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者 育人第一 教书第二

2012-09-24司马迂

中华儿女 2012年18期
关键词:指挥棒升学率教书

司马迂

当升学率成为了学校的指挥棒,那么教学成绩的好坏也就成了教师的指挥棒,于是争当“教书”模范的老师多,争当“育人”模范的老师少。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争当教书育人模范。”

教书、育人,皆属教师的天职,两者本应并行不悖,没有主次之分。但也不必讳言,在“应试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学校皆以升学率为目标,“教书”被视为重中之重,“育人”则成了“教书”的附庸。当升学率成为了学校的指挥棒,那么教学成绩的好坏也就成了教师的指挥棒,于是争当“教书”模范的老师多,争当“育人”模范的老师少。

欲扭转当前这种“教书”与“育人”相背离的局面,固然先须通过教育制度的改革将“应试教育”赶出校门,但作为教师亦当确立一个理念:师者,“育人”是第一位的,“教书”是第二位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是让一个“人”拥有更为健全的人格,拥有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要一个“人”成为更为完美、更为丰富的“人”,而不是其他。

而“应试教育”的后果,则是让人成为“工具”、成为“机器”,因为“应试教育”的方式与制造一台机器的方式没有多大区别。中国大学教育历来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专才教育”的弊端也就在于让“人才”工具化。而且事实上曾经有过的很多“专才”目前都已被“机器人”所取代。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作为“工具”,人的竞争力很有限,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最终被淘汰是所有工具与机器的宿命。

中小学教育当然不能等同于大学教育,但“通才教育”的理念则完全可以适用于中小学教育,我们必须思考:中小学教育应该做的,是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记忆的能力,还是思考的能力、想像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同情的能力?前者是制造工具与机器,后者才是培养“人”、造就“人”。

那么作为老师,是应该做一个培养人的老师,还是应该做一个制造考试机器的老师呢?或者说,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

几日前媒体所报道的费盛丽老师的事或者可以给我们以启发。费老师原来在杭五中任教,日前有位毕业已10多年的杭五中学生在微博上寻找费老师:“她是一位愿意蹲下来跟我们聊天的好老师,从不鄙视成绩不够好的学生,一直觉得每个人都有未发挥的潜力,对我们抱有比我们自身更大的期盼……”费老师对记者说:“我就希望他们能身心健康、快乐开心地成长,这是我的教育理念,我也是这么教女儿的。”“对学生,我更希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不是把他们的潜力挖光,中学是他们今后人生发展的加油站。”

是的,必须承认,当升学率成为考核指标,那么在“应试教育”面前,教师也就无可抵抗。但作为教师其实依然可以守住“育人”的底线,就像费老师那样。

孔子,万世师表,然而其一部《论语》,是教人做人、教人创造、教人思考、教人有情感、教人完善人格,而不是往一台台机器里灌输知识。

责任编辑 董颖

猜你喜欢

指挥棒升学率教书
读书、教书、写书:我的专业发展三部曲
我的教书生涯
小狐狸的指挥棒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不是放马的
三根指挥棒
秀才教书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