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文选》版本考
2012-09-20莫再英
张 亮 莫再英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29)
据《隋书·经籍志》[1]记载,自晋至隋,总集共计249部,5224卷。但是,其中不少著名的总集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而亡佚。人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总集就是《文选》。《文选》由萧统(萧统,公元501年至531年,字德施,梁武帝萧衍之长子,天监元年(502)被立为太子,然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编辑而成,因此后人亦因萧统的谥号称《文选》为《昭明文选》。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六家文选》60卷,现对其版本进行考证。
1 版本信息
该书半叶11行18字,小字双行26字,白口,左右双边。框高24厘米,宽18.5厘米。序跋首页有“大雷经锄堂藏书”藏书印和“望江余氏藏书”藏书印,其后又在多册首页有“大雷经锄堂藏书”藏书印,二册首页有“诵情阁藏书印”,末卷尾页有“倪模字预抡印”藏书印(倪模为乾、嘉时期著名钱币学家和图书校勘家)。牌记页有“此集精加校正绝无疏误见在广都县北门裴宅印卖”,按照牌记当是宋代广都县北门裴宅于宋开庆辛酉至咸淳甲戌年间刻本。也就是说此本是宋刻本。但是笔者从纸张、墨色等方面进行考查,认为此书不是宋代的“广都裴氏本”,究竟是何时的刻本,笔者将做进一步的探讨。
2 版本考证
2.1 六臣注
最早研究《文选》的人是隋代的萧该。稍后又有隋、唐之间的曹宪。“文选学”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曹宪传》[2]。可惜他们的著作今已不传。现存最早的、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唐高宗时李善的《文选注》,李善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他注释《文选》,引用文献近1700余种,前后数易其稿。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书成而进呈。他的注释偏重于说明语源和典故,体例谨严,引证赅博,但对文义的疏通则比较忽视。凡作品有旧注而又可取者,即取旧注入书。他自己对旧注的补正,则加“善曰”以示区别。李善注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代表了当时的研究水平,而且在于他所引用的大量古籍已经亡佚,后世学者往往以它作为考证、辑佚的渊薮。
至今流传的另一种唐人注本是唐玄宗时代的《五臣注文选》。所谓五臣,即由工部侍郎吕延祚所组织的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5人。李善注和五臣注问世后,宋代就有人把二者合并刊刻,称“六臣注”,李善注本逐渐湮没不彰。六臣注的《文选》版本很多,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如表1所示。
在以上十几个版本中,题名为《六家文选》的刻本有以下两种版本:①明丁觐刻本,10行18字,小字双行26字,白口,四周单边。②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二十八年(1549)袁褧嘉趣堂刻本,11行18字,小字双行26字,白口,左右双边。
我们通过书影可以判定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的不是丁觐刻本,因为丁觐刻本的行款与书影(如图1)的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初步断定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二十八年(1549)袁褧嘉趣堂刻本。
表1 六臣注的《文选》版本情况
图1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六家文选》首卷卷端书影
图2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六家文选》五十六卷卷末
2.2 袁褧嘉趣堂
袁褧(1495~1573),字尚之,号中皋子,自号谢湖居士,又号石湖漫士、藏亭等。县诸生。他多才多艺,始治《易经》,累试不利,遂一意汲古。博学工诗,擅长书画,书法直入米芾之室;画多写竹花,尤以写生小品见长。“博学善属文,知名吴中,凡上司有司至吴者,闻先生名,辄折节与文。性最亢洁。”(清汪琬语)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辑刻了大量的古文献,经、史、子、集无所不刻,是一位有名的出版家。清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3]中称赞说:“江左清淡擅籍咸,选楼更系五臣衔;两书已足沾来学,九百虞初大可芟。”
嘉趣堂所刻之书最有名的,首推袁褧于嘉靖年间刊刻的《六家文选》60卷。《六家文选》是根据宋蜀都广郡裴氏刻本翻雕的。为了翻刻《文选》,他从家藏的数十种《文选》中选定了该本。在此书自序中他说:“余家藏书百年,见购鬻宋刻本《昭明文选》有五臣、六臣、李善本、巾箱本、白文、小字、大字,殆数十种。家有此本,堪称精善。而注释本,以六家为优,因命工翻雕。匡郭字体,未少改易。刻始于嘉靖甲午岁(1534),成于己酉(1549),计十六载而完。用费浩繁,梓人艰集。今摹拓传播海内,览兹册者,毋徒曰开卷快然也。”该书刊刻时间长达16年之久,可谓校刻精细。在《六家文选》有些卷后,镌有刻书年月日、地点和说明等,便于后人考证刻书经过、刻书思想和底本等,有的说明还对史志起到补注作用。如卷五二有“毋昭裔贫时,常借《文选》不得,发愤曰:‘异日若贵,当板镂之,以遗学者。’后至宰相,遂践其言。”可见袁褧刻《文选》是学毋昭裔,为了“以遗后学”这一刻书宗旨。
袁褧翻雕的《文选》在当时就被藏书家视作珍品。因此书贾往往作伪冒充宋本,以售好价。清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4]中列举了不少用袁褧翻雕的《文选》冒充宋版书的实例,他在《书林清话》卷十中的《坊估宋元刻之作伪》一章中是这样记述的:
“自宋本日希,收藏家争相宝贵,于是坊估射利,往往作伪欺人,变幻莫测。总之不出以明翻宋板剜补改换之一途,或抽去重刊书序;或改补校刊姓名;或伪造收藏家图记,钤满卷中;或移缀真本跋尾题签,掩其赝迹。就《天禄琳琅》所辨出者,已有十余种之多。盖贡之尚方之时,人人如野人之献芹,初未尝有所区别。及经诸臣鉴别,而后泾渭分明。今悉载之,藏书家当取为秦宫镜矣。”
据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赵前先生研究,内府所藏《文选》多被作伪,《六臣注文选》60卷,袁褧刻本,五十六卷末叶标“戊申孟夏十三日李清雕”,李宗信、李清疑皆当日剞劂高手,故自署其名。又一部,末叶李宗信、李清之名,俱被书估割去,袁褧识语亦经私汰。而于六十卷末叶改刊“河东裴氏考订诸大家善本,命工锲于宋开庆辛酉季夏,至咸淳甲戌仲春工毕”,并于末一行增“把总锲手曹仁”,其字画既与前绝不相类,版心墨线亦参差不齐,且考订“订”字误作金旁,则伪饰之迹,显然毕露矣。又一部,卷末伪刊“奉议郎充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臣朱奎奉圣旨广都县镂板,起工于嘉定二年岁次己巳,毕工于九年壬子腊月”,并标“督工把总惠清”,亦系割去原纸,别刊半叶黏接于后。且嘉定九年,系“丙子”而非“壬子”,则其作伪亦显然矣。又一部,于萧统序后标“绍圣三年丙子岁腊月十六日秘阁发刊”,又于吕延祚表后列曾布、蔡卞等校正衔名,卷六十后复标“绍圣四年十月十五日大学博士主管文字陈瓘督镌,匠孙和二等工完”,皆系别刊半幅黏接。然袁氏识语木记,尽为割补。又一部,卷五十二末叶“戊申孟夏十三日李宗信雕”一行,模印之时,以别纸掩盖其上,然十三两字,墨痕犹隐透行间,依稀可辨。板心上方,复以“熙宁四年刊”5字,别刊木记,逐幅钤印。又一部,存序后裴宅印卖一条,其余识语木记俱经私汰。卷二十四后伪标“嘉祐改元澄心堂刊”8字,而“祐”字误作“祜”;“改”字“己”旁讹作“叚(左边)”。又一部,于序末及卷六十后伪刊“淳祐二年庚午岁上蔡刘氏刊”隶书木记。又二部,于六十卷后刻“河东裴氏考订”,二“订”字误作“金”旁。合计内府所藏《文选》10部,而作伪居八九。此可见袁本雕刻之精,而书估狡狯之奇,亦层见叠出而未有已也。
2.3 袁褧嘉趣堂刻本考证
我们虽然了解了袁氏嘉趣堂刻书的背景和《六家文选》传世的状况,但是仍然没有确认此书是否就是袁氏嘉趣堂刻的《六家文选》。如果我们注意,就会发现在叶德辉的《坊估宋元刻之作伪》中已经给我们传递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六臣注文选》六十卷,袁褧刻本,五十六卷末叶标‘戊申孟夏十三日李清雕’,李宗信、李清疑皆当日剞劂高手,故自署其名;又一部,末叶李宗信、李清之名,俱被书估割去,袁褧识语亦经私汰。而于六十卷末叶改刊‘河东裴氏考订诸大家善本,命工锲于宋开庆辛酉季夏,至咸淳甲戌仲春工毕’,并于末一行增‘把总锲手曹仁’,其字画既与前绝不相类,版心墨线亦参差不齐,且考订‘订’字误作金旁,则伪饰之迹,显然毕露矣。”这里,叶德辉提到两部《六家文选》,而且两次都说到了“李宗信”、“李清”,叶氏怀疑他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刻书高手,由于这个原因,后一部《六臣注文选》的“末叶李宗信、李清之名,俱被书估割去,袁褧识语亦经私汰”。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这部《六家文选》不但五十六卷末叶刻有“戊申孟夏十三日李清雕”(如图2),而且书口处有刻工:宗信、周永、李清等。毫无疑问,这个“宗信”就是李宗信,而“李清”正是“……袁褧刻本,五十六卷末叶标‘戊申孟夏十三日李清雕’”提到的李清。如果我们继续查阅资料,还会发现李宗信、周永、李清都是明代嘉靖年间苏州地区的刻工,李宗信不仅刻过袁氏嘉趣堂的《六家文选》,还参与过嘉靖二十五年袁褧刻的《夏小正戴氏传》,以及明嘉靖六年(1527)至七年(1528)胡缵宗、陆采刻本《艺文类聚》(见瞿冕良著《中国古籍版刻辞典》[5])。
此外,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另藏有一部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至三十年(1551)袁氏嘉趣堂刻金声玉振集五十种之一《小尔雅·独断》。是书10行20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虽纸张较《六家文选》要差很多,为一般竹纸,但从刻功、字体等方面看,也与《六家文选》同出一家,其独断卷卷端一页为清丁丙补抄,且钤有丁丙“后八千卷楼”、“嘉惠堂藏阅书”、“四库著录”、“四库坿存”、赵味沧“曾归味沧”、“贵阳赵氏寿堂轩藏”等多方藏书印,可见是书价值,从而也从侧面佐证了《六家文选》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二十八年(1549)袁褧嘉趣堂刻本这一事实。
由此可见,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的《六家文选》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二十八年(1549)袁褧嘉趣堂刻本无疑。
3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文选》的流传情况入手,验证了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的这部《六家文选》为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二十八年(1549)袁褧嘉趣堂刻本,此刻本在众多明刻本中地位极高,叶德辉特将其列入《书林清话·明人刻书之精品》中:“《文选》今尚有明袁褧仿宋裴氏本,可(与宋版)作虎贲中郎。”《天禄琳琅书目》中记载的所谓宋刻《文选》大部分就是撤去牌记的袁褧刻本,其版刻之精也由此可见一斑。这给图书馆的古籍收藏以版本学的依据。
[1] 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 叶德辉.书林清话[M].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3.
[5]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