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

2012-09-19朱振标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08

档案与建设 2012年3期
关键词:大总统临时政府黄兴

朱振标(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08)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

朱振标(江苏省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08)

武昌起义成功后,在什么地方建立民国中央政府,起初人们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武昌是首义之地,黎元洪认为应将中央政府设于此。1911年11月7日,他致电各省军政府征求意见,要求速派代表赴鄂,协商筹组新政府。11月11日,浙江都督汤寿潜、江苏都督程德全联名致电沪军都督陈其美,建议在上海磋商建立全国政权事,并建议各省都督府和咨议局各派代表一名出席。陈其美完全赞同汤、程建议,于11月13日致电独立各省请速派代表莅沪。两天后,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山东等省代表陆续抵达上海,经协商成立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此时,武汉方面仍坚持在鄂开会的原议,并表示在黎的通电发出后,已有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复电即派代表到鄂。在这种形势下,上海方面同意各省代表转赴武汉开会,协商组织中央政府事,但认为各省代表会仍以设上海为宜,并各留代表在沪,以资联络。赴武昌的各省代表有:江苏:雷奋、马君武、陈陶怡;浙江省:汤尔和、陈时夏、黄群、陈毅;福建:潘祖彝;山东:谢鸿焘、雷光宇;安徽:王竹怀、许冠尧、赵斌;湖南:谭人凤、邹代藩;广西:张其鍠 ;四川:周代本;直隶:谷钟秀;河南:黄可权;湖北:时象晋、胡瑛、王正廷、孙发绪。

各省代表到达武昌时,汉阳已失守。为代表安全,会议于11月30日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举行。会议推举谭人凤为议长,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决定湖北军政府暂行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职权。并议决,如袁世凯投向革命,可推举其为临时大总统。会议尚在进行时,获悉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占南京,各省代表认为以南京作为中央政权的所在地更为合适,遂于12月4日议决在南京筹建临时政府。

各省原留沪的联络代表,为方便政府统筹全局,12月4日在宋教仁策划下,投票选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元洪为暂定副元帅,力促黄兴出面组织政府。此举立即遭到武汉方面和部分江浙军人的反对。在武汉的各省代表认为此乃“荒谬行为”,要求沪军都督查实,如确有其事“请宣告取消”。各省代表会齐南京后,鉴于大元帅乃总统选定前的过渡人物,承认了上海的选举结果。黄兴通电坚不就职,建议推黎元洪为暂定大元帅。代表会议接黄兴电后即改选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组织临时政府。20日,代表会函请黄兴速往南京。21日,黎元洪通电接受大元帅名义,并委黄兴代行职权。22日,江浙联军代表去上海欢迎黄兴,此时黄兴得知孙中山归国、不日抵上海的消息,决定暂不赴南京。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不在国内。1911年10月12日,孙中山为革命筹款抵达美国。在丹佛城从报纸上获悉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在路过圣路易城时,又见报载:“武昌革命军为奉孙逸仙命令而起者,拟建共和国体,其首任总统当属之孙逸仙。”鄂军都督府亦电告在上海的革命党人黄兴等,转告孙中山“从速归国,主持大计”。这时,孙中山考虑“本可由太平洋潜回,则二十余日可到上海”。但是此时“当尽力于革命事业者,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所得效力为更大也。故决意先从外交方面致力,俟此问题解决而后回国”。为此,孙中山由美国到了英国、法国,辗转两个多月,继续进行筹款和外交活动。其间,在伦敦时孙中山曾收到国内电报,促其回国担任总统,孙中山淡然处之。11月16日,孙中山再电民国军政府,对总统人选问题表示:“总统自当推定黎(元洪)君,闻黎有请推袁(世凯)之说,合宜亦善。总之,随宜推定,但求早固国基。”

孙中山以多年奔走革命的光辉业绩,在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中有崇高的威望,由孙中山领导组织临时政府乃众望所归。12月25日,孙中山由国外回到上海。26日,孙中山即与同盟会上海领导人黄兴、陈其美、宋教仁等密商组建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中央政府。与会者一致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在政府组织形式上发生了激励争论。宋教仁主张实行内阁制,孙中山坚决反对。与会者多数同意孙中山采用总统制的意见。黄兴见宋教仁仍坚持已见,提议到南京后与各省代表商议后再定。

同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代表由南京往上海欢迎孙中山,山西省代表景耀月等就拟选孙中山为临时政府大元帅征求其意见。孙中山表示:“要选举,就选举大总统,不必选举大元帅,因为大元帅之名称在外国并非国家之元首。”代表们告之:“代表会所议决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本规定选举临时大总统,但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到汉口试探议和时曾表示,如南方能举袁为大总统,则袁亦可赞成共和,因此代表会又决议此职暂时留以有待。”孙中山坦言:只要袁真能拥护共和,我就让给他,不过总统就是总统,临时字样可以不要。

27日,各省代表会议于南京原江苏省咨议局召开。对于改用阳历、改用中华民国纪元两项议案,全体赞成。在讨论政府组织形式采用总统制议案时,宋教仁仍主张内阁制,但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议案得以通过。会议还正式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决定29日选举临时大总统。

12月29日上午10时,各省代表齐集南京丁家桥原江苏省咨议局,举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会17省代表共45人,由浙江省代表汤尔和为主席,广东省代表王宠惠为副主席,江苏省代表袁希洛为书记。根据28日晚预备投票的结果,候选人为孙中山、黄兴、黎元洪。选举时每省一票,共17票。按《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满票数三分之二者当选,选举结果,孙中山获16票当选临时大总统。各省代表会即致电孙中山:“今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典礼,先生当选,乞即日移驾来宁,组织临时政府,并由本会议长汤尔和、副议长王宠惠至沪欢迎,特此奉告。”孙中山电复南京各省代表:“诸公不计功能,加文重大之服务,文敢不黾勉从国民之后。当克日赴宁就职。”同时电告各省都督、军司令长。

1912年1月1 日上午11时,孙中山在汤尔和、王宠惠、陈其美,军事顾问荷马李等数十人陪同下,乘座沪宁铁路专车由沪赴宁,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上海万余人在车站送行。下午5时,车抵南京下关火车站,在礼炮和军乐声中,孙中山受到各省代表、驻宁各国领事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专车由下关循宁省铁路入城,沿途遍悬旗帜,军队擎枪致礼,市民夹道欢呼,万人空巷。下午6时15分,专车到达清两江总督衙门车站,孙中山下车改乘蓝色绣花丝绸车棚马车,由黄兴、徐绍桢迎入设于原两江总督署的临时大总统府。

夜11时,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隆重举行。各炮台鸣礼炮21响,孙中山就大总统位,参与典礼人员行三鞠躬礼。各省代表景耀月报告选举情形后,孙中山庄严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接着景耀月代表各省公民致词,表示拥戴之意。辞毕,授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绶,孙中山盖印于就职宣言,由胡汉民代为宣读。宣读宣言后,由徐绍桢代表海陆军人致词,孙中山致答词,与会者高呼中华共和万岁。

猜你喜欢

大总统临时政府黄兴
游黄兴公园
黄兴: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兴:为“亲人”奔跑的“小幺妹”
论李东辉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初期的外交活动——纪念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
俄国二月革命后立国未竟与“十月”的选择
双雄会:1912年的两位“大总统”
重庆时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多党合作
1913年大总统选举前后袁世凯心态分析
从舆论导向看武昌起义后的“拥袁弃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