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
2012-09-29周琼琼玄兆辉
周琼琼,玄兆辉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北京 100862;2.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
周琼琼1,2,玄兆辉3,4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北京 100862;2.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4.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是提高科技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在分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整合利用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应及时建立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体系。论述了影响力评价的内涵、目的、基础和方法;以研究实验基地及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为对象,建立了一套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影响力评价;科技;基础条件;资源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指的是用于科技活动的物力资源,包括各种以设备物资、种质资源、数据文献等形式存在的物质实体。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科技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一个国家总体科技发展的实力和潜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国科技资源在涵盖领域、资源数量和质量上有了大幅提高。如何从海量科技资源中选择可用、急需、重要的优势资源,如何有效地评价科技资源的质量和资源利用程度,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益是当前科技界十分关注并期待有所突破的研究领域。
1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现状与影响力评价的必要性
1.1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及整合利用情况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是国家经过长期大量的科技投入积累形成的战略性、基础性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科技研究实验基地、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科技自然资源、科普资源等庞大的科技资源及保藏体系。以研究实验基地为例,截至2009年,我国已建立了212个大学和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94个企业和转制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香港伙伴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我国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数量达232个,遍布全国29个省区,涵盖了农业、电信、材料、能源与交通、环保、资源开发、医药卫生等关键技术领域。经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达14家,分布在新材料、生命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反兴奋剂等领域,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处理三鹿问题奶粉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
平台建设盘活了存量科技资源,为开展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整合了全国1.3万台大型科学仪器,通过全国科学仪器门户网站向全社会开放;科技资源共享网覆盖了867万份自然科技资源;集成了气象、海洋、地震、医药卫生等科学数据共计35.5TB;各类科技图书21.5万种,西文科技期刊1.7万种。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访问用户共覆盖了58个国家的302个城市[2]。平台已成为社会公众获取科技资源信息的重要渠道。
1.2 开展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的必要性
“十二五”期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阶段,我国政府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用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经费已由2005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1.9亿元,已经超过作为国家三大主体性计划之一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年度拨款额。“十一五”前四年,中央财政用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经费累计达到86.8亿元[3]。巨大的基础条件建设投入对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产生了怎样的成效,需要对社会有一个全面的阐释。
在现有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通过对平台门户系统评估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科技资源信息利用率仍然较低,大量宝贵的科技资源尚没有发挥应有的服务价值。如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平均利用率还不足发达国家的60%。自然科技资源与发达国家现代化保藏体系相比,保存设施简陋,种质库基本上还依赖于手工操作。科技信息文献整体服务方式和能力低,数据信息资源总体资源量和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数据多局限于数据拥有部门、单位内部使用,对国外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4]。如何监测这些问题的发展变化情况,如何科学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这些问题,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是一个重要基础。通过评价,掌握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及变化特征,为评估政府科技投入成效、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和广大科研工作者使用科技资源提供客观依据。
2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评价的内涵与目的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是以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及其所属机构为评价对象,结合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发展的自身规律和适应科技平台建设新形势,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指标,研究和测度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评选具有较高价值、较强影响力的优质科技资源及其管理机构,并通过年度数据变化情况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在国家科技活动中地位和作用进行动态监测的一项系统性工作。
影响力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相关信息,为科研机构充分利用外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参考,减少因重复投资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为科研人员提供重点、热点科技资源及其来源信息,为其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可以利用的优质科技资源及有效服务支撑;为评价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科技、经济和社会产出绩效提供依据;通过综合评价形成包含领域、学科、区域、用户分布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为科技管理部门制定科技规划、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及资源区域布局研究等提供决策参考。
2.2 评价的基础与方法
国内外关于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很少,无法为当前我国的影响力评价提供有效参考,这就需要在这一领域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新路。《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颁布实施促进了我国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整合到平台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中,科学文献资源影响力评价已相对成熟,论文发表期刊影响因子、论文的引证数等指标均可表征文献的质量和影响[5]。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等类型科技资源则长期以来没有评价基础。我们认为,影响力评价有两个重要前提:首先是要有一套客观的评价指标,指标是表征影响力内涵的工具和载体;其次,要有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数据是影响力评价的灵魂,只有指标而没有数据,影响力评价将成为“无本之木”。始于2008年的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和生物种质资源调查为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其中经业内专家深入研究设计的调查指标成为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的重要参考。
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应在考虑科技资源总量、质量、成效等基础上,通过建立各因素相互平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科技资源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影响效果。通常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即同行专家评价,是对科技资源价值的概括性、总体性评价;定量评价是对具体指标进行精细、量化评价。我们认为,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应该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可以使资源综合利用和影响效果的分析更加客观、敏锐和易操作。定性评价会因为科技资源服务对象的复杂性而导致数据采集困难和质量低下,不宜列入初期的评价指标体系。
2.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测算方法
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是由不同环节构成的整体,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影响力评价的原则在于,不能把评价对象限定在狭义的资源本身,还要把资源拥有者属性,即资源所属机构的特征考虑进来,共同评价。正如在评价一篇科技论文的引证率时,必须指明该论文的作者及作者所在单位等信息才有实际意义。基于对评价内涵、目的、基础和方法的分析,我们认为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由科技资源总量、科技服务能力、科技资源利用三个方面组成。其中,科技资源总量是影响力评价的基础,指的是科技资源所具有的硬件实力;科技资源服务能力是影响力评价的关键,指的是科技资源拥有者的软实力;科技资源利用是影响力评价的核心,是指在实践工作中一个机构的科技资源对外服务产生的实际效果。任何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都应基于这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2008—2010年间,我国已连续三年开展了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和全国生物种质资源调查。目前,已经建立了涉及中央和地方共300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研究实验基地、生物种质资源、高层次人才等16个分类资源信息数据库。这项调查及数据库建设为建立可操作的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指标和数据基础。鉴于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构成多样、各类型资源之间差别较大,不能采用同一套指标体系进行影响力评价。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以研究实验基地及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为对象,建立一套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应成为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的一个重要突破,并可以以此为基础,逐渐拓展到其他类型科技资源的影响力评价 (研究实验基地专指经各级政府部门批准并依托法人单位建立或设立的从事各类科技活动的机构,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野外台站等)。
该体系按照上文提出的影响力评价指标设计原则,由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构成,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 (见表1)。
表1 研究实验基地及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1)科技资源总量。反映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硬件实力的总量指标包括三个方面:承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硬件基础;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基地科研仪器设备投资和建设研究实验基地所投入的财力。
(2)科技服务能力。对外开展科技服务是基地及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产生经济和社会影响力的前提,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员数量和素质,以及支撑服务的经费保障。其中人员素质突出表现在中青年人才的数量、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资源规模。
(3)科技资源利用。对外实现共享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量,尤其是链接到科技平台门户系统,并通过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对外发布的仪器设备数量是体现影响力的直接指标。同时对外服务效果还可以用基地对外科技服务的工作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衡量。
表1中指标和数据均可通过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数据库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获取。采用可以消除指标量纲影响的标杆分析法,分别计算每个基地的科技资源总量指数 (Za),科技服务能力指数 (Zb)和科技资源利用指数 (Zc),最后生成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影响力评价综合指数 (Z)。计算公式如下:
设共有n家研究实验基地,则基地j的各项指数计算方法为:
经过测算,每家研究实验基地的科技资源总量指数、科技服务能力指数、科技资源利用指数,以及最后生成的影响力评价综合指数,取值均在0~100之间。指数越大,表明该研究实验基地及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相应的影响力越大。
3 工作及政策建议
3.1 研究发布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评价报告
自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首次联合开展全国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以来,已经积累了三年宝贵的调查数据,建议以调查数据为基础,组织力量撰写并发布影响力评价报告。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所属研究实验基地按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按学科领域等分别进行影响力排序和评价。按研究实验基地不同类型,即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野外台站等分别进行影响力排序和评价。使科技主管部门深入了解相关信息,为有效支撑科技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以此为基础,把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逐渐向其他类型资源延伸。
3.2 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纳入科技专项统计体系
执行了三年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建议将调查从政府研究机构、高校和转制院所拓展到企业部门,适时组织开展全国性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普查。进一步完善调查制度,尽快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纳入科技专项统计体系。如今科技部负责执行14项科技专项统计,这些专项统计均依照《统计法》行使政府职能,统计过程和结果有法可依。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纳入专项统计,会最大程度的保障数据质量,有效避免调查对象乱报、拒报现象发生。作为科技管理常规工作,可以与现有的科技统计相协调,交叉数据可以在已有的政府研究机构、高校等科技统计报表中提取,减少填报单位负担,进一步保障数据质量。
3.3 进一步完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机制
由各级政府出资和支持建设的各类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和研究实验基地理应向社会开放共享,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理念。在今后的科技管理和科技资源配置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在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建设之初,便提出详细可操作、可考核的资源共享方案和要求。在投入运行后,通过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对政府科技资源建设投入绩效和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共享情况进行分析和考察。以促进政府投资建设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影响力普遍提高。同时,在政府对存量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后续支持工作中,还需有效利用影响力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决策,做到择优支持,发挥政府投入的最大效果。
3.4 加快建设多层次各具特色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我国科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平台门户系统已经实现了资源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管理,推进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同时平台还兼具统计功能,为科技资源影响力评价的指标设计和数据获取提供了途径。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各具特色的平台体系;实现平台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促进科技资源信息的整合与汇交;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促进“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有效指导科技规划、计划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报告(2009)[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2010[R].北京,2010.
[3]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实力研究报告(2007)[R].北京,2007.
[5]何汶.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5-89.
(责任编辑 迟凤玲)
Research on Influe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ese R&D Resource
Zhou Qiongqiong1,2,Xuan Zhaohui3,4
(1.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enter,Beijing 100862,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3.China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4.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National S&T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re the important pow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On the ba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S&T infrastructure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this paper proposes to construct the influence evalu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S&T resource optimum distribu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urpose,foundation and method of influence evaluation,and establishes a set of indicators system according to equipment resourc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Influence evalu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rastructure;Resource
G311
A
科学技术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科技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Z010IM050100)。
2011-11-01
周琼琼 (1981-),女,满族,辽宁鞍山人,助研,博士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