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2-09-18程诗炜何东娟陈淳婷
程诗炜 何东娟 陈淳婷
耳穴埋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患者的疗效观察
程诗炜 何东娟 陈淳婷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我区就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护理为主,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耳穴埋豆,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来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程度。结果2个疗程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可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失眠。
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耳穴埋豆
2 结果
耳穴埋豆前后睡眠情况见表1。
3 讨论
耳穴埋豆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的《灵枢》中即有关于望耳查病及耳穴治病的记载。历代医学文献记载说明我国耳穴诊治疾病的历史悠久,并一直在民间为劳动人民所应用。人体的耳廓可以看作是全身各部位的缩影,其穴位的分布规律相当于一个倒立的胎儿,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按此规律分布于耳廓相应固定的位置上。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不同的反应代表着不同的病理变化。耳穴疗法没有给人体增加任何化学,生物物质。而是通过全息效应,调节人体脏腑。器官的功能失调,来达到各部位功能的协调运行。因此,被称为绿色疗法。
耳穴埋豆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伴失眠疗效明显,研究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位,或在脾,或在肾,或在脾肾,而以脾肾同病者较多。对慢性肾衰患者的定性,从正虚方面来看,不外气虚和阳虚,血虚和阴虚,阴阳气血俱虚五大类,其中又以阴阳气血俱虚较为多见。从邪实方面来看,可归为风、热、湿、燥、寒、癖六大类,又以夹湿、夹癖、夹热、夹风较为多见。均是在脾肾、气血、阴阳虚损的基础上,虚而生邪,正虚为本,邪实为标[4-6]。耳朵和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六条阳经的经脉分别循行于耳中与耳的周围。耳不但通过经络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耳又与脏腑的生理、病理直接有关。耳穴埋豆正是运用了纯中医的理论和技术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具备病程长、体弱、情绪不稳定等因素,这就要求护士在血透护理过程中必须了解中医理论,熟练掌握穴位的分布,并且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多元化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研究社会、自然、心理和文化教育等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2]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8.
[3]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139.
[4]许家松.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中医杂志,1991,32(10):11-14.
[5]许家松.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中医杂志,1991,32(11):12-14.
[6]许家松.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中医杂志,1991,32(12):11-12.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入寐。失眠发生的原因虽多,但总与心、肝、脾、肾及阴血亏损有关。而慢性肾功能衰竭又常见有失眠症状。耳穴埋豆是一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采用中药白芥子、王不留或菜籽等,按耳穴位置埋在压痛点处,加以固定,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经观察显示耳穴埋豆可明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失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350108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1.1 诊断标准失眠诊断辨证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所定的失眠诊断标准[1]。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的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2]
1.2 一般资料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门诊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并伴有失眠的患者60例,每周透析次数2~3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8.12±7.23)岁,失眠平均病程(5.12±2.03)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75±8.29)岁,失眠平均病程(6.07±2.24)年。两组年龄、病程经t检验、性别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排除合并危急重症患者、皮肤病、糖尿病及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每周3次透析,每次4 h,给予心理护理。
1.3.2 试验组定位取穴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取坐位,每次双耳共用,治疗时选取贴压。
1.3.3 埋豆方法同一名具备埋豆经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特定穴位埋豆。先用75%乙醇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 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5次/d,每次3 min,贴敷1次持续5 d,30 d为1个疗程,共进行1个疗程。
表1 耳穴埋豆前后睡眠情况±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1
组别例数入睡预备时间(min)夜间实际睡眠时间(h)睡眠效率(%) 3050.34±9.803.98±0.6339.12±3.89护理后3049.35±10.874.08±0.8938.58±4.20试验组护理前3051.78±8.673.45±0.5140.44±4.08护理后3032.67±6.351)2)5.46±0.641)2)59.12±4.891)2)对照组护理前
1.4 疗效评价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记录,在治疗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中的三项因子作为评定睡眠质量工具[3]:①入睡预备期=入睡时间-就寝时间。②夜间实际睡眠时间=入睡后-间断醒来时间的累积睡眠时间。③睡眠效率=睡眠总时间/床上时间×100%。患者亲属及患者进行培训后协助进行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