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心坨地区变质岩潜山的岩性识别与储层划分

2012-10-10孙晶莹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8期
关键词:牛心变质岩潜山

孙晶莹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 盘锦 124010)

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深人,古潜山油藏已成为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油气藏之一。研究工区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高升81井以北至牛2孔之间近500Km2地区,包括牛心坨隆起、牛心坨洼陷、宋家洼陷与高升隆起部分四个二级构造带。该区是辽河断陷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也是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

1 地质概况

牛心坨地区为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的最北端,为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

虽然西部凹陷北段中生界至太古界潜山勘探取得较大的成果,但从总体来说对西部凹陷北段潜山喷发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储层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勘探程度较低,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同时本区勘探领域较大,存在较大的勘探潜力,目前生产情况说明本区具备了很好的产能,潜山已成为本区重要的勘探目标。

西部凹陷北段基岩潜山地层岩性复杂,出露了太古界的变质岩、中上元古界的沉积岩和中生界的喷发岩,其上部分覆盖了新生界古近系房身泡组为玄武岩,自上而下形成了基性玄武岩、中酸性喷发岩、碳酸盐岩、区域变质岩与动力变质岩及混合岩的岩性地层区域组合,垂向以角度不整合接触。

断层数量多、规模大、多期多组,以张性正断裂为主,兼具部分反转和走滑特征;主要发育NE-NEE向、NEE-EW向和NW向三组断裂,其中NE-NEE向主干断裂控制北段的基本格架和研究区内次级构造单元的展布,NEE-EW向和NW向断裂属于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控制二级构造单元内部断块及圈闭的形成和演化。

2 储集岩与非储集岩的划分

2.1 岩性识别

从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分析资料看组成牛心坨地区潜山地层的岩性为一套变质岩体系,主要有混合花岗岩、变粒岩、角闪岩、片麻岩、辉绿岩等。

岩性的不同决定着岩石强度的不同,而裂缝发育程度与岩石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准确的识别岩性是划分储集岩与非储集岩的先决条件。

根据现有的勘探开发认识,可将本区岩性按裂缝发育程度和含油性的好差分为三类:

好储集岩:混合花岗岩;

差储集岩:变粒岩,片麻岩;

非储集岩:角闪岩,辉绿岩。

2.2 岩性及储集性测井划分

综上所述组成牛心坨地区变质岩潜山的主要岩性有五种,不同岩性所包含的不同的岩石矿物有不同的测井响应值,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应用测井资料划分储集岩和非储集岩的方法和依据。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识别该地区的岩性的储集性。

对岩性敏感的测井曲线主要有自然伽玛、密度、中子等,可作为岩性识别的重要手段。为了能用测井曲线定量地划分出储集岩与非储集岩,利用牛心坨潜山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资料,选取了34个层点、其中储集岩28个层点,非储集岩6个层点。制作了DEN-CNL交会图(图1),储集岩与非储集岩可以很好的分开,图版符合率为100%;同样方法制作了GR-AC交会图,有两个非储集岩点不符合,图版符合率为94%。

图1 牛心坨潜山岩性识别图版(CNL~DEN)

根据如上两个岩性识别图版得到该区潜山储集性识别标准如下:

非储集岩则各项测井值相反。

3 储集层的划分标准

涉及到储集层的划分,首先要根据岩性判断出储集性(储集岩与非储集岩),在储集岩的基础上区分干层,油层,差油层。根据试油资料及岩性分析,牛心坨地区的储集层主要两种岩性组成,片麻岩与混合花岗岩,也验证了上面的结论:这两种岩性为储集岩。

根据该潜山试油、试采资料,选取了26口井41个储集层点,其中油层20个,干层9个,差油层12个。制作了AC-DEN交会图(图2):

图2 牛心坨潜山储层识别图版(DEN~AC)

可看出油层与差油层交互在一起,界限不明显,含油层与干层的界限相对比较明显。有两个干层点和一个差油层点不符合,图版符合率为93%。

根据储层识别图版得到该区油层、差油层、干层的储层划分标准如下:

油层:AC(us/ft)>=56,DEN(g/cm3)<=2.6;

差油层:AC(us/ft)为 56~73,DEN(g/cm3)为2.35~2.56;

干层:AC(us/ft)<56,DEN(g/cm3)>2.6。

结语

通过对牛心坨地区变质岩潜山的岩心、薄片、试油、试采资料的研究,结合测井曲线,准确而合理地进行了岩性识别与储层划分,对潜山地层的测井解释及地质研究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测井三孔隙度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是划分岩性的主要信息,其中声波曲线和密度曲线又是划分储层较好的测井曲线信息。

从交会图中可以看到这种利用测井资料的划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应用性,为下步的测井评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薛尚义.大民屯凹陷安福屯潜山油藏特征及油层分布[J].河南石油,2006,20(1):8~9.

[2]邱芳.大民屯凹陷基岩油气藏油气运聚规律研究[J].河南石油,2006,20(3):1~3.

[3]孙娜.辽河盆地兴马太古界潜山的岩性识别与储层划分 [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4):20~22.

[4]孔令福.冷124井区变质岩潜山油藏储层测井解释及其评价[J].特种油气藏,1996,3(1):6~10.

猜你喜欢

牛心变质岩潜山
安徽潜山:“田管家”授技术
古皖之源,“皖”美潜山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探明全球最大的变质岩凝析气田
乍得Bongor盆地基底变质岩岩石及地化特征
乌马营潜山石炭-二叠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皖大别山区滑坡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
牛心坨油田调驱现场效果评价技术研究
牛心氧合肌红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
冀中饶阳凹陷潜山演化类型及成藏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