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学术团体学术能力建设思考——以贵州省气象学会为例

2012-09-29谢海瑛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12年6期
关键词:气象学学术活动科技人员

谢海瑛

(贵州省气象学会秘书处,贵州 贵阳 550002)

1 引言

学术团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学会”,在世界上发轫之日起,不论是在英国、美国还是在中国,学术活动正是学会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首要特性,它充分体现着学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学会的核心竞争力[1],中国科协八大要求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用更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着眼点,搭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新时期,学术活动的蓬勃开展更成为各级学会组织为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加强学术能力建设成为摆在各级学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提升学术能力也对学会自身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贵州省气象学会的发展与现状

贵州省气象学会成立于1959年10月31日,会员36人,主要来自贵州省气象局机关和贵阳气象台(贵州省气象台的前身)。首届理事会由8名理事组成,下设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人工控制天气和宣传5个学组。1962年12月17-22日,举办首届学术年会,出席代表54人。从1959—1965年,该会得到较快发展,会员从最初的36人发展至1963年登记时的175人,学术工作开展活跃,学术讨论会、座谈会、报告会、讲演会频繁交替举行,会员还踊跃参加全国性的气象学术会议。

易平安翻个白眼,继续低头去看《纪效新书》了。这是戚继光大帅编写的练兵治军典籍,戚家军威名在外,故而此书在大明军中传播甚广,各地兵将多有以此为练兵教材的。锦衣飞鹰虽然领兵作战的机会不多,但督阵和检阅的机会不少,若是军中有什么异常,便得第一时间制定相应对策,故而学这《纪效新书》,并以此对照,迅速判断战况是否正常,这也是文科考核的其中一门。

1966—1977年期间,由于历史原因,学会活动停止,1978年4月18日,贵州省气象局下发了《关于恢复贵州省气象学会的通知》正式恢复贵州省气象学会,11月24-27日,贵州省气象学会在贵阳召开第3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会上通过了贵州省气象学会第一部章程。

1990年6月27日,省气象学会召开第1届全省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论文交流和表彰大会。

2005年,学术活动的开展重新得到重视,当年除召开了学术年会外,还启动了每月学术讲座活动,至2012年,共有约100人次来自省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登上讲坛,为科技工作者举办学术讲座。同时,自2005年以来,坚持举办学术年会(2006年因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未举办年会),为全省气象部门搭建了展示科研成果和业务技术交流的平台,为优秀科研人才、业务技术人才、科技服务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同时,还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省科协及外省或全国学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出较为浓郁的学术氛围,也吸引了科技人员对学会的关注,至2012年4月,会员已回升至431名。

④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原则。预算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应当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反映项目财政投入的产出和效益,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其中产出指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在详细说明指标内容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明确指标值。预算项目效益指标建设方面,首先还是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提炼的原则,尽量将项目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指标值进行量化。同时考虑到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所处的阶段,项目业务领域相关统计数据、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数据不健全的现状下,对于无法量化的效益指标,易采用分级分档的形式进行定性表述。

①坚持开展学术活动,营造浓郁学术氛围。从近5 a我会开展学术活动的情况来看,尽管在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如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困难,但由于我们坚持不懈的开展活动,我会的学术活动参与度越来越高。

从图1、图2和表1所反映出的贵州省气象学会发展历程来看,学术活动开展得好的时期,也是学会对会员吸引力强的时期;而学术活动一旦停滞,学会对会员的影响力也便急剧下降。

部分尾矿含有磷、锌、锰、钼、钒、硼和铁等微量元素,不仅可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还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或微量元素肥料。目前国内用尾矿制备肥料的产品主要有磷复合肥、磁选尾矿复合肥料、钼锰锌硅铁等元素微肥以及混合肥等。某些含钙和镁组分的碱性脉石为主的尾矿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不仅可提供矿物元素作为营养物质,还能提高土壤孔隙率以及保水性能,促进植物成长。河南栾川钼尾矿无害化农用产业项目一期建设了100万t规模的钼尾矿无害化处理,年生产缓释肥60万t、土壤调理剂40万t;项目总投资3亿元,年综合效益达6~7亿元。

面对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面对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学术团体越来越高的需求,学术团体的学术能力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图1 贵州省气象学会会员人数变化情况

表1 贵州省气象学会成立以来学术活动开展情况简表

但是,1928年主动发起的足球对东南亚访问,则是由华人和华侨精心组织安排的对外交流活动,它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体育交流。因为在东南亚,“总的看来,许多华人给人以旅居者的印象,他们十分关注中国,而并不注重认同他们居住的地区。”许多华侨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会保护他们,因而更有切肤关系。[8]”所以这时的足球外访是站在对外民族交往的高度而进行的,它是以体育为载体,试图去重新引领东南亚这一传统的中华文化影响区域。

图2 贵州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数量示意图

与20世纪90年代学会开展学术活动时广泛的参与度以及参与者的荣誉感相比,现在科技人员对学术活动的参与热情有所降低,在我们举办学术讲座时也曾出现参与者寥寥、或者要通过行政手段的方式才会有人参加的尴尬场面,究其原因,既有因学术活动形式刻板单一、质量不高对会员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也有对参加学术活动认识存在偏差,从而忽略了参加学术活动可触发思想碰撞、激发思维创新而带来的学科促进特性。

3 学术活动存在问题

正基于此,学会每年都精心谋划,认真组织筹办学术讲座和学术年会。自2005年恢复年会制度以来,通过坚持召开年会,为基层气象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学习、共享、提高的学术平台,年会期间举办讲座、论文交流、召开科技人员座谈会,评选优秀论文、优秀组织单位等,认真评审、遴选、组织编印年会论文集,受到全省气象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和积极响应,征集到的论文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学术规范都逐年提升,论文质量有很大提高。

4 对策

山水画艺术发展到今天,我们极其需要一种能够展示我们时代特色的大笔墨、大气势、大境界的大山水。但“大”是一种人生的识度与艺术的气度,而不仅仅是画幅与形式大,这种“大”更承载了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责任感。朦朦胧胧中有一种预感,中国山水画新的历史突破很有可能将以表现西域山川为契机!

1990之后的近10 a,贵州省气象学会一直是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活动开展情况下平稳发展,在贵州省气象部门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每年召开的学术年会都能够吸引大量本部门和外部门的科技人员参加,会员人数也一度增加至500多名。但自2001年以后的近4 a间,贵州省气象学会学术活动开展急剧减少,会员人数也从1999年登记的545名下降到2005年重新登记时的253名。

②创新学术活动形式,丰富学术活动内涵。如邀请省外、部门外专家、跨学科专家举办讲座;在年会期间举办科技人员座谈会,如2011年的“创新与成长——科技人员座谈会”、2012年的“共享、交流、提高——科技人员座谈会”,让平时很难有机会面对面交流的省、市(州)、县科技人员能共同探讨学科发展、交流业务科研信息,深受科技人员欢迎;举办主题讲座,如“老高工系列讲座”——邀请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为在职科技人员开办专题讲座,实现传帮带;“正研系列”讲座——邀请有正研职称的科技人员做专题学术讲座,并对年轻科技人员提供学术规划建议;“域外撷英”系列讲座——邀请出国考察科技人员介绍他们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经验和感悟;还可借助现代通信网络,建立网上学术交流渠道等等。

③建立学术活动工作制度,促进学术活动的规范开展。如我会建立的学术年会工作制度,对学术年会论文征集、评审、奖励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得年会工作更规范,评审更加公开、公正,从而更能调动科技人员参加年会的积极性。

④积极参与省科协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拓宽学术活动视野和范围。如今年承办省科协第八期学术沙龙“气象防灾减灾学术沙龙”,不仅创新了学术活动的形式,也通过省科协的支持扩大了我会的社会学术影响。

⑤依托政策环境提升学术活动影响力。如我会所在单位将科技人员参加年会论文交流作为科技人员晋升职称的评审指标之一;由于我会常年坚持举办学术讲座,今年我会所在单位又将副高以上科技人员参加学术讲座活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这些政策的实行对科技人员参加学术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结语

学会要健康发展,吸引更多科技人员参加,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独特作用,必须加强学术能力这个根本能力的建设,以学术能力建设带动学会其他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对会员、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凝聚力,才能得到社会和管理部门的认可,才能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学会的可持续发展。

[1]汪大海,谢海瑛.学术团体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模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7,3:35-44.

猜你喜欢

气象学学术活动科技人员
演出及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举办2020年防雷技术个人能力认定考试
我校近期重要演出、学术活动剪影(一)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宪法学学术活动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大气科学(气象学)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