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制切片干酪工艺的安全性测试
2012-10-10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文 / 杨 洁 司 炜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1 测试条件
在以下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在保质期内是否符合安全性要求是本文测试的重点。
重制切片干酪pH值:5.3~5.9;水分含量≤45%;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杀菌工序:蒸煮,蒸煮器设定温度为85~88 ℃,保持时间30 s以上;乳化罐中温度≥70 ℃;包装充气(CO2、N2),含氧量(<0.9%)。
2 测试方案
安全测试包括2 项。一项是通过产品长期的微生物检测数据,验证产品生产工艺的安全性。主要包括:(1) 10 个月内所有批次产品中霉菌(Mold)、酵母菌(Yeast)、大肠菌群(Coliform)的出厂检测数据;(2)工厂检验室6 个月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抽样检测数据(每月抽检1 次);(3)近2 年内,将产品送交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致病菌S.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的检测数据。另一项是产品在1、61、90 天时,进行菌落总数的检测,以验证产品保质期内的安全性。
3 测试结果
3.1 工艺安全性验证
3.1.1 工厂自检
10 个月内所有批次产品Mold、Yeast、Coliform的出厂检测数据如表1所示。
3.1.2 S.aureus抽样检测
工厂检验室6 个月内对S.aureus抽样检测(每月抽检1 次)的数据如表2所示。
3.1.3 第三方致病菌检测
近2 年内,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产品生产后30 天中的致病菌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3.2 菌落总数检测
在低温储存下,对产品在1、61、90 天的菌落总数进行检测,每次各取3 组,结果如表4所示。
表1 工厂自检微生物结果
表2 工厂抽检致病菌结果
表3 致病菌检测结果
表4 菌落总数验证检测
4 测试结论
4.1 工厂对2009年1~10月的产品进行了常规微生物检测,10 个月共检测了183 个批次,结果为Coliform<30 MPN/100 g,Mold<10 CFU/g,Yeast<10 CFU/g,符合国标要求(GB 5420-2003 干酪卫生标准中要求:Mold (霉菌)≤50 CFU/g,Yeast(酵母)≤50 CFU/g ,Coliform(大肠菌群)≤90 MPN/100 g。
4.2 工厂对6 个月的S.aureus进行了抽检,结果均为未检出,符合国标要求。
4.3 近2 年产品第三方致病菌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其中S.aureus(5 个批次),Salmonella(5 个批次),L.Monocytogenes(1 个批次),符合国标要求。
4.4 工厂对不同储存时间产品中的菌落总数进行了检测,在1、61、90 天时,分别取3 个批次的产品,所有产品中的菌落总数均小于10 CFU/g。除此以外,工厂常年对重制切片干酪进行90 天保质期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均小于10 CFU/g。
5 小结
从微生物出厂检测,工厂致病菌抽检以及致病菌第三方检测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重制切片干酪产品现有的生产工艺符合安全性要求。
采用此工艺生产的重制切片干酪在低温储存条件下,保质期(60 天)内也是符合安全性要求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