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农村影响“美丽乡村”建设
2012-09-18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
污染农村影响“美丽乡村”建设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吴晓青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较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农村环境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如下规律: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面临污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的9%,化肥和农药的消费量却分别占世界的35%和20%。全国每年的化肥使用量为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达每平方公里40吨,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的安全上限。过量使用的化肥作物吸收不完,会渗入到地下或通过生活污水流入水体产生二次污染。禽畜粪便中大量的氮和磷也会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日趋严重,逐渐超过工业污染,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最主要的污染形式。从农户角度来看,我国农民缺乏科学的营养配方施肥知识与习惯,存在单纯靠追施化肥获得产量的思想误区。农民之所以大量施用化肥,是缺乏相关的营养配方知识的原因,如何增强农民的营养配方施肥观念,加强技术指导,是未来降低农业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一些环境监管松懈的城市,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趋势加剧,一些城郊接合部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许多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立足,便搬出中心城区,搬向郊区和农村。很多城市的工业废水常常不加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流经农村河流,据报道我国城市每年有2800多万吨生产、生活废水流经农村,很多城市里的废旧电器被不断地运往农村拆解,在拆解的电子产品元器件中,含有铅、铰、铬等几百种高度有害的化学物质,对农村的水、土壤、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
中国的乡村工业布局分散,92%分布于自然村,7%分布于建制镇,1%分布于县城,现有的乡镇排污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
长期的污染已经使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据相关调查,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多达2000万公顷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1/6,约有65%的污灌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全国每年出产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有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合格,农村饮用水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的比例仅约为66%。
中国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并不是突然造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积累。我国现行的环保污染基本上只重视城市,农村污染整治是被遗忘的角落。虽然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非常严重,但是相对于城市污染,目前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关注仍显不足。从监管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污染的监控点一直在城市与工业,农村环境污染监控一直关注不足,缺乏有效的治理方式。同时,目前国家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缺乏有效的对策,存在着多头治理和“一刀切”的弊病,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的非市场特性,往往易将政府干预当作解决问题的“万能药”,这些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都不利于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面临的困境。
农村环境的高污染是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不断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只有正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多样性、治理措施和法规制度的多样性为出发点,才能真正解决农村环境污染这一复杂的现实性问题。需要采取系统的综合防治战略才能真正治理污染。
割,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不仅不利于农村发展,而且阻碍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从根本上缓解和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通过城镇带动农村,通过农村繁荣进一步促进城镇发展,形成城乡互动格局和良性循环。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