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2012-09-2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介
本文选自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十课。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作者善于用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又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在简短的对话中妙趣横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个性化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属浅易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教授方法
1.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2.为创设好的情境,增强感染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先扫除课文里的字词障碍,通过阅读的形式进行整体感知,再回到文本体会人物形象,以演助学,让学生融入文本。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周总理的故事。有一次,周总理接受了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这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总理办公桌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这支钢笔是位朝鲜的朋友送给我的,他说这是抗美的战利品,让我留下做个纪念,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顿时哑口无言。
周总理用他的智慧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政治家的本色。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也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出使楚国,现在我们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书课文题目:晏子使楚。)
【设计意图:好的导语能够启迪思维、创设情境,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用周总理的爱国故事导入,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为新课创设了情境。】
(二)认识晏子
(多媒体展示。)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人。春秋后期著名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的很多故事都收集在一本叫《晏子春秋》的书里。
【设计意图:积累名人的有关常识,增加知识储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
2.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多媒体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词的读音;读出人物的语气。)学生认真地读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采用个别朗读、小组分读、集体朗读的方式。)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四)师生合作答疑解惑
师:同学们在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书中注释,小组内交流学习,提出不懂的,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1.文言实词、虚词
生:方、使、避、坐、病、曷。
2.特殊句式
生: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曷同何。
古今异义字:其实,它的果实。
倒装句:曷为者也;何以也。
一词多义:之;使。
3.疏通文意
师生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掌握新知的过程,所谓温故而知新。】
(五)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理清脉络:起因: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他。
经过:晏子与楚王斗智。
结果:楚王佩服晏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
(多媒体展示问题: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楚王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如何反击楚王的?楚王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可以看出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晏子又是怎样的人?)
学生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生:晏婴,齐之习辞者。
生:诬陷齐人偷盗。
生:用橘、枳做类比。
生:反取病焉。
生: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聪明、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设计意图: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语言,明确人物形象。】
(六)小试牛刀
师:晏子成功地反击了楚王的无礼,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让我们重回楚国宫殿,再现历史精彩时刻。
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教师提示: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表演后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变被动的、枯燥的读背为主动的、新奇的探求。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
(七)拓展延伸,口语交际
师:结合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谈谈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什么?
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理服人。
生:说话时要委婉,注意方式方法,易于被别人接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总结
一个人要获得尊重,不仅要讲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国家要获得尊重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是国家得到尊重的前提。每个人都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班级、集体、学校乃至国家的被尊重。所以,首要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做个有尊严的人。
(九)布置作业
把课文改成一个500字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
(十)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开始:楚王和臣下谋划侮辱晏子
结果:楚王反取病
【设计意图:借助板书,学生能直观感知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识记效果。学生在再识和回忆某些知识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板书内容。】
七、课后总结
1.要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2.教学中体现双向互动性。授课时,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深入地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真切切地把口语交际落实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3.新课导入部分的例子有些牵强,不能很好地衔接新课的内容,导致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下次教学时,我要注意导入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E-mail:vipdjl@163.com
编辑/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