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生态位视角下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竞争分析:基于收入维度的实证分析

2012-09-21施勇勤

关键词:宽度种群媒介

施勇勤, 朱 悦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一、引 言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媒介环境是一个有机生态系统,每一种媒介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而具有相同特征的各种媒介生命体则共同组成了整个媒介生态群落。每一种媒介都是媒介生物物种,都从属于某一媒介生态群落。不同的媒介生命体和媒介生态群落都是在特定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他们之间具有相同和相似的媒介环境,既存在着生存的竞争性,同时也存在着生存的依赖性。因此,如何趋利避害,营造一个相生相融的媒介生态环境,是媒介物种一个重要的生存法则。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物种在生态群落中所占据的生态位置是不同的。生态位决定了生物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位置、生存空间以及与周边生命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决定生物的生存方式以及活动行为[1]。

1917年生物学家约瑟夫·格林内尔(Joseph Grinnell)首次提出生态位的概念,认为“生态位即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区别”。1957年,生物学家G·E·哈钦森(G.E.Hutchinson)建议用抽象空间来描绘生态位。美国学者约翰·迪米克(John Dimmick)将媒介生态位定义为“某一媒介同所处环境的关系”。我国学界对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不多。浙江大学邵培仁教授是我国较早开始研究媒介生态的学者之一。他提出媒介的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观点[2],认为“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以及它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很少有两种媒介能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3]。

本文运用媒介生态学中生态位理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个媒介种群之间的生存环境与竞争优势进行分析。

二、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收入现状

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2010年以来,随着手机上网信息服务的推广,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固网互联网市场的竞争对手与伙伴,不仅拥有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还具备了移动性和无线联网等优点。这一新的媒介物种的诞生与发展,将对互联网市场产生什么影响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优势都需要研究。

本文对2010~2011年艾瑞网公布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每季度的市场收入监测数据进行采集整理,采用约翰·迪米克(John Dimmick)的媒介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以及Schoener的竞争优势指标等3个计算公式[4],对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两个媒体种群的收入生态位进行测量,从收入生态位这个宏观维度上分析出我国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的生存和竞争态势。2010年第1季度到2011年第4季度共2年8个季度的收入数据显示,我国的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速度极快。根据艾瑞咨询网(http://www.iresearch.cn/)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出2010~2011年互联网市场的分项市场收入和总收入情况、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各项收入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 2010~2011年中国互联网市场收入规模 (单位:亿元)

表2 2010~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收入规模 (单位:亿元)

从表1可知,2010~2011年中国互联网市场总收入的季度增长率为15.6%,年增长率为63.85%;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总收入(不含移动增值收入)的季度增长率为27.77%,年增长率为198.03%;包含移动增值收入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总收入的季度增长率为17.88%,年增长率为115.31%;中国移动增值收入的季度增长率为14.79%,年增长率为71.92%。可见,移动互联网是近2年发展非常迅猛的媒介产业,季度增长流程和年增长率都大大超过互联网的市场增长,具有极强的市场扩张和竞争优势。

三、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分析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包含区域范围和生物本身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生态位宽度(niche breath)是指被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是某一种群或者个体在一个特定的资源维度上所占有的区域范围和距离。本文采用R·莱文斯提出的生态位宽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B是生态位宽度,Pi是指一个给定的种群(如网络、移动互联网)从某一特殊的微观维度(搜索引擎、广告、游戏、电子商务等)上所得的收入占这个种群所得总收入的比例。对媒介而言,当媒介生态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匮乏时,媒介经营者会扩大资源获取的范围、另觅赢利产品和寻找新的市场,媒介生态位加宽;当资源充足和市场收入充裕时,市场趋向稳定、产品趋向特化,生态位变窄。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越专业化的媒介所占生态位宽度越窄。

生态位重叠度是衡量两个不同的媒介种群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存在的生态相似性和不同性。在生物群落中,多个物种摄取相同食物的现象就是生态位重叠的一种表现,由此造成物种间的竞争,而食物缺乏时竞争加剧。本文对移动互联网与网络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进行计算,采用下列生态位重叠度公式:

其中,di,j是种群i和种群j之间的距离,Pi是种群i在某一微观维度的资源占有所有种群i所使用资源的比例,h是种群所使用的资源的微观维度。因此,di,j数值越大,则两者之间距离越远、重叠度越低,反之,di,j数值越小,则两者之间的距离越近、重叠度越高。

竞争优势的测量公式为:

其中,αi,j是种群j对种群i的竞争优势;Ti是指种群i所消费的所有资源数量与种群i规模的比值;Tj是指种群j所消费的所有资源数量与种群j规模的比值;k是一个微观资源维度;di,k是指种群i对资源k的利用频率;dj,k是种群j对资源k的利用频率;fk是指在环境中资源k的频率,或是在某个特定资源的微观维度上所有的媒体能获得的资源的总量。

式(3)表明,重叠程度取决于i和j取用同一食物的几率及生态位宽度。因为多数物种的生态位宽度不等,所以重叠对两物种的影响也不相等。生态位重叠与物种竞争密切相关,重叠度越高,同质化竞争就越激烈。

本文将表1、表2数据代入式(1)、式(2)、式(3)中,对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收入资源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和竞争优势值分别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2010~2011年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收入资源生态位测算

因为生态位宽度的计算是将媒介种群单独看待,衡量它在媒介生境之下所占有收入资源的多少。从表3可以看出,互联网所占据的收入生态位宽度基本呈现递减的状态,而移动互联网则是呈现递增的状态,2年间移动互联网的收入生态位宽度翻了一倍多。但由于从生态位宽度上只能观测到在整个媒介生境中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所处生态环境的关系,而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种群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可比性。可以看出,在网络媒介生境之下,当收入这一“营养资源”数量固定时,互联网生态位缩小则代表它在整个收入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减少,而移动互联网所获收入资源比例则增加。但这里不能直接等同于互联网所减少的部分即是移动互联网增加的部分,抑或是互联网收入生态位宽度值的减少全都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收入生态位宽度值的增加,因为整个媒介生境中不止存在以上两种媒体。因此,需要通过重叠度以及竞争优势去衡量两者之间的竞争。

媒介生态位重叠度表示的是两媒介种群之间的距离,与重叠度数值大小成反比关系,数值越大则两媒介种群相距越远,进而竞争越小,相距越近,竞争越激烈。其意义主要是测算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两者在收入资源上竞争的强度。

从表3还可以看出,2010年第1季度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收入生态位重叠度值为0.5103,到2011年第4季度,数值下降到0.0223,其重叠度值逐渐变小,说明重叠范围逐渐扩大,两者在收入资源固定情况下,对收入这一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手机逐渐向PC化功能发展,加之手机上网方便、功能更新迅速,智能手机渐趋市场主流,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占领网络市场,抢占原有网络的市场收入资源。

生态位宽度只能观测出两者与环境的关系,而重叠度基于对称测量只能表现出两者对收入的竞争强度,两种测算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两媒介种群的竞争状况,但是无法具体表达出两媒介种群相互的竞争力、冲击力,也就是两者谁更具有争夺收入这一资源的优势。因此,加入竞争优势α指标,用于测算在竞争收入资源上,两者相互的竞争优势。

表3的竞争优势值显示,互联网对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优势数值远远大于移动互联网对互联网的竞争数值。这可以说明在2010~2011年所测算的8个季度的3个数值在争夺收入资源方面,互联网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激增性不容小视,按照目前的年增长率预测,最长不出8年,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总收入将超过互联网的总收入。

四、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竞争优势及其成因分析

通过竞争优势公式的计算可以发现,尽管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收入增长较快,但在目前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网络媒介群落的竞争优势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对α指标数值进行纵向比对,可以观察到移动互联网对于互联网的竞争优势数值在不断递增,而互联网对移动互联网的数值呈现增加后逐步减少的趋势。这就可以说明,对于争夺市场收入这一资源,移动互联网虽然目前的总体实力不如互联网,但是其竞争实力在慢慢变强,竞争优势在逐步扩大。因此,可以对此中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1.互联网占有绝对竞争优势的成因分析

(1)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寄生于互联网生态群落中的媒介组织不胜其数,资源组配、市场空间、赢利模式等已趋成熟化和稳定化。而移动互联网近年才兴起,相比互联网媒介群落而言,移动互联网群落的媒介数量、产品市场等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业务和市场尚在尝试与发展。例如,原来基于移动互联网开发的3G技术,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地占领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网站都是线上网站的手机简化版。

(2)目前移动互联网GPRS、3G技术的稳定性以及传输速度不及互联网的光纤和宽带ADSL的传输速度,无线wifi上网又有一定的地域条件要求,除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外,其他地区还未大面积普及,可见,在地域分布上移动互联网生态位宽度不如互联网。加之移动手机终端的收费偏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2.移动互联网竞争优势扩大的成因分析

在媒介生态学中,媒介种群可以依靠提高自身实力,增加资源渠道等一系列措施扩展其原有生态位宽度,拉开与其他媒介种群之间距离,降低生态位的重叠度从而逐步强化自身竞争实力,扩大竞争优势。从表3竞争优势值的纵向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在收入资源维度上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吸取互联网的发展经验,避免在发展路径上走弯路,规避了风险。移动互联网实际上是从互联网成功延伸过来的,互联网所经历过的经验、教训对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启示。互联网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两种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一种是广告,比如雅虎、谷歌的商业模式。但这种模式赢利单一,眼球广告的模式会受到其他新媒体的冲击,未来前景具有非常大的风险。二是掌控终端用户,比如QQ、淘宝等,通过终端用户的控制,从而加载不同的服务,收取服务费用,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比较有生命力的。移动互联网在设计商业模式的发展初期,就具备了终端用户很强的可操控性,也就是说9亿的手机用户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孕育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新生命,并从它诞生的那时起就拥有了极大的市场和竞争的张力。

(2)移动终端的便捷性、大众化以及即时通讯、LBS定位工具、音视频传输、SNS移动社交工具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的受众数量激增。据工信部2011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9.75亿[5],手机是所有媒介中普及度高的“个人媒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3.4%,比2010年底降低5个百分点;手机则上升至69.3%,其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受众的增多,带来移动互联网市场收入和市场范围的增容,进而扩大其竞争优势。

(3)终端功能的日趋完善,提高了移动互联网对终端用户的掌控力和竞争优势。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多点触控、多程序操作、友好界面以及多种APP程序的开发,使得移动互联网在终端功能上特色突显;使得移动互联网在应用功能上与互联网比肩。智能手机的便携性、技术的创新与更友好的上网体验吸引了部分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CNNIC报告显示,目前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仅为36.5%,手机上网需求不足是大部分手机用户未能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提供了基础。各大互联网服务商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激烈的竞争必将催生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同互联网相比,在收入资源上的竞争力还存在较大差别,但从其在媒介生境中收入资源生态位所占有的宽度以及两者对这一资源生态位重叠度的数值可以窥见,移动互联网所拥有的竞争实力越来越大,占有的收入生态位资源也将越来越多,与互联网在争夺有限收入资源上的竞争优势也将越来越大。这些都彰显着移动互联网在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媒介生存机会。

五、结 语

互联网媒体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中,生态位不断扩大,在互联网的大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众多的寄生于互联网的媒介生态群落。移动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宏观的生态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利用GPS网络技术和日益剧增的手机终端市场基础,另辟了一种与互联网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生态环境。在网络传输技术上不同于互联网,但在赢利模式、服务方式、市场扩张上又借助于互联网,把市场竞争的触角伸向互联网,瓜分了部分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又具有相生相容性,如果离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也将失去媒介生态环境中许多维持生命体的营养与资源。

因此,媒介生态位的确定,生存竞争优势的凝练,与周边媒介生态的相容相生,以及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可以说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法则。破坏媒介的生态环境,就如同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那样,短期内相安无事,但历时弥久终发祸端。同样,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都是不利于良性媒介生态的构建和媒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因此,媒介经营者应运用媒介生态的理念来经营媒体,促进我国的传媒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1]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

[2]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5):26-29.

[3]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72.

[4]DIMMICK J W.Media Competition and Coexistence:The Theory of the Nich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2002.2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11月通信业运行状况[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14394833.html,2012-09-20.

猜你喜欢

宽度种群媒介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马屁股的宽度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