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景观、新河道
——淄博市猪龙河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浅谈
2012-09-25雷本全
徐 博,雷本全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淄博 255000)
1 项目背景
猪龙河是贯穿淄博中心城区南北的一条轴心性河流,是中心城区一条极为重要的防洪排涝河道。伴随着淄博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张,猪龙河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日益明显,河道两侧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沿线乱搭、乱建、侵占河道蓝线;垃圾乱堆、乱放,污水直排河道;沿河管线杂乱、随意架空等情况普遍存在,……。河道防洪、生态、景观及各项城市功能等均不容乐观,已严重影响了沿线百姓的安居乐业,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同时也与淄博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极不相称(见图1)。
图1 猪龙河现状实景
为此,2008年淄博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城建第一号重点项目”,投资约3.0亿元对其进行综合整治。
猪龙河综合整治工程南起白家闸,北至裕民路,河道全长9 520 m。整个项目计划两年完成。2008年完成北段(人民路—裕民路),河道长度6 250 m。2009年完成中段(共青团路—人民路),河道长度870 m;南段(白家闸—兴学街),河道长度2 400 m。
2 设计理念
针对该工程具有“工程量大、涉及专业多、社会关注度高、对城市容貌影响大”等特点,提出了“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即将猪龙河的改造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进行设计,统筹考虑河道护砌;社会管线改造、建设;河道截污;桥梁工程;橡胶坝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动力、水源井及浇灌系统;夜景照明;景观边界及建筑立面;公厕、管理房及城市家俱等多个专项。各个专项同步实施,实现了各专业之间设计的“无缝隙衔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力求达到“改造一条河流,提升一片城市品质”的整体效果。
3 总体设计构思
该项猪龙河综合整治,设计立意是“新时代、新景观、新河道”。通过综合整治,全面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全面进行景观塑造和提升,为市民打造一条贯穿城区南北的滨河空间。总体设计构思如下。
3.1 建设百年一遇的行洪河道
根据《淄博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中心城区的河道防洪标准为100 a。而猪龙河现未按100 a一遇的行洪标准进行控制、建设,在城区不同段,行洪标准不一,20 a一遇、50 a一遇、100 a一遇,各种标准的行洪断面交叉混杂;护砌河道、半护砌河道、全钢筋混凝土河道、全裸露土边沟各种护砌形式交叉混杂,河道的行洪能力无法得到最大发挥。该项改造,统一按100 a一遇的行洪标准进行河道改造,以满足城市基本的防洪、排涝功能。
3.2 沿河、跨河管线落地及综合布线
针对目前沿河、跨河管线较多,沿河管线布线混乱的实际情况,该项综合整治安排所有架空管线全部落地;同时根据各管线单位的现状及规划情况,对社会管线及沿河各功能管线进行统一的线位安排。各管线单位根据安排线位与河道整治工程同步完成各自管线的改造、新建工作。河道综合整治完成后,将严格禁止各类管线的迁、改、建工作。
3.3 污水截流
针对目前仍有污水排入河道的情况,在现有河道两侧截污管线基础上,继续完善沿河污水管线,确保沿河污水管线全覆盖、全贯通,通过封、查、并、改,将两侧排污口全部截流至河道两侧现状及新建污水管道,根治河道污染源。该项工程新建污水管道4 500 m,截流排污口350个。
3.4 退蓝线,扩绿线
猪龙河鲁泰大道以南段,河道蓝线为30 m,鲁泰大道以北段河道蓝线为61 m,现有河道蓝线均被不同程度侵占,部分河段(共青团路—华光路段)基本被篷河建筑封盖。该项改造考虑拆除蓝线内所有建筑,在有条件部位考虑节点放大,扩宽绿线,为景观绿化及其它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空间。
3.5 桥梁拆、改、建
通过重新整合,将没有使用功能的桥梁拆除,将不满足行洪要求、通行功能的桥梁拆除重建;根据景观要求,适当增加联系桥;同时考虑桥梁作为重要的景观节点。所有现状、新建桥梁统一进行装饰、装修设计,力图成为猪龙河沿线的点晴节点,涉及桥梁30座。
3.6 橡胶坝修建
考虑猪龙河补水不足,根据河道坡度沿河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橡胶拦水坝,以确保河道保持足够的景观水位,全线共设置橡胶坝14座。
3.7 景观绿化
以蓝线、绿线为界,着重进行景观、绿化工程建设。
(1)考虑整个沿河带的绿带、树带设置,结合周围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地、游园、休闲健身广场等不同形态的配套设施。
(2)设置贯通全线的沿河步道,适当设置便道、汀步,增加步行系统的多样性。
(3)沿线考虑设置雕塑、景墙、景石、景亭等景观小品,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变化性。
3.8 夜景照明
按三种规格设计全线照明。
A类:河流与城市干道相交节点照明,包括:河道照明、桥体照明、广场照明、植物及建筑小品照明等,照明以体现热烈的主题,形成对过住人流的吸引和拉动。
B类:滨河集中绿地,如游园、休闲健身广场,照明以营造温馨宁静的空间。
C类:滨河道路照明,实现沿河两岸的道路功能照明。
3.9 动力及浇灌系统
统筹设计全线动力管线,以承担全线公厕、管理房、橡胶坝泵、井泵、景观照明等用电需求。
设置服务全线的浇灌给水管线,以承担景观绿化用水、橡胶坝补水、水景等功能性用水。
3.10 沿河隔离及立面装饰
通过设置绿篱、围栏、围墙等软硬隔离,将滨河带与两侧单位、住宅区适度隔离,确保两侧单位及住宅区的相对独立与居住安全。
统一考虑河道两侧建筑物的装饰、装修,确保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3.11 景观边界改造
为确保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对蓝线、绿线外沿河区域进行适当景观边界处理,如对建筑物周边在用以灌木绿化的同时,对其进行垂直绿化,形成更广阔的绿量;对现状砖墙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拆除,用栏杆代替后将内外两侧的绿化连成一体,扩大绿化范围;对原有缺乏绿化的栏杆周围扩展一定的绿地面积,并用乔、灌木进行复层绿化等。
3.12 功能建筑及城市家俱
每隔800~1 000 m,设置公厕及管理房1座,沿线设置坐凳、果皮箱、垃圾筒、健身器材等城市家俱,满足来往人群的各种需求。
最终,通过以上12项分项工程,实现猪龙河综合整治集防洪、排涝、治污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一体的总体目标。
4 景观、文化、生态之河
在总体设计构思的指导下,分门别类地进行各专项工程设计。在系统分析、统筹设计的基础上,始终把河道综合整治设计的重点放在景观、文化、生态之河的塑造上,努力打造以河为主体,穿越中心城区的滨河带状花园。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坚持了以下设计原则:
(1)创造性地解决防洪与带状河道景观结合问题;
(2)突出河水,河道尽量宽,水位尽量高,人尽量亲水;
(3)较宽地段设计成滨河花园,为人服务;
(4)沿河植物种植突出生态,突出特色,植物造景四季景观兼顾;
(5)夜景照明加强景观特色;
(6)坚持经济、适用、节约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4.1 景观之河
重点对河道、景区、游园、桥梁进行线、面、点的设计。形成一河、三景区、九园、三十桥的景观总体构架。
4.1.1一河
一河即猪龙河。在一河的设计中,着重于河道线型的疏理与河道断面形式的选择。作为一条排洪排涝河道,原有的河道线型过于平直、僵硬,对此,在河道线型设计中,充分考虑河道的流转自然,线型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形成河道线型的丰富与变化;在河道断面形式上,在空间开敞地段,如白家闸—兴学街段、华光路—闫桥泵站段、鲁泰大道—裕民路段,河道尽量采用梯形断面;在空间局促地段,如共青团路—华光路段,为确保景观等工程用地空间,河道采用矩形断面;在已护砌需拓宽河道断面段,如闫桥泵站—鲁泰大道段,则采用一边保留单边拓宽的河道改造形式以降低河道改造费用。河道断面在一个连续段尽量采用一种形式,而在另一个连续段则调整为其它形式,从而确保河道断面既统一,又有变化。通过对河道线型与河道断面的关注,努力形成一条线型优美,断面丰富而又富于韵律的流转自然之河,为打造景观之河奠定坚实基础(见图2)。
图2 河道改造后实景
4.1.2三景区
三景区即南段(白家闸—兴学街)景区、中段(共青团路—人民路)景区和北段(人民路—裕民路)景区。依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形成风格各异、相互补充的滨河景观空间。南段景区位于张店南部城区,河道两侧多为老旧居住区和老的工矿企业,沿线环境较差,景区建设中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衔接,强调河道上游的生态景观并注重对水质的涵养保护,形成郊野绿树,小桥流水的景区风格;中段景区毗邻淄博人民公园,人民公园是张店的绿色核心,中段景区设计考虑为人民公园的线性延伸,延续她的风格,并以对公园大树的保护作为第一原则;北段景区周边用地以居住及行政办公为主,配合较宽的下游河道,景观以突出水景、体现传统文化、打造吸引人流的景观空间为主。
4.1.3九园
九园即南段景区的昌国园、张南园、涟猗园、邮政园,中段景区的人民公园,北段景区的双清园、山水园、垂锦园、镜湖园。通过园林布局、四季的植物配置、景观造型、园路变化、亲水平台、雕塑小景等的设计,形成一园一景。九园各不相同、园园有看点的景观布局,为市民的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一个开敞空间(见图3)。
图3 游园漫步实景
4.1.4桥梁
全线新建、改造桥梁共30座,把设计桥梁作为点缀滨河景观带的重要节点。现状保留桥梁全部考虑更换栏杆、立面石材贴面;而新建桥梁则在造型、结构等方面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与衔接。新设计的桥梁有拱桥、折桥、平桥等多种型式,30座桥梁一桥一景,成为滨河景观带的一个个亮丽节点(见图4)。特别是桥梁夜景,多彩煊丽的灯光将猪龙河畔装点得流光溢彩,另人流连忘返。如人民路桥与人民路北拱桥所组成景观节点已成为猪龙河滨河景观带的符号性标志,科苑小学树叶桥、大福源北五曲桥、万杰路南仿金门大桥等都各具特色,成为猪龙河滨河带的一个个点晴之笔。
4.2 文化之河
昔日猪龙河源,为一天然湖泊,位于南山之阴,碧波荡漾,岸柳垂青,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会当春秋胜日,游人如织。据《龙王庙碑记》记载:“邑东北三十里沣水以乡,其南凤凰山之北坂,泉源万斛,涌出如贯珠,积流成溪,名猪龙河。
图4 景观桥实景
关于猪龙河的传说不胜枚举,在猪龙河滨河景观带的塑造中,充分考虑了各类景观元素的融入。以猪龙为原形,设计了各种造型的猪龙造型,并将这种造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融入到滨河景观带的景观设计中,如昌国园的大型玉猪龙雕塑,昌国路桥、张南路桥、人民路桥等桥梁的猪龙标识,滨河园路的猪龙印记,喷水广场的玉龙头等,这些猪龙符号形象逼真,形神兼备,很好了的传达了猪龙河历史文脉的延续(见图5)。
图5 玉猪龙、拱桥夜景
同时,在游园的景观中,也适当考虑对历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如双清园中的蹴鞠雕塑、姜太公钓鱼雕塑、鲁泰大道的臬圭等都很好地传达了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使今人受到启迪、教育和激励。
4.3 生态之河
在生态之河的塑造上,用心良多。
在河道护砌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采用生态材料。矩形护砌断面段,直挡墙无法采用生态材料,但河底采用绿色植草砖作为河底铺砌;梯形护砌断面段,护坡采用两种形式,鲁泰大道以南河道较窄段采用下部混凝土护坡,上部互锁式植草砖护岸,河底绿色植草砖铺砌方案,鲁泰大道以南河道较宽段采用宾格网石笼护坡,河底原土压实方案;局部采用卵石护坡、叠石护坡及生态种植槽以丰富护岸形式。以上生态、透水、透气护砌材料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河道的生态属性,河坡植被繁茂,河底与土壤自然交换,河水得以自由呼吸。恢复后的景观河道,为水生动植物、两栖动物创造了优良的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有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河道的景观水质得到了大大改善。
图6 生态水池
在滨河景观带的竖向处理上,设计以河为中心,由外而内的微形缓坡,滨河景观带雨水排放主要靠自然渗透、多余雨水通过斜坡径流直排入河道,整个景观带不设任何排水设施,全部采用自然排水。
同时,为充分做好雨洪利用,人行步道全部使用透水砖;景区便道采用透水的嵌草青石板、汀步石等做法;广场引入透水彩色混凝土路面。这些透水路面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吸收水分和热量,避免热岛效应,减少城市排水和防洪压力,雨后不积水,有利于雨洪利用。
5 结语
“碧水清波,长河流转”。改造完成的猪龙河实现了百年一遇的行洪能力;并以崭新的容颜逐渐成为淄博中心城区的一条靓丽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之所;同时也极大了提高了两岸的土地价值,带动了周边的兴旺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集“防洪、排涝、截污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一体的总体目标;达到了“改造一条河流、提升一片城市品质”的整体效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广大市民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猪龙河综合整治工程先后荣获“2011年度山东省人居环境示范奖”、“淄博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山东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猪龙河的“一体化”设计改造模式提出了新时期河道治理的思路和方向,堪称“老城区河道改造的典范”,为淄博乃至山东省、全国类似河流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