.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M].珠海出版社,1998.
②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M].哈珀·柯林斯一般图书出版集团,1993.
③野中郁次,竹内弘高.创新求胜-智价企业论[M].台湾远流出版社,1997.
〔1〕张润彤,曹宗媛.朱晓敏.知识管理概论[M].首都经济易大学出版社,2004.
〔2〕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曼特·高歇尔.曾瑚.个性化的公司.[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马剑辉.知识管理的实施与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
〔4〕陈寿雨.黄栋.谈在知识管理背景下的组织结构模式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07.
〔5〕罗敏.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J].重庆社会科学,2007(7).
〔6〕任荣.浅议适合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J]科技创业月刊,2003(8).
F272.9
A
1673-260X(2012)01-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