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术

2012-09-14

同学少年·作文 2012年3期
关键词:伐木工人文王小病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明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声名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能看到我在病人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做手术等,便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而使我的名气响遍全国。

★朱小蕊:扁鹊的大哥败就败在“出手太早”,连病人自己都还没有生病的感觉,他却冲在最前面,结果受累不讨好。

★宫慧彤:大病都是由小病发展而来的,小病发生之前也会露出一些端倪。发现得越早,问题越小,解决起来也越容易。所以,事后解决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防患干未然。

★孙博雅:“治大病”如疾风暴雨,响动很大,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瞧小病”似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容易被人忽视。生活中,我们既需要像扁鹊那样能“治大病”的名医,也离不开如扁鹊的兄长那样“瞧小病”的默默奉献的医生。

★常队轩:扁鹊不愧为一代名医,不仅医术高超,人品也很出众。他这样说只是一种谦虚的表现,并非他的医术真在两位兄长之下。可见,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鲍炜然:论医术,扁鹊不见得比两个哥哥高明。论表现自我,两个哥哥自然比不过扁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身怀绝技也要善于表现,才能功成名就。

★笨笨熊:扁鹊兄弟三人说不上谁比谁的医术更高明,三人各有所长,各自适合治疗不同程度病惰的病人,可谓“术业有专攻”。

★岳晟:扁鹊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他高明,名望却远不及他。可见,名声并不能代表实力,所以我们不必太在乎是否为别人所了解,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

★洒脱心情:魏文王提出这样的问题可谓居心叵测,他原本想要挑拨离间,没想到扁鹊四两拨千斤,既肯定了两位兄长,也没有贬损自己:既让文王无话可说,又给自己留下美名,全胜而归。

★赵琨:世人以为扁鹊的医术最为高明,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个故事启发我们,看待事物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只凭表面现象做出的判断,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

下期素材:土著的“本能”

一队伐木工人进驻高山林区。由于山上的气温与平地相差极大,又得随时提防因大雨而造成的山洪暴发,他们一直非常关注天气的变化。在林场的日子久了,伐木工人和当地的土著渐渐熟了,他们发现,土著有一种特殊的本能,即能准确地预测天气,只要土著断言明天不会下雨,第二天就必定是晴朗的好天气。从此以后,伐木工人不再收听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改为向土著请教天气的变化,而土著也不厌其烦地每天准确预报。伐木工人对于土著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本能非常佩服,直到有一天,土著告诉他们,再也无法预报天气了。伐木工人大为诧异,问道:“为什么?难道你们的本能在一夜间全都失去了?”土著严肃地回答:“收不到了。”伐木工人更是诧异:“什么收不到了?”土著说:“我们族里有一部收音机,天线昨晚被小孩儿弄断了,什么信号也收不到了。”

猜你喜欢

伐木工人文王小病
价值连城
文王《诗经·大雅》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最后一棵树
思齐
小病素,大病饿
小病素,大病饿
闲趣一刻
我是一棵大树
宝宝1岁内的“小病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