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及开发建设刍议
2012-09-25宁晓东马彦红
孙 超,宁晓东,马彦红
景观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1]。陕西省旅游景点众多,周、秦、汉、唐这些中国古代的辉煌时期给陕西留下了丰厚的人文遗产,黄土高原、秦岭巴山的自然风光也令人陶醉。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相关研究[2-7]。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旅游资源的现状,并对森林公园内的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分类与评价,以期为该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
1 自然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
陕西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宜川县东南部,黄河西岸。北起鹿川河,南至孟家沟,西起重阳峰,东到石华山。南北长约5km,东西宽约4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2′~110°25′,北纬35°57′~36°02′。总面积2 120hm2。位于壶口国家风景名胜区范围之内,是壶口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地质地貌
蟒头山呈东西走向。公园地形为“两川加一梁”。石华山(1 260m)、蟒头山(1 427.1m)、王莽寨(1 392m)、重阳峰(1 439m)等由东到西呈一字形排列。森林公园地貌属于宜川县东部的峡谷基岩残丘区,受黄河影响,中间梁脊高耸,两侧沟壑深切,并呈梳状排列。沟坡陡险,土层较薄。最高海拔1 439m(重阳峰),最低海拔670m(鹿川河道),相对高差700余m。
1.3 气候条件
属华北气候区、黄土高原副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性小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9.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435.6h,历年平均降水量568.6mm,年无霜期160~170 d,雪期一般在10月底至翌年3月初。不利于森林旅游的气象因素主要有冰雹、连阴雨等。
1.4 水文资源
以重阳峰—石华山主脊为分水岭,向北属鹿川河流域,向南属白水川河流域。鹿川河与白水川河均系黄河一级支流,森林公园内鹿川河流域水系、白水川河流域水系均呈南北走向。境内小河、溪河常年性流水和季节性流水,可供人畜饮用。
1.5 自然植被
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9%,植被在中国植被类型区划中,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中的栎类亚带,以天然次生林为主。自然植被既有稳定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也有属于演替系列性质的植被类型。其主要群系如下:
①白皮松林(Form.Pinus bungeana):白皮松林是构成蟒头山森林公园的主要植物群系,沿蟒头山主脊,重阳峰—石华山阴向陡峭坡面上均有白皮松分布。
②山杨林(Form.Populus davidiana):在森林公园内有少量分布,主要分布于沟谷底部。
③白桦林(Form.batula Platyphylla):在森林公园内有少量分布。以白桦占绝对优势,散生其中的有辽东栎、槲栎、鹅耳枥、杜梨等。
④辽东栎林(Form.Quetcus Liaotugensis):多系萌生的中幼龄林,群落外貌比较整齐,多呈鲜绿色。纯林较少,常与其它树种混生。伴生树种以槲栎、山杨、白桦、茶条槭、油松最为常见。
⑤山桃灌丛:除建群种外,还有狼牙刺、黄蔷薇、北京丁香、小檗、扁核木、柔毛绣线菊、小叶锦鸡儿、杭子梢、水栒子、酸枣、虎榛子、山荆子、文冠果、连翘、多花胡枝子、马棘、毛樱桃等。
另外还有沟底的芦苇群系、黄蔷薇群系等。除天然植被外,近年来退耕还林主要人工植被类型有:刺槐林、花椒林等,群落构成比较简单。
1.6 野生动物
蟒头山地区植物茂密,地貌复杂多样,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给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觅食和繁殖环境。兽类有5目9科30余种,鸟类有14目19科70余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在公园内也偶有出现。
2 研究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在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类与定量评价[8]。为保证景观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可比性和可度量性,提高其实用性,本次调查与评价以各种景观旅游资源单体为基本单位。
3 景观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3.1 景观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景观旅游资源的现状、形态和特征,将景观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表1),7个主类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遗迹和遗址、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属于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1和2可知,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涵盖7个主类,涉及21个基本类型,品种比较齐全,资源丰富度较好。在各类资源的构成中,以生物景观类、地文景观类和人文活动聚集度较高,其中生物景观类占景观旅游单体总数的25.58%,地文景观类和人文活动类各占18.6%,这三类资源共占景观旅游单体总数的62.78%,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以生物资源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表1 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表2 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旅游资源单体分类统计
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所有景观旅游资源中,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有29个,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有14个,比例为1∶0.48,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占据优势。从基本类型拥有率上看,体现了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特征。从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上分析,显示出较好的资源匹配关系,既适宜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又可开展休闲度假旅游。从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旅游单体丰富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园具备多种景观旅游开发潜力,可开发形成丰富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从而满足不同的旅游市场需求。
3.2 森林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8]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构包括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三部分。
评价公式为:
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价分值;M—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3.2.1 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因子评分值见表3。
表3 风景资源质量评分
3.2.2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因子评分值见表4。
经计算,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价分值为43.48分,符合Ⅰ级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标准(40~50分之间),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建设条件。
3.2.3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森林公园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因子评分值见表5。
4 旅游开发评价(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 会 (Opportunities)和 威 胁(Threats)分析,是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个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针对企业自身实力与其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
4.1 强项分析(优势)
4.1.1 旅游资源稀缺性分析 近代以来,由于人口增加、气候变迁,不仅延安以北的森林地带变成了次生草原,而且延安以南的阔叶林区也形成了森林“岛屿”,天然次生林分布仅限于子午岭、劳山、黄龙山一带。而在黄土高原腹地的蟒头山能够保存成片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白皮松以及珍贵的野生牡丹,主要得益于蟒头山被附近群众奉为“神山”,其周围的一切生物都得到保护。蟒头山森林公园森林及其环境弥足珍贵,特别是800多hm2的白皮松林在陕西省内乃至西北地区都比较罕见。
4.1.2 与黄河壶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周边景区的互补性分析 蟒头山虽属黄河壶口瀑布的一个景区,然而二者气势截然不同。壶口瀑布具有一种气吞山河的阳刚之气,蟒头山则恬静、安祥,有着宜川胸鼓般的阴柔之美。奔腾了四千多年的黄河壶口瀑布,如今正面临快速萎缩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蟒头山森林公园是宜川旅游的后备资源之一。壶口瀑布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反而拉大了与周围其他景观的距离。硬性连接,行程总是比较乏味。而近在咫尺的蟒头山森林公园属生态旅游,两者之间的核心能力具有很高的互补性,很好的补充了壶口景点连接、旅途乏味的缺点。从区域旅游市场看,延安是以“两圣两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旅游资源。蟒头山森林公园加入这一大旅游圈,增加了旅游产品的复合性、拓宽了客源市场,起到了很好的互补效应。
表4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表5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4.2 弱项分析(劣势)
4.2.1 水资源分析 蟒头山森林公园主景区和主要景点位于梁脊或山坡,远离河流,公园范围内水量较小。水资源缺乏,对旅游产品的形成以及公园的开发建设与经营有显著的制约。
4.2.2 区域经济分析 相对于延安市北部各县,宜川县是典型的农业县,经济发展缓慢,属于国家贫困县。资金的缺乏使得投资难度加大,使得一些自然景观、人文遗址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区域经济落后,对公园旅游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4.3 机遇分析
4.3.1 青兰、商榆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机遇分析青兰高速公路陕西段起点位于宜川县晋陕界的仕望河河口,路线在该处跨越黄河后在黄河大桥桥头设壶口互通式立交连接壶口景区,目前青兰高速陕西路段已建成通车。榆商线是陕西省南北走向的一条大动脉和将来的主要干线之一,其建成对全省的经济建设、陕北能源开发以及陕北沿黄地区的交通设施条件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使宜川县交通格局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就旅游业而言,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旅游区位口岸、旅游产品路线、旅游市场营销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必将带动壶口—蟒头山等旅游景区的发展,对宜川县旅游业也产生波及和带动效应。
4.3.2 旅游业发展基础分析 旅游经济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兴产业经济,尤其是对于象宜川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所起的经济拉动效应更为明显,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启动当地经济的快车道。20多年来,通过充分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壮大以壶口瀑布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建成了国家级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并大力推介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川农业生态旅游等自然风光旅游,形成了以壶口瀑布为龙头、以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河川农业生态旅游风景带为两翼的旅游开发格局,旅游业已成为宜川县的朝阳产业。
4.4 威胁分析
4.4.1 竞争分析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大力挖掘和创造旅游产品。目前,陕西省已建森林公园69处(2006年底统计数),其中国家级26处,省级43处。同性质旅游产品的竞争,对公园客源市场有一定替代效应。高速公路的开通,在给旅游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使宜川县的旅游业面临新的考验,加剧了旅游市场的竞争,旅游产品因为交通大环境的整体提升而使固有的优势越来越弱化。如何提前应对挑战,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4.4.2 保护与发展分析 蟒头山森林公园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其生态环境既具有独特性,同时又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旅游活动开展以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游客的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蟒头山地区的生态安全。
4.5 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
总体分析,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极其丰富,森林植被茂盛,环境优越,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蟒头山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为:
(1)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在公园建设中充分体现生态文化品位;
(3)加强自然科普教育;
(4)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化以白皮松为主的针叶林所体现的生态美学。
[1] 胡延辉,王伟峰,张邦文,等.江西岩泉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26-16928.
[2] 周华卿,樊国有.青海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807-4809,4825.
[3] 李蕾,郭峰,王鑫.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2):184-186.
[4] 汪殿蓓,李建华,杨清平,等.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4):613-617.
[5] 王晓毳,周永斌,吴栋栋,等.五佛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辽宁林业科技,2009(3):23-26.
[6] 卢双珍.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34-5136.
[7] 贾哲,秦安臣,康晓梅,等.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研究——以狼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3):747-753.
[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