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短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 江 苏 为 例
2012-09-19任蓉蓉
任蓉蓉
(常州工学院延陵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0 引言
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时,高考的录取率不到3%,发展到2011年,全国平均高考录取率达到创纪录的72.3%,包括山东在内的10多个省市已经超过了90%。与此同时,新一轮的留学潮如火如荼,出国留学人数以年均20%的速率增长。“洋大学”也在快速登陆,除原有的宁波诺丁汉、苏州的西交利物浦、珠海联合国际学院之外,上海纽约大学也即将招生。这显示,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正在明显改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超越了极其贫困、极其短缺的阶段,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
纵观江苏省近年的高考报名情况,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为54.6万人,2010年为52.7万人,2011年为49.97万人,而2012年则为47.4万人,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2009—2010年在专二批次都出现招生倒挂现象。对此,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决定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进普通高校招生制度和招生方式的改革,从2011年起,先在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含全部民办和少量公办)中试行注册入学的录取模式。
依据自愿的原则,经院校申请、江苏省教育厅审核,共有26所院校符合注册入学试点条件。当年9月1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宣布,注册入学录取工作全部结束,共录取新生25 580人,计划完成率81.6%。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校中,全部完成计划的有11所,完成计划50% ~99%的有12所,有3所学校招生计划完成不到一半,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显然,江苏高职院校注册入学的“蝴蝶翅膀”即将煽动起民办高等教育生源短缺的连锁反应。
1 江苏民办高职院校生源潜在危机的影响因素
1.1 影响因素的选取
1999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7%,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从此时起进入大众化阶段。江苏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到“十一五”末,普通高校在校生177.49万人,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均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有关专家预测,由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逐年下降,今后即使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将会自然增长。[1]
同样是民办院校,有的是生源爆棚而有的却“门前冷落鞍马稀”。对此,笔者利用招生宣传的机会,针对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短缺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2-8],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省内部分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招生专家、三星和四星级高级中学高二和高三年级部分学生及家长,在对相关数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得出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产生生源短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政策因素。包括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政策、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管理规定、区域限制政策、公办高校扩招政策、对民办高校招生宣传规定等。
2)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各界对民办教育的认知度、升学渠道的多元化、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教育市场上院校间的竞争等。
3)民办高校自身因素。包括学校办学设施、师资队伍、专业设置、学费标准等。
4)考生及家长因素。包括就业前景、学校口碑、学校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学习氛围等。
1.2 建立模型与求解
在完成问卷调查和资料整理后,就以上相关因素约请相关院校招生工作研究专家、地方教育招生管理部门的专家进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判断,以获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构造一个多层次、结构复杂的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短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目的是把复杂的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短缺影响因素予以量化,转换为可以度量、计算和比较的数据,从而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劣排序、筛选,通过分析各个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来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AHP)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将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是模仿人们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进行构造的,这种方法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数量化,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再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成若干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即分解、判断、综合要经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两两比较矩阵、计算各因素的权重、计算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排序等步骤。[9]
1.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限于篇幅,层次结构图从略。
1.2.2 构造判断矩阵
将第一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影响要素作为评价标准,对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其中元素Bij表示要素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如下:
判断尺度是表示要素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尺度,即Bij的数量形式建立判断尺度定义如下:
若Bi比Bj明显重要,取Bij=5,Bji=1/5。
由此可知Bij=1,Bji=1/Bij。具体含义见表1。
表1 重要性标度含义
根据AHP理论,确定权重有和积法、方根法和幂法等方法,本文采用和积法。计算公式如下:
1.2.3 一致性检验
因为判断矩阵是计算权重的根据,所以要求矩阵大体上具有一致性,避免出现“甲比乙极端重要,乙比丙极端重要,而丙又比甲极端重要”的违背常识的判断,这将导致评价失真,因此,要对判断的相容性和误差进行分析。
设相容性指标为CI(Consistency Index),即有CI=(λmax-n)/(n-1)。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如表2所示,得出一致性检验值:CR=CI/RI
一般情况下,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
1.2.4 计算过程(略)与结果
依据以上阐述,得到判断矩阵,并借助Excel2003[10]计算权重(表3)及一致性检验如下:
表3 层次总排序权重计算结果
影响因素准则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从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值CR<0.1,可以认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2 基本结论与分析
首先,从准则层的单排序结果看,导致江苏的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政策因素方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对民办高校招生宣传的相关规定和国家扶持政策;在社会因素方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高教适龄人口的减少和院校之间的竞争;在学校自身因素方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办学设施和收费标准;在考生及家长因素方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学校所在的区域和未来的就业前景。
在政策层面,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在这一过程中,国家从禁止、限制到鼓励和支持,也相继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和管理规定,从宏观层面看,生源短缺不是国家的宏观层面造成的,有影响的是中观管理层面,如针对前些年的民办高校招生乱象制定的招生宣传规定和向社会做出的承诺,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民办高校的招生行为,但这一中观管理层面因素的影响程度是有限的,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社会层面,30多年的低生育水平导致江苏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明显,这是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短缺的重大影响因子。按出生人口计2011—2020年江苏普通高校的可能生源如表4。
表4 按出生人口计2011—2020年江苏普通高校的可能生源
由表4可以看到,从1993—2000年,江苏新增人口均呈现下降趋势,到2001年才略有回升。1993年出生的人口对应的上大学年份是2011年,其招生计划安排是40.95万人,实际录取41.78万人。其中,本科录取22.507 2万人,本科录取率达45.0%。由表4可以看出,若没有高考复读现象的存在,预计将有52%的应届高中生升入本科。如果普通高中按近几年的发展规模,到2013年,预计普通高中年均毕业生人数不到40万人,到那时,高考录取率将达100%。因为,目前招生制度的安排都是把民办高校排在偏后的批次,如民办本科是本科第三批,而民办专科往往要排到第五批。
在学校自身因素层面,民办高校的教学设施状况因子和收费标准因子对学校招生影响巨大。民办高校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校牌无校产、有学生无校园、有教师无大师3个阶段。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已经走过了前2个阶段(即有校牌有校产、有学生有校园)而进入了第三阶段(有教师无大师)。考生与家长在决定报考民办高校前,一般都会先到该所民办高校进行实地考察,看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硬件条件,如教学楼、图书馆、微机房、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实验实训基地、宿舍楼、食堂、操场、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这些显性的建筑物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在短期内能够得到认同的办学实力的体现。当然,办学设施条件好的学校其收费标准较高,但,既然是就读民办学校,收费自然相对较高。
在考生及家长层面,影响大的因子是学校所在的区域位置和就业前景。现在,很多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都很注重学校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这从最近10年来江苏的二本、三本及专科院校的投档线可以看出,学校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已经成为影响考生报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那些生源不足要靠征求平行志愿录满的学校,往往是西部边远地区高校,一些院校即便是公办学校,征求平行志愿也难以录满,只能让招生计划“泡汤”。当然,交通、气候、身体、生活习惯等等是一大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经济、教育发达地区的高校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我们明显感觉到不同城市的学生其思想观念是有差别的,经济、教育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从总体上看其思维要活跃一些,同时经济、教育发达地区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也要多一些,这些地区由于其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社会发展也较快,经济运行机制相对灵活,很多企业用人机制较活。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既可以增加社会、工作经验,同时也能赚取生活费,就现实的情况看,经济、教育发达地区高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上有明显优势。所以,考生及家长的选择一般是“北上广”①“沪宁杭”“苏锡常”。
其次,从目标层的总排序结果看(图1),影响因子按重要程度排列前5位的是:办学设施、学校所在区域、收费标准、学校师资与学术水平、就业前景。排列在后3位的是: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区域性地方限制政策和公办高校扩招政策。即造成民办高校生源短缺的因素是民办高校自身和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因素关系不大。
图1 民办高校生源短缺影响因素
3 启示
对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民办高教资源的大省——江苏来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的“蝴蝶效应”事实上已经影响到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这就对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提出了新要求,不是说把高校办起来就行,要办得让考生和家长满意、愿意选择,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才能吸引考生和家长。
3.1 必须加强办学基本条件建设
由于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的财政支持,整个办学的投入绝大多数是依靠学生的学费收入来维持学校运营的,甚至有的民办高校不仅得不到举办者的资金投入,反而要被该民办高校的举办者管理方当作“印钞机”或者“提款机”,办学的设施难以改善和提升。因此,面对生源短缺及国外高校的大举进入,要想在教育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为民办高校加大投入,完善和提升办学设施,为未来的招生和学生培养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和硬件条件。
3.2 必须加强民办高校的内涵建设,即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今天,大学之谓是既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但仅有漂亮的教学楼是远远不够的,要保证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依靠的是师资队伍的水平。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配置水平,决定着民办高校能否搞好教学和学生管理,能否创办学校的特色专业。因此,民办高校在目前的转型期,要注重师资队伍尤其是专任教师队伍规模和质量的建设,这是衡量一所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重要因素。通过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这是民办高校必须面临的理念上的转型。即应当更加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及时拓展学科专业;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改革传统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与实验实训环节,重点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摆脱实践操作薄弱甚至实践实训教育内容空白化的状况,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3.3 必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学生与家长及政府、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也涉及到家庭及个人高等教育投资的回报问题,即,它与物质资本投资一样也存在着投资成本和收益的问题。江苏民办高等教育的学费虽然10余年来一直稳定未作调整,但接受民办高等教育的投资总成本却在不断上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用工成本的提高,接受民办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还会持续上升。因此如果毕业生不能够实现顺利就业,从投资回报上来说此投资行为是失败的。事实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是与学校的内涵建设密不可分的,内涵建设做好了,办学的特色出来了,学校的品牌和知名度就有了。无论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多么微小,它们的影响都可能被累加、被成倍放大,这对毕业生就业是有显著正相关影响的。
4 结语
本研究结论的创新点即提出了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的选址——“地段论”②,建议不具有“地段优势”的民办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学校办学设施、办学特色的建设。由于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仅是选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江苏,调查面及所调查的数据量有限,难以全面反映整个中国民办高职院校的状况,这也是本研究有待继续深入的方向。
注释:
①“北上广”是泛指,具体含义为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②“地段论”即文中所述“学校所在的区域位置”这一因素,即借用了一个经济学概念——“区位优势”。
[1]杨益民,凌亢.从生源状况看中国高等教育的潜在危机[J].统计研究,2003(9):35-39.
[2]张建发.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生源的潜在危机及其化解[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322-325.
[3]彭移风.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01):50-52.
[4]邓宏良.生源短缺条件下地方高等院校生存发展对策——以江西省为例[J].管理学刊,2009(10):101-103.
[5]罗家国,邱庚香,刘立刚.高考生源减少对高校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2011(12):56-60.
[6]博客中国.积极突破,逆寒而上迎春潮——2009年民办高校招生寒流现象剖析及策略思考[EB/OL].(2010-03-30).http://hztgc.blogchina.com/914732.html.
[7]贾永堂.试析我国弱势高校的生源困境及出路[J].现代大学教育,2010(5):32-38.
[8]张会杰.生源数量减少与需求多元化:高等教育深度变革的强劲动力[J].现代大学教育,2010(3):43-47.
[9]朱顺泉.管理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04-225.
[10]孙福东,魏凤荣.应用Excel巧解层次分析法[J].统计与决策,2010(2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