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研究
2012-09-17李明贤
樊 英,李明贤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狭义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包括为“三农”经济活动提供科技服务的一系列社会生产组织与部门,如公共服务组织、教学科研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等[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落后和贫困的主要原因,不在传统农业中引入现代技术就不能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这说明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想要有不断涌现的农业新科技,且新科技能够为农民所用,则离不开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对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搭建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实现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从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本文着重通过对洞庭湖区现有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研究,分析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在科技供给和推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 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组织构架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以南,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大河湖冲积—淤积平原和环湖岗地、丘陵、低山等组成的一个碟形盆地,承担着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调水功能,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国家和湖南省重要的粮食、棉花、油菜、麻类、芦苇、水产品等农产品商品生产和输出基地。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其多样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构架包括:涉农企业、农业科技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高校科技富民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科技特派员等。此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也是极为重要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
(一)涉农企业
涉农企业主要是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上规模的乡镇企业,能够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保障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并且与周边农户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农户和农业生产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如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境内的湖南正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国饲料行业唯一的“国家猪高蛋白浓缩饲料技术推广研究中心”和“湖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向农户提供优良种猪、优质饲料,进行畜病防治、统一培训、统一收购,使养猪业由原来的家庭副业变为集约化生产。
(二)农业科技基地
农业科技基地主要是将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特定的目标结合起来,划出一定区域,由科技基地负责研发、示范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并通过向周边农户提供培训,将新型技术在周边地区应用并推广。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以农业科研基地和技术推广单位为技术依托,通过现代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提高周边地区相关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如益阳市资阳区迎风桥水稻科技丰产工程核心试验基地通过专家组驻点迎风桥基地,采取“边攻关、边示范、边培训、边应用”的方法,沿319 国道建立稻田多熟制保护性耕作、节肥保肥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养地、水稻再生高产栽培四大示范片,辐射带动66.7万公顷水稻种植。
(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农业科技园以市场为导向,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一般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优质种子种苗、高效种植和特色禽畜养殖为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等原则,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管理技术进行生产经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成为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如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圈层,重点打造核心区及农产品加工、优质种苗、超级稻和优质稻种植、绿色有机蔬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和优质油茶等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其示范区主要涵盖了6 个乡镇,总面积20 万亩;辐射区涵盖示范区周围的13 个乡镇,面积60 万亩,带动农民致富近10 万人。
(四)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指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的市场化农村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他们将从实验室获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中试、熟化、开发、配套、组装、示范、推广等后续研发活动,将科研成果传递给农民及企业,并对农村科技成果的使用者提供服务。主要途径是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立项,建立一批国家星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形成市场化、社会化的农村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体系提供示范,并以提高农村区域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2]。环洞庭湖产业带列入“十一五”首批启动的15 个国家星火产业带,按照星火计划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创新为动力、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为基础,成功地推动了湖区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促进了湖区经济的发展,也为“十二五”时期湖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推进湖区科技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科技成果的研究与转化提供了创新的平台,如湖南农业大学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湖南省农村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五)高校科技富民工程
湖区高校科技富民工程主要是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主体,布局“双百”科技示范基地,由农业大学选派100 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和科技人员,吸收研究生和大学生参与,组成100 个科技专家组。同时在全省征选100 个种植、养殖、加工业的专业户或涉农企业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示范基地,“双百”一一对接,挂牌示范,开展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培训,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全国优秀教师、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石雪晖教授率领的葡萄科技服务团队,18 年来一直与澧县葡萄基地保持紧密对接,该团队推广的葡萄种植技术,每亩红提收入达10 500~15 750 元,种植面积发展到2.4 万亩,年收益上亿元,促进了澧县葡萄产业的发展。同时,葡萄科技服务团队也在葡萄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及推广方面积累了经验,获得丰富的科技研究成果,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才,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或相关农产品经营的农户自愿组织的,在保持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在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方面相互合作,共同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近几年,洞庭湖区也出现了不少农民自发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有些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起着龙头作用,有些则是在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协调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运作模式主要是先由各家各户生产同一种产品,然后由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信息、开辟市场、组织运输、统一销售。根据目前湖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主要可以分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益阳市,至2009 年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788 个,其中专业合作社323 个,各类专业协会465 个,带动农户39 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1%。市场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科学技术进步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沅江市苎麻专业合作社研制的泰源牌机械剥麻机获国家专利,提高了麻农劳动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环境污染。
(七)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制度于1999 年在福建省南平市率先开展试点后,于2002 年在湖南得以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充当催化传统农业与现代经济接轨的特派员,在科技、农民、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建立起一个直接联系的机制与平台。如科技特派员石雪晖教授,帮助宁乡县金洲乡关山村做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规划;彭希林教授,在安乡县从事无公害蔬菜栽培与推广等等。科技特派员长期扎根基层,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通过各种形式为农户服务,把最好的产品推广给广大农民,让他们增产增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2010 年湖南省共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2 463 名,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 037 个,引进推广新技术1 956 项,引进新品种1 871 个,创办和领办专业合作组织409 个,创建利益共同体421 个,创办实体197 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八)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我国传统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也称之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隶属于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承担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实验、示范,农民技术培训等任务,也承担部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政府性推广工作,在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初具规模,近年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国家专业机构与民办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办法,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湖区省、市、县、乡四级农、牧、渔、机技术推广机构已经初步建立,县、乡两级从事农技推广服务的技术干部达1.8 万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有近1 000 人,在乡级从事农技推广服务的技术人员达4 万多人[3]。
二 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及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呈现出以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特派员及农业院校和农户连接的“双百工程”等政府科技项目带动型以及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引导型模式相结合的多元化趋势,在增加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满足洞庭湖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一)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
洞庭湖区科技创新主要的涉农科技基地和科研机构(见表1),目前以高校、科研院所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在湖区科技服务组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由于受到体制等限制,一般以科技部立项、专家鉴定、政府评奖评优等模式运行,采用这种方式来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其积极意义在于能够使科技创新者获得相应的职称、职务或政治、经济利益,从而调动其创新积极性,然而容易造成其科技成果在价值取向上存在重学术轻应用,以获奖为目标,对市场的需求考虑不够,操作上强调科技研发、弱化推广应用的不足,容易造成科研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技术研发部门,也主要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发、设计新产品和新技术,没有顾及农户的切身利益和需求。虽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其发展受到法律、政策等的诸多限制,而且部分地区的组织主要是为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硬性指标而建立,实践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和显示其在农业科技研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存在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无效供给,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进一步推广和扩散。
(二)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结构失衡
目前,洞庭湖区农业科技主要集中于产中的环节,而对于产前、产后各个环节的科技研发工作较少,尤其是与农户紧密联系的产前部门,一般也还是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主要是农产品原材料的供给阶段,因此无法较大幅度地提高广大农户的科技水平,扩大农业现代化的范围。此外,过去的农业科技工作往往注重粮棉油等产品的开发、设计,对于其他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重视不够,导致这些农产品运用新技术的几率较少,无法突破原始的生产经营方式,无法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高效的要求。这种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现代农业科技适用型技术较缺乏
资料来源:《环洞庭湖国家星火产业带发展规划》
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相关科技部门,都重视研发在当地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相关产业的技术,但这些技术较为适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对于大部分小农户而言,其实用性相对欠缺。此外,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周期也较长,一项成果从设计、开发到运用,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该技术的时效性也有待检验,有时无法跟上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此外,部分科技成果,如良种的推广和使用,由于土质、环境以及良种本身的退化,使用几年后,可能会自然淘汰,这也导致需要较长时间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供给上跟不上现代农业的需求。
(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专业化,原来基本同类的生产经营农户,在农业生产领域发生了从业的分离,农产品生产也趋向于多样化、功能化、生态化等,因此目前政府农技机构进行普适性的逐级推广体制,开始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此外,随着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系列技术的配套、综合才能共同完成,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各自为政,各级农业科研机构被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机、水利、林业和农村经济等多个部门,分别隶属于不同行政主管部门,各部门间缺乏协调与规划,没有形成网络式、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不能适应技术应用综合化发展的需要。
三 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的思路和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以为“三农”服务为核心,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化应用能力和推广服务能力,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使科技服务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并能够有效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尽快实现现代化、专业化生产。其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政府在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中的支撑作用;农业科技组织提供的服务必须满足农户的实际需求,应提供多元化、适用的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必须具备法律保障、资金支持等外部环境。
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的方向,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一般认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主要由国家投资建立的农业科研部门或者大专院校等组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大户等也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它们不仅仅是洞庭湖区的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极其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能力,为了确保以农产品为主的加工原料的供应,会根据市场动态不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并将优质品种以及新技术直接传播给农民。此外,通过与农户形成利益对接机制,与农户签订合同或者订单的方式,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技术等,并最终购买农户的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销售,从而有利于解决农民在农业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盲目生产农产品的情况[4]。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对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相关产品有效的信息,较好地将有关会员与市场对接起来,可以有效解决农民普遍存在的信息难寻、门路难找、技术难学、产品难销等问题。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又是相关技术信息的传播体,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大户实质上是在家庭承包经营框架内,通过投入要素增加和组合的优化,家庭经营的容量得到有效扩充和提升,在家庭内部开发致富的农业生产户。农业大户具有创业精神,破除了“小富即安”的观念,通过规模经营获得农业生产收益,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他们基本上是职业化的农民,自己选择农业生产项目、自筹资金、学习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开拓市场。为了促进这些创新主体的进一步发展,应为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尤其是目前处于相对弱势而又与农民密切联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大户,他们代表着农户利益,组织成员是新技术、新品种的使用者,它们在保护、增进农民利益方面,在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具,改善农村信息条件、开展农民培训方面具有其他组织形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5],政府应为它们提供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促进其组织发展。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进步方面,可以为其提供标准化生产基地,根据农户需求,引进相关技术,组织农户进行学习,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此外,也可以为种植养殖业大户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突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重点服务对象
洞庭湖区现代农业科技组织服务的主要客体是湖区广大的农户,服务重点是湖区优势涉农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紧密相连,应利用现代科技优先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突出湖区科技服务体系的优势,完善其服务。目前湖区主要的优势产业包括优质稻、淡水养殖、棉麻以及轻纺、林纸一体化等产业。在优质稻生产与加工上,应大力开发优质稻新品种,推广超级杂交稻,建立粮食精深加工基地;在提升淡水养殖与加工上,应加快优质水鱼等渔业种苗的开发与无公害高效淡水养殖基地的建设;在棉麻及轻纺产业发展上,应努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林纸一体化产业发展上,应努力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各特色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增长极,带动附近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农业科技研发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由注重学术目标向注重产业目标的转变,注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范围,抓好果业、畜牧业、区域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科技工作应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的产业链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衍生,努力提高农户参与力度,而不仅仅停留在初级原材料供给上,也可以加入到农产品加工、生产、销售等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水平与能力。对于农业科技的研发空间,可以从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向民生科技拓展,更加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开发、绿色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技术集成与示范,使科技进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增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洞庭湖区相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努力增强农业科技组织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首先,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研究应注重可行性、实用性、时效性及前瞻性。各科技服务组织应认真规划、立足创新、做好选题,预期相关科技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切合实际的技术,并且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探索出适于当地实际需求的科技的前提下,再组织研发,力争在良种选育、疫病防治、农产品加工和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增强湖区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竞争力。其次,提高先进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对于优势技术应该进行推广,如优质稻超级稻育种技术、稻米精深加工技术等,对于相对弱势的技术,应该注重通过研发、引进等途径,提高相应的技术水平。第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按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选拔培养优秀的农业相关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和科技创业的领军人才,创建一流水平的创新团队。第四,以产业带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形成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创新等的联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服务组织,重点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促进相关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加快先进技术由农业龙头企业向农村、农民的辐射和扩散。第五,提高农业科技园的创新能力。主要应抓好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望城食品加工产业基地、汨罗生态农业科技园、沅江农业科技园等园区和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创新型园区和创新型企业试点,打造产业化基地。
(四)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
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将高效科技推广到广大的农户。可以组建洞庭湖农村科技合作总社,以县为基本单元,形成产业带、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并按照生态区域、农业规划、区域农产品的要求,因地适宜建立农技站,使主要技术与当地资源相结合,构建一个各部门相互配合的服务组织社会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服务全程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的广覆盖、多层次,适宜、便捷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推广网络。湖区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较低,多数农民的科技素质仍比较低,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就必须加大科技培训和网络平台建设的经费投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使广大农户或者企业等相关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遇到技术难题时,能顺利通过手机或者互联网,或是其他信息平台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同样,通过科技信息网络工程,专家也可以迅速地将新科技通过一定的信息平台传给相应的农户或者企业。此外,应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投身农村科技、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广大的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中都具有多学科、多专业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重视对这些科技推广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同时农业高校、科研院所也可以建立科技服务培训基地,向广大农户提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更好地将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更快地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更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