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内容与理念的演进①

2012-09-25刘金海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素质

刘金海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内容与理念的演进①

刘金海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结合我国不同时期针对青少年体质测试的政策性文件,分析了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在理念上和内容上的演进过程。在不同的历时时期,随着对体质测试工作理解的不断深入,测试的理念经历了一个从运动素质到运动素质+机能能力再到体质+健康的演进过程,其测试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指标体系的设置经历了一个由反映运动能力到反映健康水平的变化过程。

青少年 体质测试 理念 测试内容

我国对青少年体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当时有一些学者在部分地区对青少年儿童的形态发育做了测量,但未能取得较全面的数据。解放后,随着教育、卫生和体育各项事业的发展,政府和学者十分重视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和体质状况,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保障青少年体质状况的测试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内容的变化

我国对青少年体质测试工作向来十分重视,其测试内容也是随着不同时期出台的一些政策性文件变化的。1954 年,当时的国家体委参照苏联的体育模式制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第一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规定了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测试项目,并于1956年进行了修改;到1975 年,中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在10年动乱之后大幅下降,为了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国家体委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2年经过一次修改);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分别于1990 年、1991 年和1992 年相继出台;10年之后的2002年,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其《实施办法》。这四次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引领了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内容的发展变化(见表1)。

表1 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内容的变化

2 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理念的演变

从以上不同时期出台的政策性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青少年体质测试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其实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和对青少年体质问题的认识和工作理念上的差异。

解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繁重,财政困难,同时又面临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局势。在这种背景下,《劳卫制》应运而生,其中对青少年体质测试的评价领域主要是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运动素质和一些军事素质,这反应了当时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急切需要,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很肤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也为了弥补十年动乱之后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大幅度下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布了,这次对青少年体质的测试内容中,少了手榴弹、射击、爬绳爬杆等带有军事色彩的项目,但是对体质的认识还停留在运动素质的水平上,运动素质好就代表了健康水平高,并不能从人体内部各项机能活动的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在测试内容竞技体育的影响较深,并不适合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测试的成绩并不能反映身体机能的发展水平,只是与身体素质的水平相关性较高。

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颁布实施了针对大学生、小学生和中学生的《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合格标准》不仅对力量、速度、耐力等运动素质提出了要求,而且也把身体形态发育和呼吸机能的指标加入到了体质测试的内容当中,能够运用身体内部机能和外部表现等指标内外结合来评价体质。但是这一时期还是停留在运动能力的范畴来评价体质状况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依据是从2002年7月开始的。在这一《标准》中,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第一次引入了与人体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血管功能指标,而作为只有在竞技比赛和“达标”中才能出现的引体向上和铅球等指标从此告别了历史舞台。其中的测试项目和评分体系较为符合青少年体质的发展变化规律和制定《健康标准》的初衷。这意味着,随着对健康体质认识的不断提高,实现了由运动素质测试向健康相关体质测试的转变,这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理念演进过程中的历史性突破。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体质测试在理念上和内容上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时时期,随着对体质测试工作理解的不断深入,测试的理念经历了一个从运动素质到运动素质+机能能力再到体质+健康的演进过程,其测试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指标体系的设置也经历了一个由反映运动能力到反映健康水平的变化过程。

[1]仇建生.改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变“体能达标”为“体质达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78~80.

[2]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6(5):6~11.

[3]张勇.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相关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64~67.

[4]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有体质监测各级组织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5]李维浩,彭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产生与发展概况[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3):131~132.

[6]王曼. 建国后我国学校体育评价标准的演变与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108~110.

[7]曾担辉.新中国成立后推行“劳卫制”的历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2):74~76.

G807

A

2095-2813(2012)09(b)-0010-02

青少年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辽宁省社科联2012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基金 (项目编号: 2012lslktzijyx-45)。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素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