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煤文章”

2012-09-18罗佐县

中国石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煤制油煤化工烯烃

□ 罗佐县

□ 煤化工企业职工在炼焦炉旁工作。CFP供图

发展煤化工是出于特殊国情的次优战略,可以实现煤炭对石油的部分有效替代,提高能源保障水平。愈来愈严峻的能源供应状况和持续高位的石油价格,预示大力发展煤化工的时机已经来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石化市场需求正在以较快速度增长,多数石化产品需求已超越美国。2011年,我国聚乙烯需求量达到1840万吨,而美国为1180万吨;聚丙烯需求量1510万吨,美国只有560万吨;丙烯需求量1490万吨,美国为1300万吨;聚氯乙烯需求量1310万吨,而美国仅为380万吨。

快速增长的石油化工产品需求再一次考问处于源头地位的石油供应。在全球能源消费大国均非常看重能源安全的今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现状,充分挖掘我国能源生产潜力,积极探索能够有效替代石油需求的能源发展道路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我国的能源形势总体特点是富煤少油。尽管我国已经开始进口煤炭,但比之石油而言,煤炭资源依然是相对丰富的。国内外产业化实践证明,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具有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因此就我国能源形势而言,做好“煤文章”,实现煤炭对石油的有效替代是提高能源自给水平,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具有必然性。

经济技术优势明显

煤炭替代石油,除了战略考虑之外,煤化工产业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是发展该项产业的重要砝码。

煤化工,不仅可以生产成品油、石脑油、LPG等石油产品,还可以生产乙烯、丙烯等石化产品。煤合成天然气可以作为炼化企业的重要燃料,成为实现原料燃料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原油价格越高,煤基原料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尽管在经济危机时期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跌,最低时不足50美元/桶,但随着世界各国的通力应对,国际经济已逐步走出低谷。虽然尚不能完全断言全球经济已进入复苏轨道,但经济发展向好是趋势。从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看,除战争和危机时期油价波动幅度较大外,平稳上扬是普遍性特征,这一点是由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如果油价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平稳增长下去,煤化工的优势自然就会表现出来,这一点毫无悬念。

□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 邹庭龙 摄

石化企业采用煤制氢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劣质原油加工量成为炼厂在高油价时期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举措,但此举带来了对氢气的大量需求。如何获得廉价氢成为炼厂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业内有专家做过测算,当原油价格在60美元/桶时,采用炼厂干气制氢,每吨氢气的成本达1.6万元;若采用石脑油制氢,每吨氢气的成本高达2万元;当煤炭价格为700元/吨时,每吨氢气的成本约为1.2万元,这就验证了煤基原料制氢的竞争优势。

除经济因素外,煤化工产业链长,延伸领域多,也是一个优势。煤合成气中含有大量的氧,适合生产甲醇、醋酸、乙二醇等含氧化合物,对于弥补石油化工产品在含氧化合物领域的不足非常有效。

发展时机来临

煤化工在国内外皆有实践,部分国家发展比较成功。在我国,传统的煤化工技术主要涉及煤焦化、煤气化以及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合成氨和化肥生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国内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等新兴产业已逐步发展起来。

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发展具有一定积累效应。近年来,在国家能源政策的引导下,全国拥有煤炭资源的地区将建设新型煤化工基地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并积极付诸实施。神华集团投资的首条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工业示范生产装置建成投产。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在消化吸收国外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煤间接液化技术,并在山西潞安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神华集团的煤化工项目中成功应用。煤制烯烃工业示范装置正在建设。在引进德士古和壳牌的煤气化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用于生产合成氨等煤化工产品。

具有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为鼓励和支持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了国内煤化工发展的准入门槛:煤制油项目规模在300万吨/年以上,甲醇和二甲醚项目规模在100万吨/年以上,煤制烯烃项目规模在60万吨/年以上。国家发改委出台《煤炭产业政策》,强调在水资源充足、煤炭资源丰富地区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为防止煤制油项目无序发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严格控制煤制油项目。2009年4月,国家出台《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再次明确提出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积极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仍需攻坚克难

煤化工产业前景虽好,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多,需要认真对待。一是煤化工技术在我国虽有进展,但还不是十分成熟,产业化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风险,这也是煤化工产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目前在建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等项目规模虽然不小,但多数具有示范性,需要经过安全稳定的长周期生产检验方能进一步推广。二是煤化工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煤的转化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会造成影响。三是煤化工对水资源需求量大,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解决好水资源缺乏与发展煤化工的矛盾是一个分关键而敏感的问题。四是煤化工产业投资强度大,运行成本高,在低油价水平下不具有与石油化工产业相竞争的实力。

正确定位,抓好关键环节

较之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要相对成熟,国内外皆如此。之所以认为我国需要发展煤化工,更多的是出于特殊国情下的战略需要,是一种次优战略,也可以说是为了提高能源自给率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正因为如此,煤化工在我国不可能大面积取代石油化工,只能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有益补充。对其认识和定位要准,这是发展的前提。

结合我国能源资源形势,发展煤化工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煤化工的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结合。我国水资源普遍缺乏,而煤化工对水资源有着高度依赖,这一点决定了煤化工不可能在我国遍地开花,只能是有选择的发展。二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要与碳捕集与封存产业发展相结合。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煤化工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煤化工产业是没有前途的。只有把碳捕集与封存做成产业,将煤化工的碳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发展煤化工才能与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不相违背,才有生命力。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涉及煤化工自身,还涉及其他产业的配合,比如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油田大量应用等。三是煤化工发展需要独立自主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煤化工在我国虽有一定的积累,但同一些先行国家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比如南非的煤制油就很成功,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积极引进技术和外资,是实现我国煤化工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

猜你喜欢

煤制油煤化工烯烃
煤制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结算审核与审计工作的思考
煤制烯烃副产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
烯烃不稀罕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MTO烯烃分离回收技术与烯烃转化技术
煤制油项目火炬系统的设置
表面活性剂在煤制油化学清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