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三阳 博观约取 融会出新
2012-09-24丁金波
丁金波
他自信自己10年画的东西赶上有的人一辈子画的
大土三阳,本名李晓辉,中国当代著名画家,1980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得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曾师从刘海粟等大师,经受过严格的科班训练,著有《五代宋元中国山水画论》《中国画之笔墨五韵》《砚边随录》《论中国山水的传承和发展》等著作及论文。其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独特的自家面貌,代表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当代十大家”之一。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
其人其事
大土三阳本人及其画作受到大家一致的热捧,是近年来才有的事,此前在美术界内很难见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身影。这匹艺术黑马的横空跃出所引起的震惊和轰动是不言而喻的,他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惊叹,一阵阵眩晕,更多的是一个个问号。他成功的秘诀何在?他有什么样的不同于常人的艺术历程?他为何偏偏选择树木和雪景作为自己的主攻对象?他的笔墨五韵在画论方面到底有什么样的理论贡献等等,不一而足。
大土三阳自叙出身书香门第,而且是名门望族。父亲则是旧时文人,满腹经纶,通晓三国语言。家学渊源让自己少年时在文化、艺术修养方面就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绘画。
这种家族荣耀感给了大土三阳先生一种使命感,一种潜在的精神动力。而兄妹6人,其中四人搞美术,一人是作家,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家庭氛围无疑给了先生很好的艺术熏陶和影响。但这样的家庭背景,却并没有带给他很顺利的从艺之路。
大土三阳说:却相反,儿时由于家庭子女多,生活极其困难。15岁不到,被下放到江苏东海县生产建设兵团,一干就是10年。这10年间,道不尽的艰难和辛酸,但是我从没有停止过画画,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是在别人中午休息和周末时,走几十里路到周边村子画农民头像、画速写……这样的日子直到我顶替父亲回到家乡才结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客观因素固然重要,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主观方面的不懈努力。他的勤奋、刻苦没有白费,终于有了这样一次机会:
24岁那年,是当时高考的最后年限,也是上苍给的唯一一次高考机会,我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当时的老师、同学都特别震惊我的基本功为什么那么扎实。可以说,今天我的艺术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得益于我以前所读的书、所受的磨难及对社会的思考……这些磨难和阅历造就了我,克服人生的艰难,坚持不解的奋斗才是我走的路。
机遇总是眷恋有准备的人。一个人能吃得了别人不能吃的苦,耐得住别人不能忍耐的寂寞,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他不成功谁能成功?“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大土三阳先生就是极好的范本。
大土三阳先生说自己从艺已经50多年了,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要伏案作画10多个小时,长年累月,从未间断过。为此,他曾动过两次眼科手术。这种艰辛和刻苦恐怕是大多人都不能及的。他自信自己10年画的东西赶上有的人一辈子画的,这种勤奋和刻苦使他不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转益多师
大土三阳先生是诗、书、画均达到很高造诣的学者型山水画家,其山水画代表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成就,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家。大家之“大”在气魄,在格局,在境界。欲达到这种大气魄大格局大境界,一要天分,二要勤奋刻苦,三要多读书,除此之外,还有转益多师。
大土三阳先生求学南京艺术学院期间,曾是刘海粟大师的门生,但他从不自矜于此。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土三阳先生心知肚明此点:要想在绘画艺术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专注于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老师的领路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窥探到艺术的堂奥。于是,他取法乎上,师法古人,向上追溯到隋唐宋元明清诸贤。在这里,李成、王蒙、黄公望、郭熙等都是他追摹的对象。他说,李成光写生的稿件就达三万多份,这种治学精神给了他特别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精神上的。大土三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伏案作画,这种勤奋刻苦的努力不能不说没有李成的影子。王蒙对大土先生的影响是最大的,这种影响主要是艺术层面的。大土先生在绘画技艺方面取法、借鉴王蒙的甚多……
师承传统,融会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有自家面貌,才是要达到的境界。采摘百花,目的是要酿造出甜蜜来,而不是为了自己观赏,更不是为了向人炫耀自己的拥有。杜甫曾云“转益多师是汝师”,任何人的长处都可以拿来进行研习、临摹,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从而成为自己的东西。师法古人,向现实中有成就的人学习,作为画家,更应该向自然学习。师法造化,这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
一次去装裱自己的绘画作品,一边开车,一边就观看沿途的那些树木,觉得自己的树木画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但是比起自然界的这些树木来,还是相差很多。由此悟到,师法自然,追求人文自然的和谐,才能使自己的绘画达到更高的境界,更上一层楼。
行成于思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韩愈《劝学解》的话,是引用度极高的一段名言。大土三阳先生毅力坚强,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付出了远远超出常人很多倍的刻苦努力,在“业”方面已然完全达到韩愈所言的“精”的程度。这是实践的一面。在勤苦作画的同时,他还随时把自己对绘画对艺术对人生对自然等的感悟形诸笔端,并将之理论化、系统化。《中国画之笔墨五韵》《砚边随录》就是他理论收获,对丰富中国的传统画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笔墨五韵”,更是一个创获。
大土三阳自述:最大的感悟就是,我领悟到山水画的对立互为关系,即我提出的笔墨五韵的学术主张。这一点与谢赫的“六法”是有根本区别的。“六法”纯粹讲技术,而我说的是艺术表现的根本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又自述,其实我所有的作品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关于“神韵”,我认为如宇宙之主宰,人生命之根本,画之统帅,画若无神,无从及他。二谓“气韵”,及画之灵动生气,是在混沦中流转于整幅画中的神元之气,是神的行走之律。三谓“线韵”,它不是简单的直线、聚点成线等等、而是指有生命的韵律之线,是表达生命、表达物象的载体。线不光有粗细、曲直、刚柔之分,有轻重缓急、粗细劲柔、长短曲直之分,有时绵里藏针,有时锋芒外漏。我认为线是中国绘画的本源,它有别于西方用块面和色彩来造型,这可以说是我对中国绘画的理解和归纳总结。
墨有浓淡、厚稀、块面大小之别,它也是有韵律的,简单说就是浓淡干湿、积皴渲染形成的对比性组合关系;“点韵”,它就像敲击钢琴时跳动的音符有其高低节律:轻重、缓急、枯涩、浓淡规则或不规则之别,这里,“神”是灵魂,“气”是旋律,“线”是纲领,“点”是节奏,“墨”是血肉,我提出的中国画“五韵”说就是一首交响乐,它们反映在绘画上,就是借助所表达的物象勾勒出内心的情境和意蕴。点、线、墨、神、气在画面中有机地结合、运用,对立互为、对立统一,这就是中国画的规律。
大土三阳先生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除了归功于个人的不懈努力外,善于总结艺术经验,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也是一个方面。实践出真知,理论反过来又对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使艺术活动在自觉的轨道上运行。这是我们对大土三阳先生的艺术活动轨迹所作的大致勾勒。
责任编辑 全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