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全国百万吨矿井先锋队目标奋进——陕煤化集团澄合矿业公司王村斜井发展纪实

2012-09-18马永奎

当代矿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王村斜井矿井

□马永奎

王村斜井是澄合矿业公司的主力矿井之一,现有职工1334人。自2002年10月建成投产以来,经过两次大的技改扩能,原煤产量从30万吨提升到现在的120万吨,年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1.14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万余元,实现了煤炭生产机械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生产控制数字化,建成了澄合矿区第一个现代化矿井,成为澄合矿业公司建设时间最短、投入资金最少、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矿井。

近年来,王村斜井党政一班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为了矿井发展,一切为了职工群众,积极探索适合矿井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载体、新方法,倾力打造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安全和谐的现代化煤炭企业,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赫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文明煤矿、中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矿、中国煤炭工业“五精管理”样板矿和陕西煤化集团公司文明单位、安全生产先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以及渭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创新安全管理机制 增添安全砝码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如何抓好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是王村斜井党政一班人始终坚守的核心任务。

王村斜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以创建安全高效现代化煤矿为目标,把各项工作建立在牢固的安全基础上。

创新安全管理办法,构建“闭环”管理体系。王村斜井把管理作为精品工程来打造,形成了“一枝独秀”的GSFP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现已形成了以全要素精准确认、全过程闭环管控、全时空实时监管、全周期质量管理、全方位教育培训、全覆盖管理考核为内容的“六全”安全管理体系。在“责任铭记心中,标准贯穿始终”安全理念的指导下,广大职工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个人零违章、操作零失误、设备零故障、现场零隐患、质量零缺陷、监管零漏洞的“六零”管理目标,创造了矿井连续安全运行1450天的纪录。在全员齐抓共管、消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王村斜井归纳推出了以必须坚决杜绝的行为、必须严格禁止的“三违”行为、必须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必须准确辨识的安全隐患、必须自觉防止的习惯性“三违”行为、必须认真执行的确认项目为内容的“六必须”管理体系和“一班六组”帮教法,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安全防控意识,促进了矿井的和谐发展。

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提升管理干部执行力。王村斜井结合矿井实际,积极推行“五定”走动管理,即:定人员、定次数、定线路、定任务、定落实。矿井各级管理干部带班下井,必须持菜单式“一卡三表”,在自己所辖范围内进行全天候巡查,做到人动卡动表随行,双向签字,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对于现场不能及时处理的安全隐患,由井口信息站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并采用飞信传达方式,发送给管理干部,及时提醒职工注意,实现了每两天对矿井所有区域进行闭环式循环检查、对各类隐患及时追踪、现场管理无死角、薄弱点段无缺漏的优质管理。“五定”走动管理的推行,使王村斜井的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周边众多矿井学习和推广。

斜井主任赵建国(左二)在井下现场

斜井党委书记王利民(左)在井下现场

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础。近年来,王村斜井始终坚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事关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作为煤矿生存发展的命脉和强根固本的根本,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从2010年开始,王村斜井便建立健全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印制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准则》,在全矿实施动态达标检查,认真执行精品线路、精品系统、精品硐室、精品工作面等质量考核制度,有效增强了职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意识,形成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放心事、交标准班”的良好工作习惯,创建了二采回风、中央变电所、5216工作面、5220工作面等一大批精品工程。此外,王村斜井还结合干部走动式管理体系,在全矿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通过隐患排查,不断加大矿井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确保采、掘、机、通、运、防治水等专业系统设施合理、完善可靠,防患于未然。

创新培训手段 提升职工素质

近年来,王村斜井在确保安全发展的基础上,把职工业务技能提升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创新培训模式,把培训作为职工的最大福利真正落到实处。每年年初,王村斜井都要确定总体培训计划,以“三学”大讲堂为主要形式,以开展干部“每日两题”、职工“三个一”学习活动为载体,坚持全员全方位培训工作不间断,使技术培训、安全培训、党建培训覆盖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矿井快速发展的需求。

日常教育不断线。王村斜井把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结合矿井实际,在每日的班前会上组织干部学习两题,组织职工学习一题,以“积少成多”的方式逐步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为使日常培训取得实效,王村斜井严格执行日常培训考核机制,对干部职工每月分别进行一次集中考试,对优秀的班组和个人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

专业培训现场显活力。王村斜井本着“重技能、重操作、重实用、求实效”的原则,以提高操作人员基本技能为重点,坚持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安全业务培训与新技术培训相结合,全面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并结合实际进一步增强岗前培训、班前培训、现场培训和重点人员、关键岗位、特殊工种培训的时效性,同时通过开展“王斜榜样达人秀”技能比赛、现场操作展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职工的操作技能。

校企联合夯实技术基础。为了使职工及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王村斜井积极开展以学政治、学管理、学业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学”大讲堂活动,聘请专家教授,从不同层面向职工讲授知识,培养了优秀技术人才。

另外,王村斜井还投入资金430多万元,为基层区队配备多媒体培训系统,进一步丰富了培训手段,提高了培训质量。

科技创新提升安全水平

王村斜井紧紧围绕本质安全型矿井和数字化矿井建设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矿,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力度,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为重点,着力解决安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积累了各种矿井灾害的防治技术和经验。

自2006年以来,王村斜井逐步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先后投入1.5亿元,对主皮带斜井、运输系统、生产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采掘机械化和数字化矿山等进行建设和更新改造,促进了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带动了矿井的快速发展;累计投入680万元,对11个监测监控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了安全信息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集中管理,在地面和井下主要生产区域安装了检测仪,光缆线路覆盖了井下主要巷道,形成了千兆工业光纤冗余环网,大大提升了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2009年,王村斜井被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列为首批数字化建设矿井,步入了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行列,成为澄合矿业公司主力生产矿井。

近年来,王村斜井始终把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提升矿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围绕5#煤、10#煤联合开采防治水技术,10#煤上综采论证,大断面锚网索支护,岩巷综掘技术,采煤机、掘进机、皮带煤溜、液压支架维护检修等重大课题,进行科研攻关,并取得显著成效,多煤层开采防治水科研项目分别被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和澄合公司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另外,王村斜井为了鼓励全员创新,成立了创新领导小组,下发了《王村斜井创新项目考核办法》,建立了全员创新创效体系,每月对职工的创新成果进行统计和鉴定,并根据成果的科技含量、推广价值、贡献大小等,定期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了职工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少荣采煤机工作溜互锁装置、杨军风门闭锁装置、力超传感器吊挂、文兴隔爆加水器等12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在矿井安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为矿井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文化引领促进矿井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在艰难起步、转型升级的实践中,王村斜井党政一班人始终高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旗帜,逐步形成了以人本、精细、优质为内涵的“精进”文化,适时制定发展愿景、管理要求和制度规范,编印企业文化手册,悬挂大量文化看板,促进了企业文化与职工理念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构建了符合矿井发展要求的价值评价体系,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以基本功建设为重点,认真实施“三基九力”训练,着力建设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王村斜井在坚持职工“三个一”和干部“两个一”活动、集中专项培训、技术比武、拜师学技、业务技能考核等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行岗位作业指导书制度,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成长型岗位,组织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编制了岗位作业指导书,修订了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文本,开展了多场次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竞赛,全力推动岗位作业指导书在具体工作中的运用。

以创新创造为重点,努力形成全员创新创造的良好局面。王村斜井修订完善了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在坚持校企联手,积极引进新技术的基础上,围绕安全生产、节能降耗、设备维护,大力开展全员创新创效活动,推动了“精优作业法”精炼活动、“精英品牌要素”提炼行动和“创纪录”合练行动迅速催生硕果。

以提升岗位价值为重点,扎实抓好“毫米、秒、克、厘”管理。王村斜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五精”示范岗标准和激励机制,以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基本要求,在主付绞、地质测量、通风测尘等岗位稳步推行“毫米、秒、克、厘”管理,使工作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同时,王村斜井确立了24个“五精”管理示范岗,完善了考核办法,设计了科学合理的作业分析图表,定期进行分析,工作质量和程序不断得到优化。

王村斜井“达人秀”展示现场

王村斜井宾馆化公寓楼

“职工书屋”架起员工成才的桥梁

注重人文关怀 实施民生工程

矿井发展必须依靠职工,矿井发展成果也应当由职工共享。如何让职工快乐工作、体面生活?这是王村斜井党政主要领导一直思考的问题。

王村斜井始终把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作为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近两年来,在企业经营形势逐步好转的情况下,王村斜井最大限度地提高工资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并加大民生工程资金投入,改善矿区环境,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职工年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14778元提高到2011年的9.8万元;先后投资改造了职工书屋,购置企业管理、团队建设等系列专家讲座光碟30余套,图书1万余册,开办了“三学四讲”大讲堂,多次聘请专家学者来矿授课;建设了高标准的单身公寓楼,实行宾馆化管理,全补贴入住;职工食堂24小时供餐,职工每人每月补助300元餐费;洗衣车间全天值班,职工随时可以换取干净衣服;建设了健身娱乐等文体场所,每年组织开展拔河比赛、象棋大赛、书画展、手工艺品展和“平安杯”篮球赛等文体活动,陶冶身心,活跃生活,使职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在王村斜井工作的幸福和荣耀。

风雨十五载,展翅正当时。面对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王村斜井干部职工正以时不我待、加压奋进、创先争优的精神状态,务实进取,向全国百万吨矿井先锋队和全国一流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现代化矿井的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王村斜井矿井
浅述湘西芙蓉镇的旅游发展之路
芙蓉镇“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王村:五千万打造“精神王国”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矿井下的歌声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计算机建模技术的秦岭周边农家乐村环境空间研究——以上王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