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宽松视角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正常心理预期的重建探讨

2012-10-08欧阳兵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动力源球体预期

欧阳兵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

在一个信息发达但发布方和采集方又不对称的状态下,消费阶段的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以信息海洋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是以信息被假定为真实的面目出现,那些广告说词,如明星代言、专家释疑、官员佐证、坊间传言等,如果它们没有真实性,即使说得再天花乱坠,一旦被揭穿就会被冠以“忽悠”的骂名,并且数年之后都难以洗清。现在的问题主要出在第二个环节上,它的运行如果不健康,则企业、政府与民众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上的正常心理预期的重建将遥遥无期,此时即使信息为真,也极易陷入臆测与反臆测、臆断与反臆断的无穷紧张的博弈,导致的恶果就是民众的消费欲望和信心终将被极大地压抑和受挫。

1 中国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上的社会宽松已临近危险的心理预期警戒线

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上,正常的心理预期与社会宽松本质上构成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正常的心理预期就不会有社会宽松,维持社会宽松就必然要使之深植于正常的心理预期。本文把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和采信上官方具备强大的自信、民众持有宝贵的信任和适度的戒备所维系的内在状态和外在表现称作社会宽松,意在为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外然而又与其紧密相联提供一个可资分析和描述并基本明晰的工具性概念。

作为感知意义的心理预期警戒线,其确定不同于社会宽松度,只能由一系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混合来定性推定。广义地说,但凡心理预期负面极限的临界点总是要在主体活动的表征上体现出来,我们可据此大致判断出其临界点或者警戒线的区位。从信息发布方的官方来说,这些年来一直力行“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但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许多食品安全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由非官方爆料才浮出水面,给人的印象是有关职能部门被人追着去查处事件,而且尤其不应该发生的是,在有些事件由民间曝光到部门反馈再到等候处理的过程中,还出现过邀请专家出面“辟谣”、事件迅速被“平息”的波折,当然也有一些确是属于因科学认知水平渐进的需要而出现的正常的“拿捏不准”和必要的认识反复,但无论如何,它们都反映出职能机关在应对治理策略上虽积极探索但也难免滋生厌战情绪、在根除安全隐患的目标上虽充满憧憬但又不免颇有积重难返之感的心理预期状态;从信息接受方的民众而言,除了消费时首先预诫自己或他人“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买”、“千万不要上当”外,还很容易耿耿于怀于职能部门发布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回应(当作出的是从正面性的角度进行“辟谣”性的回应时尤甚)有权钱交易、被利益集团“绑架”的嫌疑,从中反映出的是民众无处不陷阱、无时不设防、无话不矫言、无事不利益式的过度预警型的心理预期状态。上述官方和民众的心理预期状态把它们各自的负面极限的临界点表现了出来,可以看成接近了一种危险的警戒线状态。

然而,事物的完整属性还应包含其特性,那么当下的社会宽松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上有怎样的特性呢?其一,敏感但消费者尚没有偏离正常思维。社会宽松濒危的实质也可以认为就是对未来的心理预期趋紧。心理学界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将这种微观上思路从紧、宏观上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的特性的拥有者,公认为是沉思型人格;高警惕性能够说明思维的高敏锐性,但说明不了和神经质似的思维混乱有何关联[1]。其二,情急但不是不可救药。从思维成分来看,心理预期属于思维活动的积极从事者,可以有比社会宽松更大、更个性化、更主观性甚至更情绪化的自由想像空间。一方面,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不是建立在精密计算的数学推理上,它既然偏重思维,就必然有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般的野马脱缰,也可能会奏出“我思故我在”的狂想乐章;另一方面,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经过媒体的放大,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扩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镜像折射”,带上“个人主观映像”的痕迹[2],反过来又加重信息接受者的主观猜测。从时间启动来看,总是先有心理预期后有社会宽松。两个对象时间次第的继起性很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往往被用来解释以下经验事实:人们的议与行遵循“规避风险规则”[3],即应对某个前景不那么确定的事物,为确保安全起见,前一个方案往往比后一个方案更倾向于保守而宁愿将事物估计得较坏、较糟糕,留足微调的空间,待摸清事物底细后才敢以最经济、最省力、最便捷的方案出手应对。其三,情愿但很多时候还带有非自愿性选择的义务。中国的百姓天生不愿质疑对方,他们祖辈相传的经验常识是,质疑比相信似乎更难,尤其质疑政府官员更是难上加难,加之传统儒教把“仁、义、礼、至、信”的“信”抬到了修身养德、至为圣人的高度,更使“疑”为人所不齿。遗憾的是,一种出自内心从信(与从疑相对)的情愿正在不得不受到挑战和改变:有些食品安检职能部门发布的不少信息经不起极少数“慧眼”的消费者前后比对和常识性的推敲,从疑心态的漫延导致众多消费者极不情愿地看到那些越是跟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越是有可能在脱离他们信任的视线,他们感到迷惘,处在存疑还是采信这些信息的闹心的两难选择之中。

2 三种情况对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的正常心理预期发生机制的探析

2.1 一般情况下心理预期发生机制模型假设及建立

在心理预期发生机制模型的建立上,笔者查阅了中国知网(截止日为2011年8月2日)。在已检索出的87篇论文中,直接谈及了心理预期发生机制模型的仅3篇,而且它们并未切进心理预期发生机制模型构建的具体过程。可见心理预期虽然学界目前谈得很多,包括现在热议的房价心理预期、物价心理预期等的管理,但要么是“象牙塔”式地局限于封闭的心理临床实验结论,忙于过于抽象的数据整理,要么只是把心理预期当作一个时髦的话题,能简捷实用并真正破题的成果不多[4]。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Kahneman & Tversky)的前景理论和实验告诉我们,人们在决策时面对风险并非持一味排斥的心理,在拥有一切时总想规避风险,而在一无所有时则愿意冒风险于不顾[5]。这启示着一种研究方法,即建立人的心理预期模型应该从设定不同的维度来着手,同一行为面临不同的维度(如前景理论中的时空维度)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因此,本文把心理预期发生机制列为以下维度进行考察:1、内容维度。心理预期的第一要项是内容,因为尽管心理预期看不见,但每个人的心理预期内容却是实实在在的,它们分别属于消极、次消极、次乐观、乐观四个级别;2、环境维度。舆论、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等外界环境对心理预期有着巨大的引导性或暗示性影响,虽然很多消费者其本人可能并未接触到不安全的食品,但仍有挥之不去的食品安全负面心理预期,说明心理预期中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各种资讯渠道对负面信息的报导,更来自于对隐瞒负面信息的揭示;3、性心维度。包括性格和心态两方面。心理预期既受个体从众、独异等性格的影响,还受个体保守或开放等心态的影响,一个从众、保守的个体的心理预期必定是消极面大于积极面、恐变面大于应变面。

循上,我们可提出一般情况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的心理预期发生机制的假设模型如下:

模型中,外动力源包括食品企业的诚信生产、食品安全生产政府主管部门在监管及信息发布方面持有的公信力,维度框中的三个小竖框1、2、3分别表示上文中的内容维度、环境维度、性心维度,起支点作用的球体A则表示社会宽松,它和维度框一起构成心理预期生成阀。

当处于一般情况时,企业能诚信生产,部门监管有力,信息能得到及时全面公开,此时外动力源垂直作用于维度框的中点,其延长线亦通过球体A,即社会宽松的中点,直观上,内容维度、环境维度、性心维度的三个小竖框保持平稳,整个心理预期生成阀处于一种标准的正中稳定态,既表示有关部门每一次的信息发布都能换来公众每一次的采信,总体上社会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保持在正常的心理预期水平上,也表示出维度框的周正与外动力源作用延长线通过球体A,即社会宽松的中点有互为加固的关系。

2.2 一般情况受到破坏时的心理预期发生机制模型假设及建立

把上述模型稍作变通,就可得到如下模型:

上述模型只是图1模型Ⅰ的异体,显示由于外动力源的作用发生了偏移,维度框向右下倾斜,外动力源作用的延长线远离了球体A,即社会宽松的中点乃至边缘,整个心理预期生成阀失衡。在本文命题中的意义则是,企业诚信生产、相关部门监管、信息准确发布的理想情况部分或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心理预期发生机制中的内容维度、环境维度、性心维度相应地发生了偏转,影响到正常心理预期的输出,食品消费领域的人际关系和信任关系呈现紧张。

2.3 借助社会宽松工具时正常心理预期发生机制模型假设

有了社会宽松的概念,心理预期的正常化就变得直观和具体了,其后的心理预期发生机制就过渡成了如下假设模型:

假设纠正了模型Ⅱ的失衡就完成了心理预期正常化的重建,这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模型Ⅲ中就有两种调整应对方案:一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即将外动力源的作用线扳回到维度框的中点位置,使维度框的左端下降进而恢复平衡。此举意味着,在短期内对影响食品企业诚信生产和政府准确的信息发布的各因素进行彻底排查,并施以强力的乱象根治。二是边调边试的办法,即在外动力源的作用线暂时不发生大的变动的情况下,主要靠移动球体A(社会宽松)、使其到达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来获得维度框的新的平衡。如模型Ⅱ所示,如果将球体A逐渐向右楔进,则维度框的右端就会慢慢向上翘起,左端相应地放低,假定在某个时候球体A达到了图3模型所示的位置,此时维度框继而整个心理预期生成阀都大体接近一种稳定平衡的状态。注意球体A的运动是个渐行渐移、或停或留、自由可控的进程,模型Ⅲ中所标出的绝不是其最终位置,故我们把方案二得到的平衡又称为相对平衡或动态平衡。此举与前一个方案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让人观测到了一般情况下的平衡遭到破坏后,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的正常心理预期发生机制的通常路径:

伴随着上述揭示,还可得出几个重要观点:其一,与其说心理是单一“心里”的结果,不如说萌生于心,长成于外。人们惯于把心理看作是纯粹的“心”的机理,例如分析心理学之父荣格就认为心理更多地是“存在于无意识的心里活动中”[6]。作为内心活动通俗化表征的内容、环境、心性三个维度,除了环境维度和外界有明显的联系外,另二个维度其实在相当的程度上也呈现一种先内后外、内生外补、最后型塑于外的关系,因此由这些维度所代表的心理都是首先在维度框内缔结初现并持续“孵化”。其二,挤嵌外力的供给主体是企业和政府。社会宽松在挤嵌作用下能将维度框以及内部三个维度正位平置,但球体A只是个便于着力的支点,本身不能提供动力。在食品安全生产、部门信息发布的语境下,惟有企业,特别是政府才能以主体的身份实现最好的动力供给,即除企业一定要对食品的安全生产尽到社会责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能够做出既是权威的、更是诚信公正和铁面无私的表率外,还需要企业、政府(有时还要加上市场)一起行动来构建一个合适的社会宽松环境。其三,力道的把握应有讲究,但当前第一位的是要有力道。所谓力道主要指社会宽松受力的适度,它基本可从处于某一位置的社会宽松所生发的效应而体现出来。由此力道的适度可定义为只要球体A能够保持维度框大体的平衡,所受的力道就是适度,反之即为不平衡。亦可理解为,保持维度框平衡的最佳“选址”并非就在维度框的中点。审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及政府调控干预的现状,以模型Ⅲ为例,社会宽松目前还偏左于维度框下球体A所标示的位置,离所应达到的平衡点尚有一段距离,因而中国的食品安全不存在企业诚信自律、政府严厉监管方面有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很多时候连“枉”都还没有触及,离“过”就更遥远。

3 结论:对现有的心理预期要进行“偏中求正”式的重建

上述模型机制的探析过程指明,重建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的民众正常心理预期,在图3模型中两种调整方案的基础上,相应地存在两种路径:一种是“正中求正”,即首先矫正外动力源,切断导致非正常心理预期产生的源头。另一种是“偏中求正”,即不刻意从一开始就追求外动力源要“正而又正”,承认外动力源背离中线这一现状是对大环境的正常和必然反映,重视其存在的客观合理性和根治的长期性、艰巨性。

对两种治理方案效用的对比选择:第一种过于机械地强调终极因果关系,用纯技术主义的眼光审视和探寻改良路径,合于理性、前景诱人但不一定切合实际,属于偏激式的“休克疗法”;第二种基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祛疴养血百匙非一日之补”之朴素常理,伤筋动骨的风险最小,实施的成本较低,适合国情的程度较高,因而在现实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回顾全文,最后的几点结论是:1、在继续不放松对企业诚信生产、政府信息部门诚信发布的督促外,着力抓住社会宽松这一突破口来重建民众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上的正常心理预期;2、大力培育社会宽松文化,打破即使有了食品生产的诚信、信息发布的诚信,消费者也存在难以报以信任、缺乏现代品格的“拜疑教”怪圈;3、灵活运用社会宽松的和谐微调杠杆,平稳有序地在微诚信中实现充分诚信,在微平衡中实现动态平衡;4、政府面临着修补自身信任以及通过掌控社会宽松运动的性质和量值、决定社会宽松效益来重建民众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与采信方面正常心理预期的双重任务,然而相比于前一个任务,后一个任务更为重要,也更为积极主动,具有带动前一个任务的乘数效应;5、在当下的大多食品企业还不能完全有视声誉为生命的自觉,政府要以担责、律己、诚信之心重视每一条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民众应以开放、包容、成熟之心接纳每一条食品安全信息的输出。

[1]张仁伟等.血型与性格关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心理科学,2002,(6):743.

[2]列宁.哲学笔记[M].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56:152.

[3]张金隆等.基于粗糙集的投标风险分析与规避决策模型研究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71031)回溯[J].管理学报,2008,(1):15.

[4]师立新.百姓心理预期对房价的影响[J].价值工程,2009,(4):167.

[5]孙多勇.突发事件下个体抢购物品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11):28.

[6][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三联书店,1987:42.

猜你喜欢

动力源球体预期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水动力源原水预处理加氯系统技改分析与实践
新高地!新标杆!新动力源“双子星”TOD激活区域“财富密码”
越来越圆的足球
计算机生成均值随机点推理三、四维球体公式和表面积公式
膜态沸腾球体水下运动减阻特性
顶盖板冲孔机设计分析
分析师一致预期
让每位幼儿教师都成为课程叙事的“动力源”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