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含矿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2012-09-15郭鹏志樊秉鸿肖成东沈利霞

华北地质 2012年3期
关键词:角砾岩含矿斑岩

郭鹏志,樊秉鸿,肖成东,沈利霞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 300170)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含矿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郭鹏志,樊秉鸿,肖成东,沈利霞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 300170)

安妥岭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岩浆成矿带,目前已发现一个大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含矿岩体是一个复式杂岩体,主要成分顶部核心为石英花岗斑岩,而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环绕其构成岩体主体;含矿岩石具有富碱富钾的总体特征,Na2O与K2O随SiO2增加而增加。复式含矿岩体控制了矿化的形态和特征,矿化带呈一个倒扣的不规则筒状,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裂隙式充填的脉状矿体,而岩体深部为隐爆角砾岩状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属于斑岩型矿床。安妥岭岩体矿化蚀变分带明显,从矿化中心向外蚀变分带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泥化-黄铁矿弱硅化带和矽卡岩带。本文就安妥岭钼矿含矿岩体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安妥岭钼矿的进一步找矿和探讨太行山成矿带斑岩型钼矿的成矿规律都有重要意义。

岩体;地质特征;成矿关系;安妥岭;涞水县

涞水县安妥岭岩体是太行山北段乌龙沟-上黄旗大断裂带与紫荆关-灵山断裂控制的大岩浆岩基分支出的小复式杂岩体,是安妥岭钼矿的含矿主岩。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2006~2008年在该岩体中发现了斑岩型钼矿[1,2],经勘查,该矿目前已经达到大型,而且有望成为超大型钼矿床。

众所周知,有许多内生金属矿床与岩体紧密相关[3]。汤中立[4]和汤中立等[5]近年来提出了“小岩体成大矿”学说,重新强调了研究与岩浆相关矿床成矿机制的重要性。本文根据勘查成果,概述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详细描述了安妥岭岩体和矿床地质特征,岩体主量元素特征、岩体与矿化空间关系、复式花岗杂岩体的成分,花岗斑岩的地质产状和围岩蚀变特征,着重对成矿岩体和矿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从而探求斑岩型矿床岩体与矿化的关系。此研究对在区域相似地质环境下,寻找斑岩型矿床有借鉴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区涞水县西部其中口乡,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太行山造山带北段,北接燕山造山带,次级构造属山西断隆与燕山台褶带的结合部位太行拱断束之东北隅,大河南-王安镇台斜断块。区域性太行山北段北北东向乌龙沟-上黄旗深大断裂带通过本区,东部为与之平行的紫荆关-灵山断裂[6]。上述两大断裂控制了岩浆岩带(大海坨、大河南、王安镇三大杂岩体)和丰宁-阜平钼成矿亚带的分布。在本区近东西基底构造上叠加活化的燕山期北北东向断裂,形成区域构造格架。研究区位于太行山北段,介于大河南岩体和涞源王安镇岩体之间,靠近王安镇岩体的北部边缘(图1)。万天丰等[7]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资料认为岩浆主要起源于层圈拆离带,因而推断区域性深大断裂是岩浆上侵的主要通道。

区域地层基底构造层主要为太古宙阜平群中、上部的漫山组和木厂组。沉积盖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和铁岭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景儿峪组,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上统东岭台组。新生界第四系由砾石、砂、亚砂土、亚粘土等。

区内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发育,侵入体和脉岩分布广泛,具有多阶段侵入的特点。侵入岩呈NNE向展布,受NNE向大断裂严格控制,构成巨大的构造岩浆带,主要有大海坨、大河南、王安镇等杂岩体。王安镇岩体和大河南岩体之间及其边部分布有许多小岩体,出露面积一般小于1 km2,安妥岭岩体即是其中之一。岩石类型较为复杂,以中酸性和酸性岩为主[8]。

图1 太行山北段区域地质图Fig.1 Geo logic m ap o of the Northern Taihang Mountains

区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种类繁多,有铜、铁、钼、铅、锌等,是河北省的重要有色金属产地[7]。

2 矿区地质特征

安妥岭矿区位于丰宁-阜平钼(铜)成矿带之大海坨-川里多金属构造带,王安镇岩体与大河南岩体之间,为产于花岗斑岩小岩株中的斑岩型矿床。

2.1 安妥岭花岗斑岩体地质特征

2.1.1 安妥岭花岗斑岩体产出地质特征

安妥岭花岗斑岩体是指侵入于太古宇阜平群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中的中酸性杂岩株,呈长轴近东西向的椭圆形岩株贯穿安妥岭全区。地表出露长轴长约1 300m,最宽部位约400m,出露面积约0.5 km2,平面上呈中间膨大两端狭小的纺锤形(图2),在垂向上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岩体与围岩接触面参差不齐,呈锯齿状、为侵入接触关系,且多为顺层侵入特点。钻探资料表明,岩体北接触带总体向南倾,倾角60°左右,南接触带总体也向南倾,倾角60~70°,岩体上部和边部有时沿构造破碎带和断裂带侵入呈岩枝状,岩体接触带有宽大蚀变带,岩体中捕虏体、顶垂体、分离岩枝发育,说明岩体剥蚀程度很浅。安妥岭花岗斑岩是主要含矿母岩,矿化主要集中在岩体内及其内外接触带,外接触带主要是青盘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青盘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安妥岭钼矿的矿化与花岗斑岩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1.2 花岗斑岩体岩石特征

本区花岗斑岩体是一个复式中酸性岩体,依成分划分为:石英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构成岩体主体。石英花岗斑岩分布于岩体的顶部,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体分布在石英花岗斑岩体的外侧和岩体深部。除此之外,出露岩石类型有:辉绿岩、各类煌斑岩、闪长玢岩、花岗伟晶岩、细晶岩、花岗闪长斑岩、英云闪长玢岩、石英花岗斑岩、花岗斑岩等(图2)。各种成分的脉岩既可以分布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分布在斑岩体的围岩中,这样的地质结构表明脉岩与斑岩是近同时形成的[9]。

安妥岭花岗斑岩体31件样品的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在Middlemost[10]的深成岩岩石化学分类图上,初步投图结果表明,这些岩石分别属于橄榄辉长岩(苦橄岩)、辉长闪长岩(高镁安山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岩(花岗斑岩)、副长石辉长岩(云斜煌斑岩)、二长辉长岩(闪斜煌斑岩)、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副长石二长闪长岩等10种岩石类型,与肉眼观察结果类似,均表明了该区岩石类型的复杂性(图3)。这种岩石组合分布特点被认为与成矿作用有关[9,11],因此从地质特征上判断,安妥岭地区是具有找矿潜力的。

根据岩石主量元素(表1),这些岩石多数属于碱性系列,部分属于亚碱性系列,表明了火成岩富碱富钾的总体特征。在SiO2-K2O判别图解中,多数样品落入钾玄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只有个别样品落入钙碱性系列和低钾拉斑玄武系列区(图4)。

根据安妥岭斑岩体的主量元素表1,在氧化物对SiO2哈克型图解(图5)中,随着SiO2的增加,TiO2、MnO、P2O5、MgO、TFeO、CaO相应减少,Al2O3的变化不明显,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只有Na2O与K2O随SiO2增加而增加(图5)。

图2 安妥岭矿区地质略图Fig.2 Geo logic m ap o of Antuo ling M ine

值得注意的是,样品透点实际上是很分散的,特别是K2O、Na2O、TFeO/(TFeO+MgO)随SiO2的变化,在SiO2=(65~72)wt%区段内,具有十分陡的斜率。这表明这些参数的变化与SiO2无关或关系不大,应当是强烈流体作用的结果。

Al2O3含量与SiO2的关系大致佐证了这一点。众所周知,碱金属元素具有强烈亲流体的特点,而Al2O3则强烈倾向于进入铝硅酸盐矿物中,因而在流体的作用下碱金属元素的丰度变化很大而铝氧化物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此外,高温流体可能富含铁。在安妥岭斑岩体的西南部,矽卡岩型铁矿的产出证明了这一点。以往,铁矿发育与基性岩类伴生的观察事实促使大部分矿床学家认为Fe元素可能来自岩浆,是岩浆分异作用的结果。但是,在安妥岭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产在碳酸盐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上。由于二者均为贫铁的岩石,这一观察结果为Fe元素来自岩浆流体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证据。

鉴于成矿作用对流体活动的依赖性,这样的元素变异特征也佐证了安妥岭地区具有成矿潜力的推断。正因为如此,根据安妥岭斑岩体地表矿化蚀变、化探异常、物探异常的特点,笔者推断安妥岭斑岩体深部含矿,钻探结果证实了这一设想。

2.2 矿体及矿化带特征

2.2.1 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及分布特征

图3 安妥岭花岗斑岩体的岩石类型和演化系列(底图据Midd lemost,1994)Fig.3 Rock type and evo lution series o ofAntuo ling Mine

图4 SiO2-K2O图解Fig.4 SiO2-K2O diagram

安妥岭钼(铜)矿为隐伏矿体,一般距地表十几~二十几米以下,矿体上部埋深浅。如果按0.01%为边界圈定矿化带,从地表以下十几米均构成矿化带,形态为一个倒扣的筒状体(图6)。据钻孔控制,矿化带深度可达900m。钻探表明安妥岭斑岩体为一个剥蚀较浅的岩体,斑岩型浸染状矿化和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主要发育于岩体深部400多米以下,没有受到剥蚀,因而斑岩型主矿体为隐伏矿体,根据斑岩型矿床成矿模型,其矿化深度可达几千米[12,13]。筒状矿化体由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构成桶壁,而岩体深部隐伏的矿化体构成桶顶。由于岩体接触带往往叠加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构造,因而形成大量破碎带和裂隙带,热液上升过程中沿构造破碎带和裂隙带上侵形成一些不规则的脉状富矿体,形成了不规则的接触带矿体。同时由于岩体是复式岩体,因而在早期石英斑岩体冷凝后,封闭了后期热液上升的通道,造成热液大量的富集,形成压力上升,使得岩体深部发生隐爆,形成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因此,虽然矿化带是一个倒扣的筒状,但是矿体的形态和类型还是复杂多样的,矿石类型有裂隙充填型和断裂破碎型,也有细脉浸染型和隐爆角砾岩型。

斑岩体控制的矿化带东西长度大于南北向,形成一个平面上椭圆状的矿化体。矿化带南北接触带控制的矿体向南陡倾,东西向矿体沿东西向构造断裂带造成分支状侵入脉状矿化体。岩体由南西向北东侵入,造成矿化带是一个向南西倾覆的倾斜筒状体。

赋矿岩体或矿体的产出部位如下:一是产于斑岩体深部,为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二是产于接触带的青盘岩化蚀变岩,三是产于接触带围岩的蚀变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往往是沿断裂裂隙带侵入形成脉状矿体。四是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的隐爆角砾岩中。

2.2.2 矿化特征及矿化类型

本区的地表矿化与化探异常区比较稳合,岩体南、东、北三侧的内外青盘岩化蚀变带及外接触带的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片麻岩中均有矿化。因而地表总体呈半椭圆状矿化带。但矿化带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矿化带由若干个Cu、Mo矿化体组成,总体上Cu、Mo矿化在地表较弱,深部加强。矿化带指Cu在0.1%以上,Mo在0.01%以上的蚀变带,由于覆盖和出露情况分为南北两个主矿化带,南矿化带:总长延续590m,宽60~160m,北矿化带长约640m,宽约10~220m,北矿化带还应包括岩体东北部,位于片麻岩中的Mo矿化带,距安妥岭岩体约100m处的大量岩枝发育部位。虽然地表矿化带可以分为南北两个主矿化带,但在深部矿化带联成一体,形成椭圆状不规则矿化体。

从矿化的类型上看,以钼为主,金属矿化分带性不甚明显,局部有铜矿化和矽卡岩型铁矿。矿化类型初步可以划分为四种:石英细脉型、石英网脉型、石英团块型、角砾岩型。

2.2.3 成矿阶段及矿石矿物共生组合

据野外勘查与镜下观察,矿床成矿经历了多阶段的叠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图5 安妥岭地区花岗斑岩的哈克型图解Fig.5 Huck type diagram o of porphyry rocks in Antuo ling area

图6 安妥岭钼矿10线剖面矿体、矿化带特征Fig.6 Cross section and Minera lization be lt characteristics a long p rospecting line No.10 o of Antuo ling m o lybdenum deposit

第一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早期矿化较普遍,但强度不大,矿化主要是由于斑岩体形成热液活动所致,黄铁矿在斑岩体和内外接触带普遍矿化,形成早期中细粒半自形黄铁矿星散浸染状矿化和石英。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

第二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该阶段矿化主要沿接触带或花岗斑岩体的破碎角砾岩带产出,石英呈灰白色暗灰色不纯净石英,黄铁矿主要呈半自形-他形浸染状,并且有黄铜矿、黝铜矿出现,往往沿早期黄铁矿的裂隙充填交代,辉钼矿呈浸染状。矿物共生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黝铜矿-石英。

第三阶段:石英-多金属阶段:该阶段矿化主要以细网脉状辉钼矿、黄铜矿、黝铜矿发育为特征,石英细脉发育。矿物共生组合为辉钼矿-黄铜矿-黝铜矿-石英组合。

第四阶段:针铁矿-碳酸盐阶段:该阶段以出现方解石脉为标志,矿物共生组合为方解石-针铁矿-石英。

2.2.4 围岩蚀变及分带特征

矿区围岩蚀变强,分布范围广,整个岩体及接触带的内外带蚀变明显,蚀变类型多样,活动期次较为复杂。主要蚀变有青盘岩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其次为透闪石化、石膏化、黑云母化、矽卡岩化、碳酸盐化和蛇纹石化等,从岩体内部向外接触带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各带之间是渐变的,没有截然界限。

(1)水平分带:从矿化中心向外蚀变分带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泥化-黄铁矿弱硅化带和矽卡岩带。

①钾化-硅化带:主要分布于岩体内部矿化中心地带及靠近岩体的矿化较强的部位,并有钠长石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辉钼矿化、黄铜矿化等。

②硅化-绢云母化带:在钾化-硅化带的外侧,富铝岩石在中低温条件下,热液交代形成硅化-绢云母化为主的蚀变,同时经常伴随黄铁矿化。

③青盘岩化带:地表呈半环状发育于安妥岭岩体南、北、东接触带,宽度20~100余米,由于近东西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活动,伴随有局部强烈破碎,形成大量角砾状青盘岩。主要蚀变矿物有绿泥石、绿(黝)帘石、透(次)闪石、石英、绢云母、方解石、黄铁矿等。目前来看,花岗闪长斑岩在接触带附近分布有数层岩枝侵入,因而在地表岩体南北两侧各分为两层青盘岩化蚀变带。岩体北侧蚀变带出露长度160m左右,宽近百米,南侧出露长度约580m,宽度约10~180m,东端向南东转与北带相连。

④高岭土化、黄铁矿化弱硅化带:分布于岩体外围四周,是岩体的最外侧的蚀变,范围涉及到岩体南北距接触带几百米范围,南部强度及范围都大于北部,伴随岩石的破碎及弱绿帘石、绿泥石化,局部见碳酸盐细脉。整体走向近东西横贯全区。

⑤矽卡岩化带:分布于矿区西南角与大理岩夹层接触部分。

(2)垂向分带:垂向上也表现出明显分带性,自下而上分为以下几个带:

①硅化-钾化带:主要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辉钼矿化。伴较强的钼矿化,为本区主要赋矿岩体,是岩体内接触带和岩体斑岩型矿化的主体。埋藏较深。

②硅化(绢云母)-青盘岩化带:在硅化钾化花岗闪长斑岩之顶部,原岩是花岗闪长斑岩。青盘岩化与硅化-绢云母化呈过渡关系。为本区主要赋矿蚀变岩,亦埋藏较深。

③青盘岩化(硅化)带:在上个带上部,从460m到地表广泛分布,是岩体外接触带主要蚀变类型,该带之原岩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穿插于其中的岩枝,岩石强烈破碎,并发育有角砾岩。裂隙极为发育。

④硅化(钾化)黄铁矿化带:在青盘岩化之外侧,发育于蚀变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之中。该蚀变带发育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靠近接触带部位,二是构造破碎或层间破碎带发育,三是深部有隐伏岩体或在含矿岩枝旁测。这个带的发育伴有较强钼矿化。

根据垂向分带可以判别接触带空间分布和矿化强弱变化的趋势。同时也是找矿的很好标志。

3 安妥岭斑岩体与成矿的关系

安妥岭花岗斑岩体是一个复式杂岩体,同时也是一个剥蚀较少的含矿岩体,在岩体顶部是不含矿的石英闪长斑岩体,由于热液上升到浅部,上部岩体已经固结,所以造成压力增大,岩体内部发生隐爆,形成隐爆角砾岩,同时在隐爆角砾岩中及岩体深部形成隐爆角砾岩型矿化和浸染状矿化,而在靠近岩体的边部接触带热液沿接触带和构造带上升,并在接触带和断裂带中形成脉状和细网脉状矿化。因而接触带的矿体发育比较浅,而岩体中心矿体要深(图6)。由于含矿热液多起脉动造成了多期成矿的特点[14]。

对不同类型矿化的关系通过以下模型来描述其之间的关系,理想情况下,刚刚侵位的岩浆体可能是均一的,尽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时,所有位置的流体都可以从岩浆体中分离出来,并具有相同的上升速率,如上所述,随着熔浆-流体分离过程的持续进行亦即流体的相分离(深部和浅部不同),将会出现流体运动速率的差异并导致某些层为流体“缺失”,因而其固相线温度升高,开始固结过程[15];另一些位置则是流体聚集,导致固相线温度下降,已晶出的晶体备再吸收。因此,这一过程导致岩浆的分层,形成成矿元素韵律式分布的斑图。流体在“固化层”下部聚集,其对“固化层”的撞击力越来越大。这种流体超压可以阻止深部流体的相分离,暂时缓解流体对上覆“固化层”的撞击力。当流体压力足够大时,可能冲破“固化层”的阻力继续上升,“固化层”出现压力窗,同时诱导旁侧的流体向压力窗集中,减小相邻“固化层”的流体压力使其得以保存下来。如果从下面上来的流体流足够多,其对上覆“固化层”的压力足够大,流体流甚至可以连续冲破多个“固化层”,形成一个较大的流体通道。只有遇到更强大的“固化层”时,流体的运动才会停止。同时,也可能导致该“固化层”的底部破裂,产生微细裂隙和爆破角砾岩。爆破作用有效减低了流体对上覆“固化层”的压力,将使岩浆体的内应力重组。这时,含矿流体将充填在这些自生长裂隙中,或者成为角砾的胶结物,形成细脉状矿石或角砾状矿石。结果,原来被禁止的流体相分离过程将继续进行,重新聚集流体压力,重复上述过程。如果有新的流体注入,这个过程更将再度发生[15]。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浆体上部的固结程度将越来越高,统计上随深度减小。因此,后续爆破作用发生的位置将向深部迁移。如果这种爆破作用涉及到先前曾经爆破的岩(矿)石,将使后者叠加新的微细裂隙或爆破角砾岩,因而形成网脉状矿化。由此,网脉状矿化应当发生在比细脉状矿化更深的部位,并可能叠加浸染状矿化[16]。

如果含矿岩体上部的抗剪强度足够大,流体有可能在深部突破岩浆体的圈闭进入围岩中,安妥岭的情况可能就是这样。安妥岭石英花岗闪长斑岩是一个“塞子”,阻挡了深部流体的上升,而接触带是一个薄弱部位,导致大量流体沿接触带或者断裂裂隙带涌入,形成脉状矿体。

斑岩型钼矿具有典型的斑岩型蚀变分带特点,在安妥岭岩体地表和深部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完整,反映了含矿岩体热液活动的特点。

区内北北东向乌龙沟深断裂带次级断裂、北西向断裂与近东西向基底断裂交汇处是安妥岭花岗杂岩体上侵的主要通道,而东西向断裂控制了杂岩体的长轴展布方向、形态。首先上侵的石英斑岩形成岩体的顶部,固结后,花岗闪长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的上侵被封闭在已固结岩体的下部,因而造成热液压力无法释放而引起岩体的隐爆,形成隐爆角砾岩,并由于压力释放导致矿物质沉淀,形成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体和热液浸入角砾岩型矿化体。而在两侧形成厚度不等的震碎角砾岩、碎裂状岩石等。

杂岩体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体结晶作用后期,沿接触带上升的含矿热液一部分形成矽卡岩型磁铁矿,一部分沿接触带边部的断裂带和裂隙带形成细、网脉状辉钼矿。与此同时由于接触带深部富含挥发分的高压热流体(主要是水、NaCL等),因外压突然降低,能量迅速释放发生爆炸,引起附近岩石强烈破碎,又经热液矿物胶结,形成隐爆角砾岩。同时随着温度的下降,流体变成气水溶液,成矿物质相继沉淀。交代并胶结了岩石碎块、碎屑,形成含矿的热液侵入角砾岩。因此隐爆角砾岩和断裂是导矿构造,热液侵入角砾岩是容矿构造。

4 结论

安妥岭钼矿是斑岩型钼矿,安妥岭含矿岩体是一个复式杂岩体,杂岩体岩石多数属于碱性系列,部分属于亚碱性系列,显示富碱富钾的总体特征。成矿至少分四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多金属阶段,针铁矿-碳酸盐阶段。反映了多期热液活动和多期成矿的特点,杂岩体形成的多期性与矿体的形成是相关的。安妥岭岩体蚀变分带明显,青盘岩化带、泥化-黄铁矿弱硅化带和矽卡岩带发育,是典型斑岩型蚀变的特征,也是寻找斑岩体隐伏矿的重要标志,多组脉岩发育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1]芮宗瑶,张洪涛.试论中国斑岩型矿床系列[J].地球学报,1986,8(3):89-100.

[2]陆树文,张强,胡瑞刚,等.河北涞水安妥岭钼矿勘察报告[R].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2007,1-97.

[3]马国玺.河北涞源大湾锌钼矿床地质特征[J].华北地质矿产,1995,10(1):64-76.

[4]汤中立.中国的小岩体岩浆矿床[J].中国工程科学,2002,4 (6):9-12.

[5]汤中立,李小虎.两类岩浆的小岩体成大矿[J].矿床地质,2006,25(Z1):35-38.

[6]行英弟,李福顺,顿拥民等.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铜矿地质物化探综合普查报告[R].华北有色金属地质勘探公司五一九物探大队,1988,61-65.

[7]万天丰,王亚妹,刘俊来.中国东部燕山期和四川期岩石圈构造滑脱与岩浆起源深度[J].地学前缘,2008,5(3).

[8]罗照华,邓晋福,韩秀卿.太行山造山带岩浆活动及其造山过程反演[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124.

[9]罗照华,卢欣祥,王秉璋,等.造山后脉岩组合与内生成矿作用.地学前缘[J].2008,15(4):1-12.

[10]Middlemost EAK.Naming materials in the magma/igneous rock system[J].Earth Science Reviews,1994,37(3-4):215-224.

[11]罗照华,魏阳,辛后田,等.造山后脉岩组合的岩石成因-对岩石圈拆沉作用的约束[J].岩石学报,2006,22(6):1672-1684.

[12]李会凯,乔增宝,韩亮,等.冀西安妥岭斑岩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浅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9,25(9):20-25.

[13]侯增谦,杨志明.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岩浆热液系统和成矿概念模型[J].地质学报,2009,83(12):1779-1817.

[14]罗照华,莫宣学,卢欣祥,等.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分析与野外证据[J].地学前缘,2007,14(3):165-183.

[15]毛景文,李晓峰,张荣华.深部流体成矿系统[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365-378.

[16]毛景文,谢桂青,张作衡,等.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J].岩石学报,2005,21(1):169-188.

Abstract:TheAntuoling porphyry body is located in themagmametallogenic beltoof the Northern Taihang Mountains.A largemolybdenum deposit is discovered w ith good geological condition oofm ineralization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it now.It is a compound porphyry body in which quartz porphyry is in top core and granodiorite-porphyry andmonzonite granite-porphyry are surrounded it.The characteristic oof ore-bearing rock is rich in alkaliand potassic elements.W ith increase oof SiO2,Na2O and K2O increase.The compound porphyry body controls themineralization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M ineralization zone appearsan inverted irregular cylinder.Contact zone oof the porphyry body and thewall rocks oforms ofaults and ofissures ofilled w ith vein ore bodies.The deep rock isw ith cryptoexplosive brecciam ineralization and contam inatedm ineralization.The depositbelongs to porphyry type deposit.Them ineralization altered zone is obvious,ofrom the center to outward as potassium-siliciofied zone,siliciofied-sericited zone,propylitization zone,argillized-pyrite weak siliciofied zone and skarm zone.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uoling Mo depositand the compound porphyry rock is oof big importance ofor prospecting porphyry-typeMo deposit in theAntuoling Mo depositand Taihang Mountainsmetallogenic belt.

Keywords:Antuoling porphyry body;geologicalcharacteristic;metallogenic bell;Antuoling Mo deposi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e-Bearing Rock and Antuoling M o Deposit in LaishuiCounty,HebeiProvince

GUO Peng-zhi,FAN Bing-hong,XIAO Cheng-dong,SHEN Li-xia
(Tianjin North China GeologicalExploration Bureau,Tianjin 300170,China)

P618.65

A

1672-4135(2012)03-0167-09

2012-07-20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安妥岭钼矿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KY2008-2)

郭鹏志(1971-),男,河南商丘人,高级工程师,2007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地质找矿方面工作,Email:tjpengzhi@126.com。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角砾岩含矿斑岩
山东五莲七宝山长老庄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找矿指示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煌斑岩的研究进展
滇中黑箐角砾岩型铁矿床特征及成因
平山县秋卜洞银矿区隐爆角砾岩型矿床地质特征简析
新疆卡特巴阿苏金矿床含矿岩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简析
河北省非金属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含矿建造划分
内蒙古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浮选试验
黑龙江鸡东金场沟铜钼矿控矿角砾岩筒构造研究及其找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