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2012-09-20王琳琳

传媒 2012年5期
关键词:厂商智能手机终端

文/王琳琳

自2010年苹果iPhone 4和iPad发布以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其中,智能移动手机更是夺得头把交椅,普及率急速上升。随着千元智能手机的成熟和批量上市,一场颠覆式的洗牌蓄势待发。

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络大佬以及IT巨头都将目光投向了智能移动终端产业。苹果、谷歌、微软、诺基亚等公司都以不同的竞争策略在这一新兴市场中跑马圈地。2011年,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第一大供应商谷歌以125亿美元鲸吞前通信巨头摩托罗拉移动;诺基亚则因无法与iPhone抗衡停止了Symbian手机在美国的销售,继而转入与微软Windows Phone的全面合作;苹果公司则牢牢抓住产业转型的有利契机,凭借iPhone和iPad系列,一举扭转了往日小众产品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智能移动终端领域的领跑者,斩获巨额利润,甚至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中国国内的移动终端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例如,中国移动打造了Ophone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魅族手机开发出了M8操作系统,而阿里云公司所发布的阿里云OS操作系统,更是揭开了云计算智能手机的新篇章。

S(structure):智能移动终端市场结构

智能移动终端市场结构指的是智能移动终端市场内竞争和垄断的相对程度。根据竞争和垄断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决定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产品进入和退出壁垒等。

市场集中程度。目前,我国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很难找到一家能够对整个市场发挥领导作用的智能移动终端厂商。通过对众多资料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智能移动终端市场集中程度为垄断竞争。

移动终端设备的高端市场主要由几家主流的大型跨国公司把持,低端市场则由众多中小国产厂家分食。这一方面表现出当前我国智能移动终端市场高低端分化明显;另一方面,则表现出目前我国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甚至包括移动运营商在内,都仍处在单打独斗的分散状态。总体来看,开发者和用户如同一盘散沙,分布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的途径是寻找细分市场,将自身从竞争对手和替代产品的包围中分离出来。智能移动终端通过扩大产品差别化的程度,可以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改变市场集中程度。同时,产品的差异化可以使受众对该品牌形成偏好,甚至一定的忠诚度,这对新进入者和现有竞争对手也会构成一定的挑战,进而作用于市场结构的总体构成。

目前,我国智能移动终端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不同品牌的最大差别其实就是操作系统,而市面上主流的操作系统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单品牌封闭式的iOS系统,二是面向众多品牌开放的开源系统平台Android,三是由已日渐式微的诺基亚公司开发的Symbian系统。2011年8月初,诺基亚公司已宣布在北美停止销售Symbian系统智能手机。但是,目前国内Symbian系统手机凭借其价格、品牌及质量优势,仍保持一定的占有率。

进入壁垒。目前我国智能移动终端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除了高端领域被大型跨国公司牢牢把持外,国内的智能移动厂商已经纷纷涌入中低端市场,以期分食一杯羹。笔者认为,市场进入壁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移动终端本身的外观设计、产品功能属性等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减弱,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需求从过去简单的通讯工具转向承载丰富应用程序和内容的智能终端。这无形中增加了移动终端厂商的压力,此前由高水平的外观设计、高标准的技术要求共同构成的产业壁垒逐渐瓦解,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的进入壁垒已然降低。

第二,以老牌PC厂商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进入者对于原有终端厂商的市场拓展显然构成了威胁。联想、惠普、华硕、宏基等多家老牌PC厂商都已着手部署移动互联网,他们基于自身雄厚的技术基础开发出高性能的智能移动终端,对抗已有的终端厂商、手机厂商,抢占其市场份额。此外,老牌的数码厂商像爱国者、纽曼等也纷纷觊觎智能移动终端这片新兴市场,以新型智能音乐视频播放终端和平板电脑为主打,相继介入与移动终端厂商、传统PC厂商的多层面竞争。

第三,目前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展仍然被国外跨国企业主导,谷歌、苹果和微软三家美国公司已占据了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因此产业利润的大部分流向了国外。

可喜的是,为支持基于自主手机操作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开发,拉动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2012年度新增课题中已经侧重于移动应用软件和智能终端整机研发。该项目已部署了移动互联网总体架构、网络开放平台、终端中间件平台、网络和信息安全、云计算的安全、端到端流量管理和优化、智能终端安全评测等重点研发课题。

C(conduct):智能移动终端的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智能移动终端的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在市场上为谋取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份额而采取的一系列适应市场要求的经营管理决策行为。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智能移动终端的市场行为主要包括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

价格行为。目前我国智能移动终端市场尚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期。因此,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为了保持和扩大其用户群体,纷纷采取话费补贴的方式吸引用户。据测算,2011年中国联通在iPhone4手机补贴推广上,就支出了接近20亿元。

非价格行为。这里所说的非价格行为主要是指兼并重组行为。大型跨国智能移动终端制造商之间的兼并重组冲击着中国的市场,改变着国内市场的格局。国内的一些中小规模的电子生产制造企业也开始尝试与三大运营商开展捆绑合作,通过“千元智能手机”较高性价比的优势拓展市场,以此对抗国际巨头的市场垄断。

P(performance):智能移动终端的市场绩效

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层面。这里需要了解,智能移动终端厂商的经营行为是否增加了社会的整体经济福利,是否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笔者认为,目前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对社会的经济福利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互动化、便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许多智能移动终端厂商、运营商和第三方都已经开始在系统层面通过构建自主的操作系统,打造一个围绕其操作系统的应用市场核心生态圈。应用层大部分的智能手机终端厂商都采用在线应用市场的模式,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应用程序、软件和服务,从而使开发者和软件公司能够通过应用市场直接将产品以免费或收费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进而增强用户的使用粘性,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

个体资源的配置效率层面。目前,我国智能移动终端个体资源的配置已经形成了较为明朗、健康的产业链。智能移动终端的制造商主要通过硬件产品盈利,而运营商及第三方则主要通过应用市场以提供增值服务的方式盈利。

对于未来,智能移动终端市场仍存在着许多有利的商机和众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盈利模式。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账户体系,充分利用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使用习惯展开精确化营销;通过推出积分、VIP、用户排行、等级设置等方式,实现产业内部的二次盈利。

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发展的未来战略

我国的智能移动终端市场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操作系统厂家和用户应用程序市场的联合催化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当中蕴藏着无限的商业机会,也伴随着巨额的资金投入、产品投入和人力投入。智能移动终端的未来发展趋势必将是日益强大的硬件平台、日趋完善的操作系统软件平台和丰富多彩的应用程序相融合。

从通信运营商的角度来说,借力3G网络的全面拓展,通信设备的通讯速率大大提升,移动终端将大有用武之地。超速上网体验可以进一步扩展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版图,增强用户的使用粘性,进而激发出更大的市场消费热情。

日本的成功经验恰恰印证了上述结论。早在2008年,智能手机就已成为日本各移动运营商争夺的焦点。到了2010年2月,NTT DoCoMo和软银在日本的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已几乎平分秋色。但是,智能手机会占据移动互联网上大量的数据流量,为应对这种局面,移动运营商纷纷改造或升级自己的网络。为抢占技术制高点,NTT DoCoMo于2010年6月在东京率先进行LTE网络商用试验,旨在在实际环境状态下,检验LTE网络传输速率、时延和移动终端与基站间通信状况等技术指标。在商用实验取得成绩的基础上,NTT DoCoMo又于2010年11月8日宣布,LTE品牌为“Xi”(有光的),并从12月24日开始在东京、名古屋、大阪正式商用,预计到2012年年中商用范围将扩大到日本主要城市。据专家介绍,利用LTE的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收看大容量动画、下载多样化程序应用、缩短软件下载时间等,从而优化移动互联网的上网体验。

从设备制造商的角度来说,原来的非智能手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同质化的阶段。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老牌跨国手机制造商原本已停滞不前,深陷泥沼,然而借力智能移动终端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它们得以走出低谷,重新赢得市场的认可。当智能移动终端特有的创新技术与移动内容相结合,就可能会产生新的价值增长点。

长期以来,业界人士普遍预测将3D显示技术与娱乐应用结合可带来极高的市场附加值。而对于起步较早的日本智能移动终端市场来说,早在2010年上半年,夏普就推出了不需佩戴专用眼镜就能使用的3D液晶面板,这种面板可以安装在游戏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字摄影机等多种设备上,为日后3D移动终端的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此后,为了抢占移动市场制高点,软银公司在2010年12月上旬也推出了由夏普生产的3D手机Galapagos,消费者不用佩戴眼镜就能在手机屏幕上欣赏到立体的3D影像。此外,日本的3D手机还附加特有的公司登录商标功能,配有内置IC卡,并具有电子钱包、会员卡和乘车卡功能。在中国,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很可能在iPhone5和iPad3上应用这种3D显示技术。

由此不难预见,倘若3D这一高端技术能够由一到两家强有力的设备制造厂商牵头推动,那么智能移动终端的市场价值必将实现大幅度拓展。

从操作系统提供商的角度看,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由本国自主研发的市场主流操作系统。事实上,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市场竞争中,其争夺的焦点早已从硬件设备转向操作系统。拥有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主流终端操作系统,不但能够抢占产业安全发展的先机,还是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就当前的市场形势而言,笔者认为有两条发展战略值得深思。其一,举全国之力,由政府和运营商主导开发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其二,有实力的智能移动终端厂商联合起来,走专业化路线,在一些细分领域,如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务)等领域,布局细分市场,打造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厂商智能手机终端
智能手机是座矿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