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蕴深富:浙江老银饰的装饰特征分析

2012-09-28周培

电影评介 2012年16期
关键词:银饰浙江装饰

汉末刘熙在《释名释首饰》中说到,“凡冠冕、簪钗、镜梳、王真王当、脂粉等都为首饰。”之后清人翟灏在《通俗篇服饰》中,把带钩、佩坠也都归入了首饰的范畴。加上后来更为普及的戒指、手镯、手链等种类,我们不难看出,古人把从头到脚全身各部位所佩戴的装饰品都归属于“首饰”,其中的银制品者,即为银饰。老银饰,就是指以白银作为主要材料的古旧首饰。

自古以来,银饰都被看成是财富的象征,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民间更是有“无银不成饰”的说法。而银饰之所以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质地的昂贵和光亮的色泽,还因它有着极具魅力和艺术特色的装饰图案。

中国民间银饰的基本形制和功能差别不大,但不同地区,银饰的装饰风格和手法不尽相同,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也就各异。就银饰而言,山西因中原地区文化传统深厚,银饰大气厚重又不失细节,良工精做,远观近察均无懈可击。徽州的银饰,精工细作,布局生动,人物开脸神韵十足。福建闽南一带的银饰繁复细腻,个头较小。而以东阳、绍兴等地为代表的浙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商贾辈出,城市经济繁荣,以文人慕名雅集而闻名。因而浙江出产的老银饰纯度高,成色好,形制典雅,具有设计感,具有独特的风貌。

一、浙江老银饰的装饰的特色

自隋唐开始,江南经济持续发展。在五代十国时期,浙江属于临安人钱镠建立的吴越国。当时境内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到了两宋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浙江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到了明清时期,浙江手工贸易活动已十分活跃,民间手工商业极其发达,水网的密布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使用舟船出行,有别于北方的马或车,且运量较大,为浙江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商贾文化。此外,在汉族的不断南迁中,汉文化和少数民族畲族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浙江特有的地区文化特色。地理、历史环境造就了既先进又传统的浙江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南方地域特色。这些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老银饰装饰艺术中,孕育出细致、精巧、雅俗共赏之格调,在金银饰品装饰上完美地呈现出来,体现了浙南民间的世俗思想与平民的生活意识。

二、浙江老银饰的装饰内容

浙江老银饰图案的设计要求构思严谨、题材新颖、整体和谐。图案的题材与表现风格将银饰的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结合得恰到好处。追求恬淡、自然的审美情趣,追求艺术的个性化发展,是浙江特色老银饰与其他地方银饰的主要区别之处。

1.浓郁的戏曲文化

在浙江老银饰的装饰内容上,戏曲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浙江发达的戏曲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戏曲无不以南戏为宗,而南戏诞生于浙江也成熟于浙江;到了元杂剧时期,一批杂剧名家,也纷纷南下逗留,遂使杭州成为继大都之后的又一创作中心;明清传奇的主要阵地也还是在杭州。近代以来,出自浙江嵊县的越剧北上南下,唱遍大江南北。浙江地方戏曲的兴盛为民间银饰装饰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

戏剧多反映爱情婚姻的悲欢离合,也有武戏,神话故事等,许多人物是妇孺皆知的,他们成为了老银饰装饰的重要内容。如:《白蛇传》、《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故事里的桥段都是常见的装饰图案。还有一些民间的传说故事,如牛郎织女、八仙过海等。如图1。

图1 “牛郎织女”银锁

这些老银饰的装饰图案即使方寸天地,却也布局位置周密细缜,以人物场面为主要内容,配以山川树丛、房廓瓦舍、桌椅杯盘、舟车鞍马等道具,每个人物的造型、开脸以致衣饰细节,精致细微,各得其神;即便面部表情莫辨,人物刻画也简洁生动,体态到位,仅从肢体动作来看也韵味独到,市井百态如在眼前;在构图、布局的处理上强调丰满和均衡,以满足观者喜庆美满、平和中庸的审美习惯,极见用心。

2.深厚的人文积淀

浙江自古文化繁盛,名人荟萃,士大夫正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渗入民间艺术中,对其题材、形式与审美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民间艺术的雅化。银饰装饰内容中以花草动物作为装饰的,取其中蕴含的品格来寄寓人的道德追求,就是采用了文人的“移情法表达”。如牡丹象征富贵,石榴象征多子,菊花、兰花表示高洁不屈的品质;象征延年益寿的松鹤图;象征男女爱情的龙凤呈祥图;象征喜事来临的喜鹊腊梅图。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的,则极力效仿文人书画的逸笔情趣,显现其高洁清雅的品格。银饰装饰中的山水布局也是吸收了文人山水画的构图与格局,呈现出空灵的艺术格调,许多老银饰其实就是一幅中国画。此外,汉字亦是家具装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淡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拘,人们追求吉祥、长寿、富贵的美好愿望都在字里行间一一体现。如图2。

图2 “关雎雅颂”马鞍对镯

3.吉祥寓意的寄托

银匠们喜欢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雕刻其上,从而让一个小小的银饰,寄托了很多美好的寓意。仅古时儿童胸前银牌、银锁上就有“喜鹊登梅”、“童子抱莲”、“天官赐福”、“状元及第”、“连中三元”、“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以及名人墨宝、治印錾雕等。如图3。

图3 “富贵长命”银锁

最美妙的是,因为是手工制作,匠人各显其能,即便是同一题材,也因为制作的时宜不同,匠人的手法有别,而情趣不一。其间有看不完的景色、读不尽的文章、吟不竭的诗歌、解不透的哲理、数不清的风流。那山中树、林中鸟、水中月、花中人、人中宇、字中花等等,无不象征着吉祥,寄托着思念,祈求着神灵的保佑。人间情怀,尽在其中。这种“独一无二”之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非常享受的。

4.封建礼制的影响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妇和孝悌观是社会普遍遵守的价值理念,而传统银饰很多就是以儒家的思想为教化题材,来教化世人。它与儒家主流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理念相融合,而其表现手法往往隐喻含蓄而不直白,并通过民间耳熟能详的戏文故事、忠臣烈女、珍禽瑞兽、祥花瑞草、吉利器物、文字符号等表现出来。如表现忠恕的,即忠君报国。它是儒家重要的伦理、政治范畴,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至于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常见有的“岳母刺字”、“杨家将”等。表现孝道的“二十四孝”、“三娘教子”等,如图4。表现和仁的“和合二仙”;表现忠义的“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等脍炙人口的情节。这些老银饰的装饰图案有着浓重的道德伦理教化色彩,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存在。

图4 “三娘教子”戒指

三、浙江老银饰的装饰手法

浙江老银饰品的装饰布局和雕刻手法的运用无不体现出合理性、艺术性和潜在的世俗性。画面构图匀称,图案设计不仅有物象的写实,还有依照形式美学的法则将客观对象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提炼。但因地域原因,每个地区在装饰手法、风格上面,还是略有差别的。

以宁波,舟山为代表的浙东沿海区,属于浙江渔民文化区。为物货丰衍,人才萃集之地,对外贸易往来频繁,银楼众多,成为全国银楼业的后方根据地。其银饰品与苏工,徽工类似,地域特征不是特别明显,多为模压且厚重大气。

浙南温州、丽水以及台州南部地区,属瓯越文化圈,汉代开始中原地区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南下迁移浙南,随之而来的还有民族特色浓重的——畲族,在此环境下,汉族、古越族,畲族等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碰撞,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可谓中华老银史上的一支奇葩。其银饰品特点主要表现在器物庞大,题材多为乡土文化。手法上除了运用模压之外,更多的运用錾刻、珐琅等技艺。

浙西金衢严三府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自古以来交往密切。其中浙西银饰品因地理原因,更多风格类似于赣工,疏朗清秀,模压细腻,工艺简洁精练,人物造型古朴。

浙江北部杭嘉湖一带,其中以嘉兴湖州一带的银锁最有代表性,此类锁整体类同于苏工,但细微之处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锁体的形状与锁边的鱼化龙(矮身胖龙)设计上,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

浙中绍兴市,其银饰品特征明显,除传统采用模压之外,另运用錾刻于锁体之上,图案多见花鸟鱼虫,手法老道,独树一帜。

四、结语

浙江老银饰品装饰以其精湛的技艺、巧妙的构思和令人叹服的创造力,形成了隽巧秀丽的独特风格,反映了当时市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这些银饰品凝聚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心血,同时流露出质朴和真挚的情感,是一种极为宝贵的民间艺术。这既是浙江民俗的见证,也是文明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遗产。

【1】民间老银饰:长命锁鉴赏与收藏 高和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12-1

【2】民间银饰 王金华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1

猜你喜欢

银饰浙江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装饰圣诞树
银饰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