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流的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

2012-09-17夏志成金丰年袁小军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员混凝土

夏志成,金丰年,袁小军,徐 迎

(解放军理工大学 国防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混凝土结构课程概括起来讲有“三强”: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具体地讲有“七多”:教学环节多、课程内容多、基本概念多、计算公式多、构造要求多、符号系数多、图形表格多。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课时的相应减少,表现在课程教学中的突出矛盾是“内容多、学时少、特点强、要求高”,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员难教、学员难学的“两难”现象[1]。

针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上述特点,解放军理工大学混凝土结构课程组从1998年开始,潜心教育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课程的全面质量建设,在经历了学院重点课程、大学优质课程、军队优质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四个”阶段的建设后,由最初的课程组,逐渐发展到一支热爱教学、钻研教学、创新教学和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教学团队,为我校军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一、教学团队的现状分析

1.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

我校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的教员都来自于钱七虎院士率领的土木工程学科教学科研团队,既有全国、全军的知名专家,也有大学学科带头人、学术方向带头人和青年教学科研骨干。目前我校的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共有教员9名,100%符合教员岗位资格要求,除承担混凝土结构课程,还承担防护工程和结构工程学科博士生、硕士生等课程以及军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其它课程教学。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结构

2.教学团队的主要业绩

本教学团队自组建以来,始终以国家发展需求和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军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混凝土结构课程建设为重点,突出建设过程中“三个注重”,即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军工与民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至今,教学团队教员负责和参与的教学、科研、工程等项目和获取的校以上奖励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的主要业绩表

3.教学团队的现状分析

从表1来看,本团队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研梯队。从表2来看,本团队兼备了教学梯队和科研梯队的双重使命,是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梯队。从表2青年教员所取得的教学成绩来看,本团队重视青年教员的培养,青年教员已经成为了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实现了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意义

1.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教学水平是衡量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一方面取决于团队中每名教员的努力,更重要的取决于团队教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和相互配合。团队的教员在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方面具有互补性,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示范、相互点评等教学活动,可以有力地促进团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尤其是对青年教员采取岗前培训、以老带新、跟班听课、督导查课和部队带职等系列措施,让青年教员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团队中80%的教员都参加过学院以上的教学竞赛并获得奖励。

2.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进步成长

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在于青年教员的培养。团队带头人们可以给青年教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以激发青年教员不断进取和刻苦钻研的热情,让青年教员有施展本领的平台;同时也可以给青年教员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以承袭老教员严谨治学和科研攻关的传统,让青年教员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本团队始终将青年教员的培养列为混凝土结构课程建设的重点,通过不断提高青年教员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员的进步成长,

3.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完善共享

教学资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团队的共同财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教学模型、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网络课程、实习基地和试卷库等,个人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单靠个人完成所有的教学资源建设也是不现实的,教学团队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分工,补充、完善和共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团队编写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标准被指定为我校所有课程标准的范本,教学实施计划等被作为学院的范本。

4.有利于精品课程的质量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5个“一流”的示范性课程,其中“一流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质量建设的关键和保障,是建设和实现“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必备条件。精品课程要保持持续的高水平、高质量和长久的示范性,就必须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来不断建设。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精品课程建设这一契机,在推进课程建设中寻求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2]。

三、教学团队的建设措施

1.以学科发展促进团队建设

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目前拥有国家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全军重点学科,1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并被列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领域,2007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2008年通过了建设部组织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评估,2012年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冲击爆炸与防震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

军事特色鲜明和优势地位明显的学科专业赋予了混凝土结构课程新的历史使命。混凝土结构作为我校军事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学科培养人才服务的。这些年来,在学科专业的龙头引领下,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不断改善和优化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在教学、科研、工程等方面不断锤炼和提升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有效地促进了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

2.以教学改革促进团队建设

近十年来,精确制导等高新武器的战场运用,使国防工程和人防工程的作用更显突出。钢筋混凝土作为国防工程和人防工程建设的主要结构型式,其专业核心地位更为重要。我校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既要达到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要求,又要突出军事土木工程领域的鲜明特色。为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特点强、要求高”的矛盾,必须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实施课程教学改革重点放在整合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上。整合教学内容着重探究“基础与前沿、军用与民用、理论与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和军事特色。改革教学方法着重探究“小班化、导学式、案例式、启发式、问题驱动式、讨论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出适合我校混凝土结构的“一学两论三做四讲”课程教学模式[3]。这些年来,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有效地增强了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08年军队院校教学评价期间,以“突出能力培养的课程综合实验”为题的混凝土结构自主性试验,被解放军理工大学列为教学迎评的5个亮点展示项目之一。

3.以科研学术促进团队建设

科研学术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先导和支撑,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源泉。教学改革与科研学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必须统筹兼顾才能协调发展。只有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才能通过源源不断的科研成果为教学工作提供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手段,才能通过源源不断的科研实践为教学团队造就一个个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员。

以国家发展需求和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紧紧瞄准科研学术的发展前沿,充分彰显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通过不断寻求科研新的生长点,挖掘和精选科研课题,着重围绕军用混凝土防护材料、强动载下高抗力和大跨度结构防护技术、建筑结构反恐防爆抗爆等课题开展研究,同时结合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工程科研。这些年来,通过积极承担国家和军队的重大科研项目,及时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团队教员尤其是青年教员,在科研实践中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逐步提升。

4.以工程实践促进团队建设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经历了“试验─理论─实践”不断循环的发展过程。课程教学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公式,又有结构设计方法和技巧,还与国家和军队相关的工程技术标准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团队的教员必须具有很高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时才能生动形象、丰富多彩,激发出学员对工程问题的兴趣。

利用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以地方和军队的工程建设项目为平台,积极承担工程监理和工程设计,让团队教员尤其是青年教员融入到实际工程之中。这些年来,通过工程实践的锻炼,让青年教员更加熟悉国家和军队的工程技术标准,逐步改变了学历高、实践经验少的状况,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日益提高;同时,通过工程项目的合作,建立了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实施现场教学和训练专业技能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四、教学团队的管理模式

教学团队的力量来源于内部的凝聚力,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才能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而团队带头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凝聚团队力量的原动力,良好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是混凝土结构教学团队能否健康发展 的关 键[4]。

团队负责人主持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全面质量建设,主要包括建设规划拟定、教学内容更新、特色教材编著、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青年教员培养、教学环境建设等,并拥有课程建设经费的支配权。在团队负责人率领下,团队教员根据各自分工和职责开展工作,拥有课程建设经费的监督权。

通过民主协商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通过务真求实打造严谨的学术氛围,通过课题合作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通过集体讨论解决课程遇到的各种难题,通过重点帮扶提高青年教员的教研水平,通过督导听课和学员评教健全团队的教学评价机制,这种自然形成的运行模式,使团队始终保持拚博进取和不断创新的活力,对团队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结 语

本教学团队经过10年来的建设,形成了安心教学、创新教学、钻研学术、重视科研和投身工程实践的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教学、科研、工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造就了一支热爱教学、忠诚教学、潜心研究教学的青年教员队伍,创造性地解决了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两难”现象和“学时少、内容多、特点强、要求高”的突出矛盾。

]

[1]夏志成,陈明雄,马淑娜.工程结构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解放军 理 工 大学 学 报(综 合 版),2001,2(4):48-50.

[2]枊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3):77-81.

[3]夏志成,金丰年,陈明雄,袁小军.适应军队院校教育转型,深化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质量建设[J].建筑结构,2008,38(S1):134-136.

[4]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和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教员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混凝土,了不起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