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魂
2012-09-22张静
◎ 文/张静
《钱学森》之魂
◎ 文/张静
“在我的国家,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即使种苹果。”
“在我的国家,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即使种苹果。”这是电影《钱学森》中钱学森在被软禁时回答对方说的一句台词,而这简单的一句话也足以向国人说明着什么。
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那么钱老的出现,则可谓是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科学领域的一个发动机,驱动着这个国家科技领域的一次次突破。
近日,由张建亚导演,陈坤、张雨绮等主演的电影《钱学森》已在各大院线上映,重现着钱学森的昔日风采与传奇人生。这部讲述了中国伟大人物的电影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这是一部新时期弘扬主旋律的电影,他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一生借助电影这个媒介表现出来,让人们再次熟知这位伟人,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一部电影。抛开电影给予不同人不同的观点,我们更注重的就是这部主旋律电影所带给人们的精神饕餮。
电影《钱学森》中典型情节是钱学森在美被囚禁入狱这段阴暗与充满屈辱性的历史一幕。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主动放弃在美国的大好前程,筹备归国事宜,但当时美国海军部次长声称: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一个钱学森,顶美国五个师”。这是美国军方给钱学森的评价,其地位与影响力不言而喻。
回国之后的钱学森与科研团队忍受苏联老大哥的为难,齐心协力自主研发,最终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同时他还用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草产业理论指导了西部大开发的科学行进。期间影片用一些细节片段再现了被誉为中国电影银幕上最具气质的爱国伉俪钱学森与夫人蒋英的情感生活,也从另一个层面赋予了钱学森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他儒雅、安静、耀眼、淡然、无私、坦荡、纯粹。
影片《钱学森》对我们来说是精神的洗礼,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选择的难题。而对于钱学森来说,祖国和人民,永远是他选择时的唯一标准。钱学森以宏大开阔的眼界,将创新思想融入到爱国情怀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而要做到让钱老的精神深入到人们的心里,那你必须要关注钱学森,思考钱学森和学习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