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极低频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影响的调查分析
2012-10-10赵龙宇陶育纯贺梦子孔德娟易贺庆徐慧英李菁菁马淑梅刘晓冬
赵龙宇,陶育纯,李 波,梁 冰,贺梦子,孔德娟,易贺庆,信 瑞,徐慧英,李菁菁,刘 兵,梁 楠,马淑梅,刘晓冬,刘 欣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部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130021)
极低频电磁场为频段小于100 kHz的电磁场[1],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电磁辐射多属于极低频电磁场频率范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低频电磁场越来越接近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职业接触到的极低频电磁场主要来源于电压等级的输电线和各种电器[2]。目前关于暴露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已成为了公众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国外关于极低频电磁场与健康相关流行病的研究[3]主要包括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抑郁症、自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国内近期有工频电场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健康状况影响的报道[4]。为了解工作场所中的极低频电场、磁场的水平及其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作者对某工厂的2个不同车间的电磁场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2个车间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家居信息和健康史进行调查,探讨暴露于工作环境中的极低频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流行病学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某工厂的一个车间接触极低频电磁场的作业人员521名作为暴露组,随机选择另一个车间作业人员183名作为对照组。由于工厂的作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年龄在20~40岁、工龄在2年以上的工人相对稳定,所以将符合上述标准的工人进行分析,纳入分析的对象暴露组247名,对照组127名,2组被调查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所有被调查者均未患有精神疾病。监测点选择暴露组和对照组人员所在车间,暴露组人员所在车间选择16个点,对照组人员所在车间选择6个点。
1.2 2个车间极低频电磁场强度及噪声测定使用EFA-300工频电磁场场强测试仪测量电磁场强度,使用AWA5610D型积分声级计测量噪声。
1.3 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形式,专业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对对照组及暴露组人员进行调查,确保被调查者能够有效地完成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如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等)、职业状况(平均每天使用电气设备的时间)、家庭生活环境(是否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健康状况(如神经系统症状、生殖功能、患病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调查问卷的内容经统一的审核合格后,用EpiData3.1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个车间电场、磁场强度的数据呈偏态分布,结果用中位数表示,数据处理采用秩和检验;噪声数据呈正态分布,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对被调查者的年龄、职业状况及自觉症状的分析采用秩和检验,2组车间人员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生活环境(电视,电脑,手机等)、生殖功能、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状况比较采用χ2检验,呼吸系统疾病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 结 果
2.1 2个车间极低频电场、磁场强度及噪声监测情况分析将暴露组车间的16个监测点和对照组的6个监测点进行比较,电场强度结果显示:暴露组电场强度中位数为1.65 V/m,对照组中位数为0.50 V/m,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7,P=0.004);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显示:暴露组磁场强度中位数为0.51 μT,对照组为0.07 μT,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39,P=0.000);2个车间的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68,P=0.084),排除了噪声对电磁辐射的混杂与干扰。
2.2 作业人员一般状况、职业状况及家庭生活环境分析暴露组作业人员为247人,均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35岁,工龄中位数为11年;对照组人员为127人,均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34岁,工龄中位数为6年。2组车间作业人员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龄、日均使用电气设备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看电视情况、使用电脑情况、使用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毯、对讲机、收音机、手机、冰箱、音箱,有无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电视信号发射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流行病学调查中暴露组与对照组人员家庭生活环境比较
2.3 工人健康状况暴露组人员脱发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7,P=0.041)。暴露组人员听力减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Z=-3.035,P=0.002)。见表2。2组出现其他健康状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和4。
表2 流行病学调查中暴露组与对照组自觉症状比较
表3 流行病学调查中暴露组与对照组生殖状况比较
表4 流行病学调查中暴露组与对照组患病情况比较
3 讨 论
极低频电磁场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动物实验和对人群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极低频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影响,可能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危险性[5]。本次调查主要探讨极低频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暴露组车间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车间,但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噪声的目的是控制混杂因素(噪声)对结局的干扰,使极低频电磁场对健康的效应充分暴露出来。
本次健康调查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研究方式,结果显示:车间工人在脱发及听力减退等方面有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脱发症状发生率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听力减退症状发生率暴露组低于对照组;未发现对生殖系统、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有影响。此次问卷调查排除了被调查者一般情况、职业情况及个人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对调查结局的影响,使对照组与暴露组有很好的同质性和可比性;结合两车间电磁场强度的监测结果,对照组极低频电场、磁场水平均低于暴露组,且暴露组作业人员脱发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进一步推断出极低频电磁场可能对作业人员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大多属于非热生物效应,非热效应的表现主要是神经系统出现的一些症状。机体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后可能感应出电场和电流,对人体产生短期效应,从而影响神经和肌肉组织[6]。目前对于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流行病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
潘伦典等[7]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排除了生活习惯及工作环境(电磁场环境除外)等因素的干扰下,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工人会增加神经衰弱、多汗、脱发等症状的发生率。Forssen等[8]的研究并未支持职业暴露于50Hz磁场会增加患听神经瘤风险的假设。从上述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作业环境中的极低频电磁辐射可能对作业人员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暴露组脱发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与上述流行病学研究的结论一致;但听力减退症状发生率暴露组低于对照组,考虑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混杂因素对本次调查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其干扰因素产生的效应可能强于极低频电磁场,并不能充分说明作业环境中的极低频电磁场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仍需有效控制相应的混杂因素进一步研究。
人们对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已经发展到细胞学和分子水平。刘童童等[9]研究工频磁场暴露时间不同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提示极低频磁场使大鼠出现焦虑,而且这种作用受暴露时间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电磁辐射较为敏感,本研究表明:极低频磁场对神经行为的改变有一定的影响。关于听力系统的实验学研究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针对暴露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等混杂因素,得出的结果不尽一致,需要通过临床及实验室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机制,结合流行病学的宏观调查和实验室的微观研究,进一步证实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对作业人员健康效应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青松,李 涛,黄汉林,等.极低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研究概况[J].中国职业医学,2011,38(1):72-74.
[2]訾 军,周志俊.国际工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简介[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23(1):65-67.
[3]Kheifets L,Bowman JD,Checkoway H,et al.Future needs of occupational epidemiology of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review and recomendations[J].Occup Environ Med,2009,66(2):72-80.
[4]秦景香,刘武忠,周 敏,等.工频电场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功能和健康状况的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27(10):590-593.
[5]宣志强,方兴林,赵海英,等.极低频电磁辐射对健康危害影响的研究现状及防护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4):328-330.
[6]韦 钢,杨 毅,周 冰.工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及相关标准分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9,25(2):145-149.
[7]潘伦典,郁增舜,阮志刚,等.电力牵引工频高压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3,11(6):359-361.
[8]Forssen UM,Lonn S,Ahlbom A,et al.Occupational magnetic field exposure and the risk of acoustic neuroma[J].Am J Ind Med,2006,49(2):112-118.
[9]刘童童,王 生,何丽华,等.工频磁场慢性暴露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3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