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目标与实施路径

2012-09-15黄海燕

体育科研 2012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优化结构

黄海燕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目标与实施路径

黄海燕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重点难点、目标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难点是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目标是体育产业增加值4 000亿、从业人员400万,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3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所占比重超过80%,体育用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体育类上市公司数量超过30家;具体实施路径有: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促进社会投资体育产业、提升体育新产品研发能力、促进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等。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原则;目标;路径

所谓体育产业结构是指体育产业各种经济成分、各部门、各地区,以及经济活动的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体育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合理的产业结构既是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该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仍是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必须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因此,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既是实现我国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增长的必然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在“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综合定量与优化分析”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重点、难点、目标和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1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正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与此同时,影响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阻碍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有制结构方面。尽管从总体而言,我国体育产业所有制结构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良好格局。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库中剥离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表明:无论是在机构个数还是从业人数上,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了主体地位,比重高达69.09%和75.48%。但同时,体育产业的核心领域体育服务业中,国有和集体经济性质的单位所占比重仍较大,尤其是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和体育组织管理活动,其国有和集体经济性质的单位比重高达68.4%和51.8%。

第二,行业结构方面。体育用品业发展势能最大。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1 692.48亿元,占体育产业总数的76.23%;吸纳就业人员259.4万人,占总数的77.0%。体育服务业规模较小,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偏低。2010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432.26亿元,仅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总量的19.47%。从国外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看,体育产业发达程度越高,体育服务业的所占比重越大。目前,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均超过了体育用品业。但从以上数据看,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增加值与体育用品业相比差距较大。由此反映出,我国体育产业行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第三,组织结构方面。体育产业中政府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职能定位不清,有机联系不足,缺乏整体合力。政府部门控制着诸多优质体育资源,其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较为严重;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运行规范化有待加强,尚不能够充分履行沟通联系、协调、服务、行业自律和监督等职责;诸多体育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效率较低,部分企业未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作,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第四,区域结构方面。体育产业呈现出显著的东、中、西部梯度发展格局,区域结构严重失衡。据全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东部地区五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33.2亿元,占被调查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总数的90.18%;而中、西部地区10个省市(其中中部地区5个省市,西部地区5个省市)体育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不超过10%,特别是西部地区,仅有3.11%。

第五,层次结构方面。据全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核心层所占比重为15.37%,外围层占3.56%;相关层占81.06%。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各层次发展很不均衡,核心层所占比重明显偏小。此外,体育产业各层次之间关联性效应也不明显,完整的体育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第六,市场结构方面。由于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进入体育市场,截至2008年,我国体育产业机构38 578家,总产出5 118.73亿元。与此同时,我国体育市场结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市场竞争程度不断提高,不仅覆盖了民营体育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而且向全国范围内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体育企业扩散;竞争层次也由过去市场规模较大的体育用品业、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到竞赛表演业和体育中介业。此外,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还表现出过度竞争和行政垄断并存的局面:一方面,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发生;另一方面,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中介市场则表现为过度的行政垄断现象,优质的体育赛事和运动员资源绝大部分都由政府掌控,社会力量很难直接从市场获取。

第七,产品结构方面。尽管目前体育市场上,体育产品的供给较为丰富,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消费需求,但体育产品内部发展尚不平衡,仍以有形的体育产品为主,无形的体育服务供给还有待加强。此外,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各业态的产品还没有形成相互交织、齐头并进的完整体系,体育用品与体育健身休闲产品以及体育竞赛产品的关联程度还较低。

第八,人才结构方面。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我国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体育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在工商企业的体育人才较为缺乏;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体育产业人才中“懂体育的不懂经营管理,懂管理的不懂体育”的现象还十分突出,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精通国际体育市场和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短缺。

2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2.1 坚持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发展重点的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全国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任何地区或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快速发展,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因此,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必须立足于区域的资源禀赋优势,在此基础上从地区的产业优势、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等方面出发,合理选择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并坚持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把本地区的体育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做大做强。

2.2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的原则

长期以来,我国用于发展体育事业的资源基本上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由政府来进行配置的。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过很大作用,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也造成了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理不顺,造成了政府办体育的问题较为突出,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较为普遍,体育资源配置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市场机制在配置各项体育资源方面的基础地位,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清除各种阻碍市场发挥作用的因素,调动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使体育产业各领域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市场主体的微观经济行为自发地实现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

2.3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加速的转型以及人们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体育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在进行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时,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尤其是在确立体育产业发展重点时,必须认真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选择那些不仅在本地区具有优势,而且未来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产业领域进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市场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体育产业的市场主体随时对体育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分析,从中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及时进行调整,这时,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做好市场信息的搜集工作,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生产,实现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

2.4 坚持树立产业集群意识,促进产业聚集的原则

近年来,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但“小而散”的状况成为阻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因此,在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时,树立产业集群意识,以“集群化”思路来规划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布局很有必要。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选择重点领域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相关产业集聚的条件;第二,对于本区域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体育产业,在进行重点布局的同时,也要注重与该产业相配套的各上、下游产业的布局,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5 坚持产业关联发展的原则

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重点产业的发展是关联的。重点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发展会促进重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内容上看,体育产业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以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传统体育产业与新兴体育产业的互动结合。因此,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要坚持产业关联发展的原则,既要注重产品之间的关联、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关联,更要注重产业之间的关联。

3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难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重要时期,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将“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作为未来几年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有好又快发展的11项主要任务之一。就体育产业结构本身来说,它是指体育产业各种经济成分、各部门、各地区,以及经济活动的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由于产业之间的联系是广泛而复杂的,因此考察体育产业的结构也应是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一般而言,对产业结构的考察均从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等产业结构形态深入展开。

为了找出“十二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难点,对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从事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学者、实务领域专家以及分管体育产业领域政府官员进行了调查,从体育产业的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层次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人才结构8个产业结构形态中,找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及面临的难点。本文共计发放专家问卷50份,回收问卷48份,其中有效问卷47份。被调查者要求分别从未来5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对体育产业结构的8种形态依次排序,重要性最强和难度最大的排第1位,重要性最弱和难度最小的排第8位。

为了对未来5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排序,本文对专家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赋值,排名第一的赋值“1”,排名第二的赋值“2”……,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计算出了所有专家针对每一个体育产业结构形态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未来5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依次为市场结构(2.8 9)、行业结构(3.2 2)、所有制结构(4.07)、产品结构(4.33)、组织结构(4.63)、层次结构(4.89)、人才结构(5.81)、区域结构(6.04);难点依次为所有制结构(3.11)、市场结构(3.89)、行业结构(4.07)、组织结构(4.53)、产品结构(4.56)、人才结构(4.93)、层次结构(5.30)、区域结构(5.33)。在优化重点中排名前三位的体育产业结构形态,即市场结构、行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又是优化难点中排名前三位的产业结构形态,只是排序有所不同而已,这说明,“十二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任务非常艰巨,必须要尽快对核心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找出其中的体制性硬核,并有的放矢地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才有可能圆满完成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有关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

表1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和难点的专家意见一览表Table Ⅰ Expert Viewpoints of the Focal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Optimizing China’s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关于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重点和难点的排序只是针对“十二五”期间的,排名靠后的,并不代表它就不重要,就不是难点。例如合理布局我国体育产业的区域结构也非常重要,但是针对“十二五”期间来说,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现阶段发展体育产业更重要的任务是鼓励发挥各省市的积极性,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因此,体育产业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在这一阶段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但是随着我国各省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省市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将逐步加剧,届时体育产业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将会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之一。

4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就会使优化工作陷入盲目,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不良后果。要制定明确的优化目标,就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在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积极性,利用价值规律(主要是竞争规律和价格规律)来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所谓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配置,推动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发展的过程。因此,从一般意义上看,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要实现体育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最终实现体育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体育产业结构从低度水准向高度水准发展的动态过程,其核心是体育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高加工化和高附加值化的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产业结构比例的高度化和体育产业结构水平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它表现为体育产业结构发展由第二产业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占优势逐渐向第三产业的体育服务业占优势转换,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顺次转换,由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向高附加值产业转换,由制造初级产品占优势的产业逐渐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占优势的产业转换。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体育产业结构从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配置资源,协调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使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其核心强调体育产业各部门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产业结构的协调和体育产业结构的均衡两个方面。体育产业结构的协调是指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互补能力,主要表现为体育产业各部门间相对地位的协调、发展素质的协调、关联关系的协调、主导产业交替演变的协调和供求结构的协调等方面。体育产业结构的均衡是指体育产业部门之间要保持发展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它主要表现为体育产业各部门间增长速度的均衡和各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均衡。从两者相互统一的角度看,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和前提,而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方向。

当然,实现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目标是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长期坚持的目标,但就“十二五”而言,我们认为,这一阶段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目标就是要在短时期内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力争实现《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的3个任务,即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体育服务业,大力培育体育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体育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体育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素质,提升体育产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在这个前提下,使体育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促进体育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围绕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难点以及“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3个任务,本文运用小型会议法和专家访谈法,最终选取了5个考量我国“十二五”时期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了具体的目标(见表2)。

表2“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及目标Table Ⅱ Indices and Target for Optimizing China’s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in the period of “12thFive-Year Plan”

5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路径

选择正确、有效的实施路径是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重点。本文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路径问题进行了探讨,有超过50%的专家认为“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促进社会投资体育产业”、“提升体育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和“促进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十二五”时期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主要路径(见表3)。

表3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路径专家咨询结果一览表Table Ⅲ Result of Expert Consult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Ways of Optimizing China’s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5.1 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与体育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不相配套的矛盾已成为“十二五”时期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结构,首先要建立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其核心是理顺政府和体育企事业单位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政府从直接办体育向主要管体育转变,从以管理国有体育单位为主向加强对全社会体育管理转变,从直接管理体育单位向管理行业转变。政府管理体育,主要是管规划布局、法规政策和规范市场秩序。经营性体育单位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管理机构在政府指导下形成行业自律,建立体育管理社会化的有效机制,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覆盖面。其次,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合理划分有关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减少和下放具体审批事项,推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社会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管理手段转变,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央和省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加强行业监管上来。市、县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着力抓好体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强化行政执行和执法监管,面向基层群众做好公共体育服务。

5.2 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

体育服务业在我国体育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尚不成熟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是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路径。

首先,应营造体育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具体措施包括:(1)加快推进体育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体育服务业标准体系;(2)规范体育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体育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3)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抓紧培训一批懂管理、善经营,通晓国际营销案例,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体育服务业人才队伍;(4)充分认识建立体育服务业统计体系的重要性,加快体育服务业统计制度建设,正确引导和激励体育服务业加快发展。

其次,应将各类体育服务业列入鼓励类服务业指导目录,加大税费优惠幅度:(1)对政府鼓励的新办体育服务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2)对体育服务企业所需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对体育服务企业特别是结合环境改造,使用荒地、滩涂等开发建设的经营性体育场所,在土地使用税上给予一定的优惠;(4)对体育服务业的水、电、气、热等能源费用方面实现与工业同价。

5.3 促进社会投资体育产业

尽管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对社会投资的限制较少,且体育用品业、体育健身休闲业等均以社会投资为主。但由于我国体制不顺、资源垄断、赚钱效应不明显等诸多原因,社会资本介入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领域的比例还较低,这是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加大对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生产体育用品,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及健身设施,从事体育健身、竞赛表演等活动,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良好格局,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5.4 提升体育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

提升体育企业的研发能力是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了提升体育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首先,要积极推进大型体育企业建立专业化的技术研发中心,对于已建技术研发中心并具备条件的大型体育企业,要按照地方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有关规定,积极支持申报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其次,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大型体育骨干企业承担或参与体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要推进大型体育企业瞄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行业技术服务中心,推动技术进步;第四,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中小企业自建研发中心,促进体育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促进产学研联合建立体育产业研发机构。

5.5 促进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相关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促进我国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应从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入手,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一是强化创新驱动。探索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重视和鼓励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交叉部分的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共性技术平台;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消除部门限制和地区分割,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建设组织载体。根据体育产业优化的方向和产业关联的性质,培育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并支持、鼓励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通过混合兼并、战略重组等形式,组建新的产业融合发展的企业集团;四是营造制度环境。适当放松产业规制,建立顺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规制,为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C],2010.

[2]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C],2011.

[3]黄海燕,杨丽丽.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综合定量与优化分析[J].体育科学,2011(11):1-9.

[4]张林,黄海燕.我国体育产业的回顾与展望[J].运动,2009(3): 2-4.

[5]张林,黄海燕,王岩.改革开放3 0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4):1-5.

[6]张林,陈锡尧,钟天朗等.我国体育产业未来5年发展构想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6(7):13-19.

[7]陈林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政策选择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3):75-82.

[8]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5):46-56.

[9]郭胜. 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与措施[J].财贸经济, 2003(4):18-20.

[10]石岩,舒宗礼,刘华冰.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体育学刊,2007(5):45-48.

[11]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编著.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

[12]黄海燕. 和谐共赢:体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J].体育科研, 2011(6):1-3.

[13]黄海燕. 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上海体育产业发展[J].体育科研,2011(2):19-22.

(责任编辑:陈建萍)

Principle, Target and Implementation Ways of Optimizing China’s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HUANG Hai-ya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in the period of “12thFive-Year Plan” and the principle, focal and difficult points, target and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of optimizing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the period of “12thFive-Year Plan”, the focal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optimizing China’s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lie in sports industry’s market structure, industry structur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The target is to increase the value of sports industry to 400 billion and increase the people of engaging in the industry to 4 million. The increased value of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occupies a proportion of more than 30%. The increased value of non-public-ownership economy occupies a proportion of over 80%. R&D investment in sporting goods industry reaches 0.6%. The number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sports category is more than 30. Th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include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ports administrative system, further developing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encouraging the social investment to sports industr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sports products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with other relevant industries.

sports industr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inciple; target; way

G80-05

A

1006-1207(2012)04-0035-05

2012-07-1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87SS11095);2010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

黄海燕,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

上海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8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优化结构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论结构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