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容易滋生腐败
2012-09-22张义学
◎ 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为什么容易滋生腐败
◎ 文/本刊记者 张义学
在县委书记职务上,许多人干出了一番成绩,也有不少人贪欲泛滥、专权独裁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监督的弱化,助长了他们走向贪腐犯罪之路。
县委书记是县级党委之首,作为政府首脑的县(市)长是其副手,这个职位的人若要贪权专横一些,上级的监督懈怠一些,往往会成为一方县域的“一霸手”。20多年间,查处的贪腐县委书记数以百计,一些“重灾县”,竟然养出几任贪官,一扯一大片,一挖一大窝。老百姓用“官场地震”、“前腐后继”等词汇描述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这个职务到底有多“危险”?
县委书记腐败案件的频频爆发,使舆论称之为“腐败高危群体”。本刊记者查阅到几组县委书记频繁落马的数据,可以窥豹一斑。河南省自2006年到2009年底,共查处贪污受贿犯罪的县委书记22名。其中9名是在县委书记任上被查处的,13名是从县委书记岗位上提拔或调整到其他工作岗位不到一年被查处的。安徽省也在短短的三年里,就查出18名的县 (市、 区) 委书记违纪犯罪。这些县委书记都是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提拔、保官、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有个别县域,遭遇到连续数任县委书记“前腐后继”的恶性事件。
桂林的法院干警和群众演员在进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情景展示演出。
受贿1575次的“搬仓鼠”
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在落马曝光后,被公众讥讽为“搬仓鼠”。他在担任封丘县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贪污受贿上千万元,先后1575次受贿,创下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
2009年2月,李荫奎刚被“双规”期间,面对专案调查组,狡猾的李荫奎十分坦然:“你们查吧,家庭情况可以说明我的问题。面对金钱诱惑,我抵抗住了。但碍于人情,也收下了一些钱,我都上缴廉政账户了。”在其家庭成员名下真没什么钱,专案组还是在他的前任身上打开了缺口。封丘县前任县委书记是赵建军(2008年10月任新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后因收受索要贿赂383万余元、礼金482万余元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为了掌握李荫奎的犯罪事实,调查组和负责赵建军一案的专案组配合,从赵建军口中得知许多关于李荫奎的犯罪线索。最终查明李荫奎在担任河南省封丘县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先后1575次非法收受142人给予的人民币1276万元、欧元8000元、美元8000元,创下了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
为免东窗事发,自以为聪明的李荫奎一边上缴廉政账户资金(累计639800元),以示自己清廉。一边却让妻子四处找亲戚朋友借来身份证,用其他人的名义藏匿巨额赃款。
2010年5月7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受贿罪,且受贿数额特别巨大。鉴于李荫奎退缴了绝大部分受贿赃款,法院判决,李荫奎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县委书记居于县级政权的权力中心位置,集财权、事权、人权于一身。县委书记对当地干部的人事权具有强大支配力,个别县委书记把人事权应用到令人发指的可憎地步。媒体曾曝光安徽省颍上县原县委书记张华琪一次常委会就“调整” 190名干部。也曝光过个别县委书记在升迁或者调走前夕,突击提拔大量干部的丑闻。另外,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县级财政可支配经费、重大项目的建设都相应增多,其支配权大部分由县委书记掌握。县委书记因此犯事的案例,被媒体曝光和纪检部门查处的也数以百计。
县委书记被称为是腐败高危人群,是因为一些地方对县委书记的监督,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
走向犯罪的根源是什么?
权力得不到及时约束和有效地监督,必然就会被滥用,那些贪恋财色,权倾一方的县委“一霸手”,最终都因为滥权、受贿、贪污、渎职而走上了不归路。如李荫奎、王先民之类的蠹虫,是县委
安徽淮北党员干部在该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中心警钟下“警示自我”的横幅上签名。
最会搜刮的“掘地鼠”
宕昌县原县委书记王先民任职四年,受贿1556.8万元,2011年5月被判为死缓。宕昌是全国最穷县之一,位于甘肃陇南市。在全国最穷困的县能搜刮到千万巨贿,王先民被舆论讥讽为 “掘地鼠”。
本刊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宕昌县人口29万,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02元,财政收入仅有1547万元。而两年后的2006年,赴任县委书记的王先民四年的受贿款就超过了这个数字!在如此贫困的县,一个县委书记的收贿数目之巨大,敛财速度之快,令人震撼!
本刊记者复原这只“掘地鼠”的“受贿路线图”发现,王先民从2006年11月到宕昌任职伊始,就几乎垄断了宕昌县域的政治、经济、人事、资源、纪检、司法、财政的所有大权。特别是在人事和工程项目这两大“创收”领域,根本不给别人留下任何插手的余地。更可恶的是, 2008年以来,由于汶川大地震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给作为重灾区的宕昌投入很多资金搞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建设,王先民把手伸进建设领域。检察机关查明,2008年至2010年3月,王先民在工程建设中,先后收受15名建筑商贿赂款1108.7万元和价值258余万元的房产三套;在招商引资、矿业管理、市政建设等工作中,收受8名企业主贿赂款103万元;在人事调整调动中,收受8人贿赂款36万元;在春节及生病住院期间,收受贿赂款51万元及金条等物。王先民总计受贿1556.8万元,另对家中362.2万余元和670克黄金,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分析王先民巨大的受贿数目,就会显得特别突兀和扎眼。王先民担任县委书记不到4年的时间,贪腐总额却高达1556.8万,跟全县的财政收入比,比该县财政收入最好的2010年的10%还多。跟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比,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这1556.8万元,相当于该县一个城镇居民1300多年的收入,一个农民5000年的纯收入!在贪腐问题上,王先民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硬是在一个不毛之地,捞出了可观的油水!
王先民是一个“典型”,是一个县委书记在权力失控的情况下,上演人性的贪婪和丑恶的典型,在现有的监督机制下,王先民并不是个案。诸如王先民一样借住院、过节等敛财者已经成了基层官场一道独特的“风景”。书记群体的败类。他们心中强烈的物欲贪念,外露出的强权专横,以及数以千万元计的赃款,把他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们也遭受到老百姓的唾弃!
一位省委党校教授分析说,“做县委书记,‘一夜暴富’的机会时时都有,一个人对财富要想得开。县委书记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但是要把握住大节,重视不良的小节,时常提醒自己,这样自己的人生路才可以走得正,走得稳。”
他说,从根本上来说,县委书记腐败现象是这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了问题,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没有倍加珍惜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和组织的信任。他认为,加强县委书记思想观念教育,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以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控制县委书记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
如何预防和遏制县委书记滥权腐败?
曝光的一件件县委书记贪腐的案例,让老百姓瞠目结舌,也让省市级党委和国家领导人深切担心。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教育和监督各级领导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防止县委书记的滥权和腐败,自2009年3月中纪委、中组部在河北省成安县、江苏睢宁县、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在县一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本刊去年曾做过《四川县委书记权力“瘦身”》的报道,先行试点的成都市武侯区对区党委的权力勘界,“权力清单”中区委书记的权力仅有9项,区党代会的权力有6项,区委常委会有18项,全委会有6项。对于县委书记“减权”“限权”成为县级党委权力改革的主要内容。
湖北省纪委、组织部去年专门下发了《县委书记岗位风险预警防控办法》文件。其他省级党委、纪检组织也多次出台严惩措施,严防和打击县委书记滥权腐败。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成败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县级政权是离基层最近的政权。县委书记是中央政府的神经末梢,是地方百姓的“父母官”,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中央许多政策精神都是通过这一级来具体贯彻落实。因此,加强县委书记队伍的建设,是全国大局稳定的基础。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县委书记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2010年,中纪委、中组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这是继2009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后,又一个关于县委书记建设的重要文件。另一方面,关于县委书记的培训日益密集,明确新任县委书记要到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接受任职培训。
3月1日至12日,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了第4期县委书记任职培训班,来自20个省区市的440多名新任县委书记参加这期培训。这轮培训从去年9月开始,中组部分期对换届后全国新任职的900多名县委书记进行任职培训。李源潮在培训班座谈时要求,新任县委书记要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带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严把选人用人关,发扬民主、坚持原则,严守纪律、接受监督,用改革的办法选德才兼备的干部。要严把重大项目决策关,坚持民主决策、集体决策、阳光决策。要严把生活情趣关,杜绝影响不良的爱好,隔离风气不正的朋友,见贤思齐,警钟长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这些文件的出台和这些培训的开展,表明在中央决策层的视野中,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强化县级政权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