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瓜雌性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2012-09-20厉建梅秦智伟周秀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雌花雌性连锁

厉建梅,辛 明,秦智伟,武 涛,周秀艳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哈尔滨 150030)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在自然群体中存在纯雌株、强雌株、纯雄株(或强雄株)、雌雄同株、纯全株、雌全雄同株、全同株、雌雄全同株等8种不同的性型[1-2],其性别类型复杂多样,被认为是研究植物性别决定的经典模式植物。黄瓜全雌性是保护地黄瓜品种选育中重要的目标性状,而且利用全雌性品系配制一代杂种无需人工去雄,可极大地简化杂交种的生产程序。有关黄瓜雌性性状分子标记已有相关报道,时秋香等获得与黄瓜性别决定基因M紧密连锁的三个共显性标记:SSR19914、SSR23487、SCAR123,其中 SSR19914与SCAR123位于M基因同侧,与M基因遗传距离分别为3.2和0.94 cM,SSR23487位于M基因另一侧,与M基因遗传距离为0.28 cM,从而最终将M基因定位于1.22 cM的遗传区间内[3]。苗晗等利用F9代RILs群体进行复雌花QTL定位分析[4]。共检测到8个控制复雌花性状的QTL,分布在第1、2、3、6、7染色体上。位于第3染色体的Mp3.2贡献率最大;位于第6染色体的Mp6.2在春秋两季位置都很稳定。获得紧密连锁(<10 cM)的特异标记(SSR04635、 SSR13466、 SSR00584、 SSR10449)4个。

本试验参照已构建的黄瓜高密度遗传图谱[5],试图找到更多与黄瓜雌性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期为开展黄瓜雌性性状研究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为黄瓜雌性系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均由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黄瓜课题组提供,包括有雌性系P1(D0420)、强雄株系P2(D06103)、组合“D0420×D06103”及组合“D0420×D06103”构建的 F2、B1、B2群体,所得的6 个参试世代为 P1、P2、F1、F2、B1、B2。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实习基地温室内进行。亲本材料于2009年3月1日播种育苗,4月15日定植于日光温室,两行区,株行距35 cm×60 cm,每区定植36株,常规管理。

2009年7月初采收的F1组合种子热处理后,于7月15日播种育苗。8月15日定植,每区定植36株。将其F1组合D0420×D06103自交获得F2代,并将F1世代分别与两个亲本回交,获得(D0420×D06103)×D0420和(D0420×D06103)×D06103两个回交世代。2010年3月2日春播种6个世代,4月18日定植。

1.3 性型调查

性型调查样本容量:每个亲本15株,F1组合45株,F2202株、B174株、B279株。

黄瓜花性型调查方法:当植株长到10节以上时,统计10节以下每节所开花的性型,当植株长到20节以上时,统计10~20节每节所开花的性型,植株长到30节以上时,统计20节以上每节所开花的性型。雌花节率:结果盛期,主蔓上着生雌花的节位数占总节位数的百分率[6]。雌花节率(%)=主茎25节内雌花节数+雌雄混合节数/25节×100%。

1.4 DNA提取及近等基因池的构建

黄瓜叶片总DNA提取采用CTAB法[7],略有改动,提取的DNA在含有0.5 μg·mL-1EB的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30 min,UVP凝胶成像系统进行拍照记录;从F2分离群体中选取雌花节率处于两个极端的各10个单株的DNA,将同类型单株的DNA进行混合,构建全雌、强雄基因池用于筛选在亲本中有多态性的标记。

1.5 PCR反应及其电泳检测

SSR 反应体系为 20 μL,其中含有 11.3 μL ddH2O,2.0 μL 10 ng·μL-1的模板,0.25 μL 10 pmol·μL-1的引物,2.0 μL 2.5 mmol·L-1的 MgCl2,2.0 μL 10×buffer,2.0 μL 2 mmol·L-1dNTP, 0.2 μL 2.5 U·μL-1Taq DNA聚合酶。PCR扩增反应程序:94℃预变性6 min;94℃变性30 s;56℃(因引物而异)退火1 min;72℃延伸1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扩增产物利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银染和记录带型。

1.6 连锁分析

分子标记的记录采用常规的Mapmaker软件记录方法—ABH法。父本型D06103的纯合带型记为A,母本型D0420的纯合带型记为B,两亲本的杂合带型记为H,数据缺失或模糊不清的记为“-”,用卡方检验法对统计得到的F2群体中SSR带型分布结果进行分析。使用Mapmaker/EXP V3.0b遗传连锁分析软件构建连锁群,使用MapChart作图软件生成连锁图。

1.7 QTL定位

使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遗传位点构图软件进行QTL定位。将“.map”和“.raw”文件导入软件,生成“.mcd”格式文件。对“.mcd”文件数据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扫描定位,以似然比LR(Likehood ratio)大于11.5,即LOD值大于2.5作为QTL存在的阈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瓜雌性性状遗传分析

雌性系 P1(D0420)和强雄性系 P2(D06103)杂交、自交及回交6个世代的雌花节率调查结果列入表1。P1、P2雌花节率的次数分布具有明显差异,F1代平均值为80.6%,趋向于雌性系亲本P1,即大部分表现强雌株,全雌性对强雄性表现为不完全显性特征,B1代呈单峰分布,B2及F2代呈双峰连续分布,且B2及F2代变异范围较大,表明控制全雌性状有主效基因,还存在着微效基因的影响;雌花节率频次分布如图1所示,偏度=│-0.97│<1,而峰度Kurtosis=0.72,表现出偏向两侧,呈现偏态分布。

表1 黄瓜组合(D0420×D06103)6世代雌花节率的次数分布Table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female flowers proportion in six generations of combination D0420×D06103

图1 D0420×D06103组合的F2群体雌花节率次数分布Fig.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female flowers proportion of F2isolated population of combination D0420×D06103

2.2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本研究选用214对SSR引物,通过父本D06103和母本D0420组合的筛选,两亲本间具多态性的引物为51对,多态率为23.83%,进一步利用这51对引物对全雌和强雄2个基因池筛选,得到21个多态性引物标记,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筛选结果见图2。

2.3 黄瓜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SSR为共显性标记,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每个多态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布均应符合1∶2∶1的理论值,基因频率均应符合1∶1的期望比。对获得的21个多态性位点在F2群体的分离数据进行X2适合性检测,由卡方检验结果可知,3个标记带型分布出现了偏分离(CSWCT13Balt、CSWCT17、SSR23265、SSR29622),比率为14.29%。对获得的21个多态性标记位点进行连锁分析,构建遗传连锁图,其中20个标记位点进入4个连锁群(LOD≥2.5),1个位点(CSWCT11)未定位到连锁群上,连锁群总长度为98.5 cM,标记间平均距离4.9 cM,最短的连锁群0.5 cM(LG1),最长的连锁群53.4 cM(LG2);标记间最小距离0.2 cM,最大距离25.2 cM,标记总体在整个连锁群中分布比较均匀,没有标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用MapChart软件生成连锁群如图3所示。

图2 引物SSR11633在F2群体中SSR扩增产生的带型Fig.2 SSR amplification results generated by prmier SSR11633 in the F2population

图3 使用D0420×D06103的F2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群Fig.3 Linkage group based on the F2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D0420×D06103

2.4 黄瓜雌性性状的QTL定位

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以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在连锁群LG3共检测出2个与黄瓜性状相关的QTL(QTL1,QTL2):SSR00134-QTL1-SSR18956、SSR15482-QTL2-SSR21936(见表2)。QTL1距离标记SSR00134较近,为2.1 cM,LOD值为50.04,可解释15.36%的表型变异;QTL2距离标记SSR21936较近,为1.4 cM,LOD值为6.48,可解释5.69%的表型变异。QTL位点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38和0.12,对提高黄瓜雌性性状来说表现为增效加性效应。QTL在目标连锁群上的位置如图4所示。

表2 黄瓜雌性性状QTL分析Table2 QTL analysis of gynoecious in cucumber

图4 黄瓜雌性QTL定位Fig.4 QTL localization of gynoecious of cucumber

3 讨论

偏分离是指遗传标记的观察频率偏离预期频率的现象,对单个位点遗传标记的试验数据进行经典的X2检测可以发现,偏分离是遗传标记的一种普遍现象[9],并被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本试验的F2群体的表型观察也偏向于双亲,可能是在构建群体时,定植的过程中虽然是每一号植株随机拿取一株,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偏分离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目前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遗传搭车效应,与配子体选择基因相连锁的标记位点可能产生偏分离;②在分子标记连锁图上存在偏分离的热点区域(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gion,SDR),在这些区域可能有与偏分离相关的特定基因;③染色体片段的重组和倒位,造成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不配对或亲和力降低,减少重组率,使连锁分离产生偏离;④环境因素、非同源重组、基因转换、转座因子等可能引起标记位点的偏分离;⑤标记位点数据缺失导致的偏分离;⑥作图群体亲本某些位点的杂合;⑦群体构建过程中的人为选择也会造成部分偏差等[10-11]。本研究的F2群体的偏分离究竟是受哪些原因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SSR技术被认为是构建真核生物高度饱和遗传图谱的标准分子标记[12]。本研究检测得到与黄瓜雌性性状相关的QTL位点2个:SSR00134-QTL1-SSR18956、SSR15482-QTL2-SSR21936,距离最近的标记分别为2.1和1.4 cM,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试验检测到的QTL位点距离两侧标记的距离较大,还应继续开发、加大引物密度,同时此QTL位点的贡献率为15.36%和5.69%,说明此位点对黄瓜雌性代表性一般,应进一步筛选引物,找到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此外,本试验采用F2分离群体、214对引物进行QTL定位,虽然检测到了QTL位点,但检测到的QTL是否是“一致性QTL”尚不能确定,本试验只进行了一个季节的QTL定位,由于F2群体是暂时性群体,难以用其进行重复性研究,将来的试验过程中可以采用永久性群体(如重组自交系RIL)进行检验。

黄瓜雌性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但是由于黄瓜的开花结果期持续时间长,传统方法对雌性状进行表型选择极为耗时。而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利用与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复杂的环境影响中进行辅助育种是改良作物复杂性状的有效手段[13-14]。在植株生长早期进行选择,则能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在黄瓜中,Fazio等已证明对于侧枝、瓜长径比和雌花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有效的(侧枝:每轮选择大约0.3个;长径比:每轮选择大约增加0.1个单位;雌花比率:每轮选择增加5.6%~9.8%)[13,15]。选择其中稳定且高贡献率的位点进行进一步的MAS试验将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工作。本研究中QTL定位结果为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现雌花优良等位基因的快速转移奠定基础。

4 结论

本研究以黄瓜雌性系D0420×强雄性系D06103的211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与黄瓜雌性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21个,分属4个连锁群,连锁群全长为98.5 cM,标记间平均距离4.9 cM,最短的连锁群0.5 cM(LG1),最长的连锁群53.4 cM(LG2);标记间最小的遗传距离0.2 cM,最大的遗传距离25.2 cM;采用复合区间定位分析,检测到与黄瓜雌性性状相关的QTL位点2个,均位于第3连锁群上,距离最近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和1.4 cM,LOD值分别为50.04和6.48,贡献率分别为15.36%和5.69%。

[1]梁永宏,李广林,郭韬,等.黄瓜性型分化的分子机制[J].生命科学,2010,22(11):1177-1183.

[2]谭其猛.蔬菜育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3]时秋香,刘世强,李征,等.与黄瓜M基因连锁的三个共显性标记[J].园艺学报,2009,36(5):737-742.

[4]苗晗,顾兴芳,张圣平,等.黄瓜复雌花性状QTL定位分析[J].园艺学报,2010,37(9):1449-1455.

[5]Ren Y,Zhang Z,Liu J,et al.An integrated genetic and cytogenetic map of the cucumber genome[J].PloS One,2009,4(6):5795.

[6]李锡香,朱德蔚.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0-21.

[7]王关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43-744.

[8]邹晓艳.黄瓜性型遗传规律及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分布和表达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1-55.

[9]谭军.水稻F2群体SSRs连锁分析及分子标记作图模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10]姜树坤,钟鸣,徐正进,等.水稻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多态性位点在F2群体中的分离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7,21(5):464-468.

[11]严建兵,汤华,黄益勤,等.玉米F2群体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2003,30(10):913-918.

[12]辛明,秦智伟,周秀艳.黄瓜植株高度遗传分析及其分子标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5):34-38.

[13]Fan Z C,Robbins M D,Staub J E.Population development by phenotypic selection with subsequent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line extraction in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6,112(5):843-855.

[14]Zhu B G,Sun Y R.Inheritance of the four-seeded-pod trait in a soybean mutant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this trait[J].Plant Breeding,2006,125(4):405-407.

[15]Faz Z C,Chung S M,Staub J 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ponse to phenotypic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multiple lateral branching in cucumber(Cucumis sativus L.)[J].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3,107(5):875-883.

猜你喜欢

雌花雌性连锁
连续超促排卵致肾精不足伴生育力低下雌性小鼠模型制备和比较研究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大棚西瓜人工授粉技术
河南一种雌性蚜蝇首次记述
帮花授粉
慢性焦虑刺激对成年雌性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
上海联新:台资的连锁梦
双酚A对雌性生殖器官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