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底水稠油油藏营13断块开发技术与应用

2012-09-20张连社周玉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2年3期
关键词:粘剂底水断块

张连社,张 萍,周玉龙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鲁明公司)

边底水稠油油藏营13断块开发技术与应用

张连社1,张 萍2,周玉龙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鲁明公司)

东辛油田营13断块为具有边底水的复杂断块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由于生产压差较大、含水较高,直井冷采产能低。通过技术论证,决定改善该区块的开发方式,在构造高部位优化部署四口水平井进行热采,并对配套技术进行了优化,形成了HDNS技术,即水平井技术、油溶性降粘剂、氮气泡沫、蒸汽吞吐的组合。应用新技术后营13断块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边底水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营13断块;东辛油田

1 营13断块油藏地质特征

1.1 构造特征

营13断块位于东辛油田西部,构造上属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中段东营穹隆背斜构造。其中营13东一段砂体纵横向变化大,地层对比难度大,埋深1 330~1 470 m,中深1 400 m,地层厚度110~170 m,含油面积4.57 km2,地质储量778×104t。该断块区油藏为具有边底水的层状构造油藏。

1.2 储层特征

营13断块储层孔隙度为33.6%~41.1%,平均为35.2%;渗透率主要为(2 310~18 500)×10-3μm2,平均为4 300×10-3μm2;原始含油饱和度51%~65%,平均为58%;泥质含量7%~45%,平均为20%;粒度中值0.26 mm,分选系数1.8。

1.3 流体性质及温压系统

原油性质:原油密度0.961~0.987 g/cm3,地面原油粘度为1 239~8 447 mPa·s,地下原油粘度280.7 mPa·s。

地层水性质:地层水水型CaCl2型,总矿化度17 139 mg/L。

温压系统:营13断块的原始油层压力为12.98 MPa,压力系数为0.93,属正常压力系统;油层温度为58℃,地温梯度为3.4℃/100 m,属正常温度系统。

1.4 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营13断块开发现状见表1,存在问题:①平均单井液量低,采出程度低;②有一定天然能量,但能量分布不均衡;③无明显无水采油期,含水上升快。营13断块属于典型的低采油速度、低采收率,即双低单元。

表1 营13断块东二段开发现状(截止2009年12月)

2 营13断块水平井热采开发潜力分析

为了改变营13断块被动的开发形式,进行了水平井热采专题研究。

2.1 水平井开发潜力分析

(1)水平井区储量落实,动用程度低,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东辛油田营13断块北部构造高部位目的层含油面积0.54 km2,地质储量65.8×104t。目前Ed132砂体水平井区累产油1.56×104t,采出程度6.14%,Ed135砂体累产油1.60×104t,采出程度3.96%,动用程度都很低,基本保持油藏原始状态,剩余地质储量丰富。单井控制储量5.1×104t,储量基本未动用,具有钻新井的丰厚的物质基础。

(2)利用水平井比利用直井开发具有更大的优势[1]。与直井相比,水平井能有效增大泄油面积,改善渗流条件,控制更多的地质储量,提高储量动用;可减小生产压差,保持边水均匀推进,抑制边水舌进入侵,有效地延缓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延长无水采油期。

2.2 热采开发优势分析

(1)根据营13断块试油、试采资料,该区块Ed132砂体构造高部位储层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3 757~8 617 mPa·s,折算到地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约165~279 mPa·s,为普通稠油油藏。根据国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筛选标准,该块目的层工区适合注蒸汽热采。

(2)根据该块东一段油层原油粘温样品分析,原油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强,原油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每升高10℃,原油粘度降低近一半。因此,本块粘度对温度敏感,适合注蒸汽热采开发。

(3)营13断块东一段Ⅲ砂组在2007年时投产过1口热采直井(营13-X330),但开发效果较差,还不如冷采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受构造位置影响,油井生产层较薄,下方有底水,距边水也很近,且油水层之间隔层较薄,造成注入蒸汽的热量大部分被水体及上下隔层所吸收,热损失大,注汽效果差,生产后油井迅速与底水沟通。

3 营13-P4井的酸洗注汽工艺及生产情况

为提高该块的开发效果,2009年部署了水平井营13-P4井进行热采试验。该井位于营13断块北部高部位,遇钻油层厚度6 m,水平段长210 m,离边水较远。营13-P4井采用热采裸眼精密滤砂管防砂完井技术。为了充分发挥热采水平井的潜能,在酸洗与注汽设计中都采用了针对性强的工艺措施,保证了该井高效开发。

3.1 酸洗工艺技术[2]

为了保证水平段筛管泥饼的酸洗彻底,主要采用了:①氮气泡沫返排技术,减少残酸对地层的伤害;②在水平段加了三个皮碗封隔器,减少酸液的绕流;③在酸液中加入暂堵剂,减少对高渗透地层的伤害。2009年9月21日进行酸洗,酸洗过程顺利,泵入酸液50 m3,反应20 min。洗井液采用污水50 m3,完井液30 m3,进行大排量洗井;酸液泵入速度240 L/min,压力1.0MPa,混入氮气4 500 m3;返排液泡沫丰富,漏失很小,酸洗井比较彻底。

3.2 注汽工艺技术[3]

该井在注汽和开采过程一是要加强油层保护,二是防止边水。为了保证注汽压力低、周期采油量高,提高回采水率,采用了以下工艺技术:

(1)拟采用多点分配注汽管柱进行注汽,尽可能使水平段均匀动用,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从而提高产油量和采收率。

(2)为了增加地层能量,抑制边水,在注汽过程中注入氮气和泡沫剂。

(3)为了提高注汽和采油效果,加强对油层的保护,改善地层的吸汽能力,注汽前对油层进行处理。在注汽前挤注油溶性降粘剂对油层进行预处理。

该井2009年9月27日开始注入降粘剂HOD-Ⅱ30t,注入氮气总量30 000 Nm3,发泡剂3t。9月29日开始注汽,干度70%~72%,温度320-335°,压力13~15.5 MPa,注气速率8.5%。10月3日至4日注氮气36 000 m3,发泡剂FCY5 t,至10月8日注完,注入蒸汽总量1 800 t。

3.3 生产情况

2009年10月12 日,该井用4 mm油嘴放喷,油压1.8 MPa,套压10 MPa。初期日液59 t,日油20.1 t,含水66%。自喷生产一个月后下泵生产,初期含水较高。考虑到边底水比较近,控制参数生产。近段时间,含水上涨速度比较快,截止到2010年8月底,累计生产320天,累计产液14 552 t,累计产油2 310 t,汽油比1∶1.277。

4 热采技术的改进与完善

营13-P4井获得高产后,2010年在营13断块相继部署了营13-P5井、营13-P6井、营13-P7井。

4.1 热采设计的改进

借鉴营13-P4井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3口新井的设计中主要做了如下改进:

(1)加大酸洗的混排力度。营13-P4井酸洗时混排不彻底,残留液的酸性强,影响了后期的正常生产,因此要加大顶替液的用量,加大氮气量,并控制放喷速度,至返排液ph值为7。

(2)加大氮气泡沫调剖量。营13-P6井、营13-P7两口井油层为Ed135,底层有底水,隔层泥岩只有3 m,考虑到注汽量过大会有底水上窜的危险,因此减少注气量,设计注汽量800~1 000 m3,适当加大氮气注入量,抑制边水的推进。并在注汽过程中,控制注汽速度与压力,当压力高于15.5 MPa时,停止注汽。

(3)优化氮气调剖注入时机与方式。氮气从油套环空段塞注入,蒸汽从隔热管连续注入,泡沫剂从隔热管段塞注入。

(4)控制采液速度,防止边底水的锥进,初期液量控制在每天50 m3。

4.2 实施过程及生产效果

3口水平井完钻后依次投产,注汽过程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见表2。

3口井投产后,效果比较理想,见表3。

表2 营13断块水平井注汽参数

表3 营13断块水平井生产效果

5 结论与认识

(1)营13断块水平井稠油热采效果好,跟冷采相比,平均单井日增油12 t以上,开发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2)营13-P6、营13-P7两口井距底水层很近,高速注蒸汽存在很大风险,通过控制注汽速度,优化注汽量,加大氮气调剖量,取得了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20 t的良好效果。采油速度大大提高,同时预计采收率提高6%~8%。

(3)油溶性降粘剂起到了降低注汽压力的作用,氮气泡沫对边底水的抑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边底水油藏,注汽开采有很强的针对性。

(4)在4口井的热采中,配套技术经过优化,形成了HDNS技术,即水平井技术、油溶性降粘剂、氮气泡沫、蒸汽吞吐的组合,对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开发有很强的针对性。

[1]张林凤,徐兵,周燕,等.草20块西区Ng1薄层特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设计[J].河南石油,2004,18(2):39-41.

[2]耿辉.水平井滤砂管裸眼酸洗防砂完井技术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0,31(3):30-32.

[3]翟永明,刘东亮,刘军,等.乐安稠油油藏水平井堵水调剖技术研究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6):72-74.

编辑:李金华

TE345

A

1673-8217(2012)03-0079-03

2011-11-30

张连社,高级工程师,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从事油田开发与石油工程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粘剂底水断块
底水厚度影响下的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
篮球架用硅橡胶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的多级定量评价
敏感性稠油油藏油溶性降粘剂复合二氧化碳降粘吞吐技术研究及应用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垦119沙三段深层稠油冷采技术研究
聚氨酯型化合物用作稠油降粘剂的尝试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确定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