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体系构建

2012-10-08陈绍山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器材装备决策

王 晖,吕 力,陈绍山

(1.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指挥与管理系,北京100072;2.65053部队,辽宁大连116113)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作战强度增加、节奏加快、消耗增大,要求装备保障系统实施多手段、高效能、高难度、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传统的指挥决策方式和手段面临严峻挑战。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运筹学等多种学科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已成为解决装备保障指挥问题的必由之路。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正是通过各种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对后勤保障的各类问题,包括物资供应、装备维修等进行充分的运筹研究,才实现了快速灵活的后勤保障,保证了作战需要[1]。目前,我军有关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研究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初步建立的一些辅助决策系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模型适用性差、系统功能单一等方面的问题[2-3],突出表现在:体系不健全,顶层设计相对缺失;智能程度低,难以满足决策需求。

1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基本内涵及程序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是指总部和各军兵种装备指挥员对事关战略全局的装备保障有关内容和活动等所做的指挥决策,也是在装备保障指挥过程中确定装备保障目标,并对实现装备保障目标的方法、步骤、措施等进行选择并做出决定的过程及其结果。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是装备保障指挥的核心工作和中心环节,是实施装备保障各项行动的依据,是决定装备保障行动成败的关键,存在于装备保障指挥的全过程[4]。其基本任务是正确确定装备保障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与方法措施。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进行需求分析,确立决策目标;明确决策范围,确定决策条件;听取决策建议,拟定决策方案;评估优选方案,预测决策效果;做出最后决断,组织实施决策。装备保障指挥决策的基本过程反映了决策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流程

图2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三维框架结构

从图1可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决策目标是指挥决策的起点,只有在明确决策目标之后,才能确定需要查明的决策条件的内容和范围;决策目标和决策条件是拟制决策方案的前提,决策方案是折中主观愿望(决策目标)与客观条件(决策条件)的产物;为作出决策选择,必须先评估各种决策方案的决策效果,而决策效果的好坏将取决于不同的决策方案和不同的决策条件;最后,根据各种决策方案达成的决策效果,就可以作出最终的决策方案选择,从而完成决策全过程。

2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体系结构

装备保障指挥中保障决心、计划、行动、防卫等活动,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决策问题,需要建立一系列具体的决策支持模型。这些相对独立的模型之间既相互区分,又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集合,称之为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体系结构。该模型体系结构主要解决装备保障指挥决策到底应当包括哪些模型,这些模型之间有什么层次关系以及存在何种联系等有关模型体系的总体问题。建立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体系结构,必须符合我军装备保障指挥的基本特点和任务需要[4-6]。

2.1 基本框架

根据对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活动的分析,按照决策内容任务的特点,对战时装备保障指挥决策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笔者提出决策支持模型体系基本框架,主要由层次维(战略、战役、战术),时间维(战前、战中、战后)以及功能维(预测、评估、优化)构成,如图2所示。

层次维表明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应用范围,不同范围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通用。一般情况下,应用范围由战术、战役、战略逐步拓展,战术范围数据可能逐步汇总成战役、战略范围,但需要注意战略、战役和战术装备保障指挥员关注的内容、层次、范围不同。

时间维表明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的动态性,即不同阶段由于部队作战任务和保障任务的变化,装备保障指挥决策内容会随之发生变化,指挥重心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时间维决策支持模型受作战进展时间影响,构建模型时要反映出战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不同要求和特点,才能保证决策支持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功能维表明装备保障指挥员使用决策支持模型的目的,是预测需求,还是评估能力或效果,或者是进行方案优化。它是所有决策支持模型的中心轴,也是建模的发起点。

2.2 框架内容

层次维、时间维、功能维三维交集组成27块决策支持模型,分别为:战斗准备阶段预测模型、战斗实施阶段预测模型、战斗结束阶段预测模型,战役准备阶段预测模型、战役实施阶段预测模型、战役结束阶段预测模型,战略准备阶段预测模型、战略实施阶段预测模型、战略结束阶段预测模型等9块预测模型;战斗准备阶段评估模型、战斗实施阶段评估模型、战斗结束阶段评估模型,战役准备阶段评估模型、战役实施阶段评估模型、战役结束阶段评估模型,战略准备阶段评估模型、战略实施阶段评估模型、战略结束阶段评估等9块评估模型;战斗准备阶段优化模型、战斗实施阶段优化模型、战斗结束阶段优化模型,战役准备阶段优化模型、战役实施阶段优化模型、战役结束阶段优化模型,战略准备阶段优化模型、战略实施阶段优化模型、战略结束阶段优化等9块优化模型。每块模型还可以划分为内容、专业、行动三维模型,图3为预测块三维结构示例。

图3 内容、专业、行动三维模型结构(预测块示例)

内容维主要体现决策内容,主要有:装备损坏量、装备补充需求量、修理任务量、器材需求量、弹药需要量、维护保养需求、抢救后送量、物资供应量、运输任务量;装备维修能力、弹药保障能力、器材保障能力、运输保障能力、装备保障能力;装备保障力量编组、装备保障机构配置、资源储备部署等。

专业维主要体现不同专业对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需求,主要有军械、装甲、工程、防化、车辆、陆军舰艇等专业决策支持模型。

行动维主要体现战争行动和非战争行动对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的不同需求。战争行动可以分为机动、一体化联合作战、进攻、防御等不同类型;非战争行动可以分为反恐怖行动、维护社会稳定行动、抢险救灾(援)行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行动、国际维和行动、维护国家权益行动等。

按功能维和内容维展开的模型结构具体包括9个预测模型、8个评估模型和6个优化模型,如图4所示。

3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描述

3.1 预测模型

1)损坏率预测模型。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和作战进程的可能发展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全面分析装备战损的各方面原因,通过建立恰当的损坏率预计模型,尽可能对装备的损坏率作出贴近实战的预计。主要方法有典型战例比照法、标准数据推算法、公式计算法、计算机模拟法等。

2)补充需求量预测模型。针对作战过程中武器不可避免地出现损失的情况,出于给作战部队补充一定数量的完好武器装备,保持或恢复其一定作战能力的需要,而对各种整件武器装备的筹措和储备数量所进行的预测。

图4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体系

3)修理任务量预测模型。主要预计各种装备的损坏量、损坏程度,并具体计算各级装备修理机构的任务量。

4)维修器材需求量预测模型。为保证维修器材供应的计划性,根据装备损坏率和维修器材的消耗标准,预测出维修器材的消耗量,提高器材保障的精确性。主要方法有经验推算法、消耗标准比照法和相似类比法等。

5)弹药需求量预测模型。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对各部队遂行作战行动所需要的弹药量进行的预先估算。弹药需求量通常由作战消耗量、损失量和机动量3部分构成。

6)维护保养需求预测模型。根据装备战时使用(维护保养)的任务和原则,预测装备在完成当前战斗任务期间可能的行驶里程(摩托小时)消耗,具体包括:确定装备的在编率和完好率;预测装备技术保养的需求;预测技术保养物资器材使用的需求;预测在具体环境下实施技术保养的时机和时间。

7)抢救后送量预测模型。对从战场向战役级固定修理机构或后方基地级修理机构后送行动及后送方式进行预测。损坏装备的后送行动涉及范围广,需要与交通运输部门、接收单位进行密切协同。

8)物资供应量预测模型。根据战时装备物资消耗量,确定各类装备物资的供应需要量,预测范围包括装备、弹药、维修器材等。一般按一次战斗供应量进行预计,也可对作战各阶段供应量作出预计。

9)物资运输量预测模型。主要预测一定的运力运输一定的装备物资所需的时间,以及在规定时间内运输一定数量的装备物资所需的运力。

3.2 评估模型

1)维修能力评估模型。正确评估维修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的受保障程度,为加强维修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的补充申请提供决策依据。

2)弹药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主要评估弹药种类、弹药数量和某种弹药补给率3方面对弹药保障能力的影响。

3)器材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主要评估器材的配套率、补给率、应急补给有效率和完好率4个方面对装备维修保障活动的影响。

4)装备后送能力评估模型。以能够被抢救后送的装备数量表示,即单位抢救后送机构在一定时间、一定距离范围内能够抢救后送的装备数量。抢救后送能力可通过计算确定,也可根据经验确定。

5)调配保障能力评估模型。由于涉及到许多因素,有些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可以认为这个问题是灰色的,可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加以讨论;同时,这些因素可分解成若干层次,并建立多级递阶结构,从而可运用层次分析法予以分析。

6)运输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主要评估运输任务完成好坏、运输工作质量的标准和尺度、运输中投入的人、财、物与获得成果的比率。除此之外,还涉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性等方面。

7)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主要对装备物资、保障装备、保障力量、装备保障部署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8)装备保障决心评估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估,以作战对装备保障的需求为基础,以装备保障决心内容中提供的保障为依据,对比分析,评估装备保障决心满足作战需求的程度,确定装备保障决心方案的优劣。

3.3 优化模型

1)保障力量编组优化模型。合理确定装备保障力量的组成及其结构,确保装备保障机构能拥有与其担负的保障任务相适应的保障力量。

2)保障机构配置优化模型。根据作战部署、装备保障任务、装备保障力量编组以及地形、道路和天候等条件,对拟制的配置方案进行优化。

3)调配保障方案优化模型。在战前时间紧迫或战中对参战部队进行武器装备或物资的调配补充,应首先考虑方案的时效性及安全性。在时间要求不紧迫及安全性有保证的情况下,应重点考虑经济性。针对通用武器装备及物资的调配补充问题,应建立时效性优化模型和经济性优化模型。

4)物质资源储备方案优化模型。将各类物质器材储存在分布形态上进行逐步优化,包括仓库的分布、重点物质器材的储存分布、各类储存设施设备的配套以及相关人力资源的优化等。

5)物质器材运输方案优化模型。对物质器材运输中的运输方式、运输线路、运输工具以及与装备保障指挥其他环节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从可能的运输方案中选择出最优或近似最优方案,以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的目标。

6)保障方案对比分析模型。对备选的保障方案与保障计划,从费用、进度、保障性与战备完好性等各个保障方面进行评价与权衡分析,进行风险分析与判断,进而修正备选保障方案,以优化保障方案。

4 结束语

装备保障指挥决策支持模型体系以装备保障指挥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建立定量化的决策支持模型为主要目的,是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当前军事装备保障理论领域有待深化和拓展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战:美国国防部呈交国会的报告[R].北京: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2002.

[2] 范浩,贾云献,王亚彬.军械装备维修资源需求仿真系统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7(24):278-281.

[3] 曹军海,何成铭,单志伟.装备保障性建模与仿真技术综述[J].装备质量,2003(5):45-50.

[4] 赵武奎.装备保障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1-18.

[5] 黄梯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21-32.

[6] 陈晓红.决策支持系统理论和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30-139.

猜你喜欢

器材装备决策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防晒装备折起来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决策大数据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诸葛亮隆中决策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