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学专业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12-09-13卞戎戎

四川建筑 2012年6期
关键词:建筑学环节我院

陈 瑜,卞戎戎,付 悦

我国建筑学专业的教育目标之一是把学生培养为“合格的职业建筑师”,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与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接轨而设置的国家注册建筑师考试制度。数据显示,我国学生本科毕业后通过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平均年限为5年以上,远高于欧美学生的年限;并且学生拿到建筑师证书后可以独立执业的比例也远低于国外显示的同期数据;这显示着从我国学校知识素质培养到职业应用的教育过程中某种衔接的缺失。为了紧密跟随世界建筑业发展的步伐,实现多目标转型的人才培养,如何合理设置现行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值得教育人员深入研究。

1 现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表1 建筑学院校传统的教学实践计划体系

我国开办建筑学专业的历史很悠久,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办建筑学专业的国内高校开始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表1是国内大多数建筑院校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一般是一条由“建筑设计课程训练”,“校内各学科实验”,“校外生产实习”,“部分专题讲座和项目现场调研”组成的单向直输链式体系。如果仅着眼于“实践”的狭义理解,看似已罗列了较多的实践教学手段。但是如果把实践教学体系看成是一项由多因素组成和制约的系统工程,则可发现这种传统直输式实践教学体系在设计思路和教学实施上的诸多不足,具体如下。

1.1 总体设计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是一项包涵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仅用一系列的教学输入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系统中的“显象输入”环节。而完整的系统工程,还包括清晰的目标定位,“隐象输入”环节(建筑结构、物理、设备等其他课程的配合),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时监控,校内外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及信息收集后的后续改进等诸多环节。

1.2 单项环节缺乏深入性

(1)建筑设计课程环节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脱节。建筑设计作为贯穿整个建筑学专业培养周期的主干课程具有其特殊性,目前国内建筑学训练基本上沿用了欧美学院派的由初步认知→小设计→分类建筑设计的由简到繁的教学模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建筑方案设计能力,但也导致学生偏颇的认为唯有设计课才是真正的主干课程,只专注于设计的空间造型和布局构思,而忽略其他联系课程的学习,因而在设计中体现出结构布置不合理、消防设置错误、设备环节薄弱等问题。

(2)建筑实验环节的关联性、整体性不强。各学期的实验相对独立分散,实验课程的培养时间较为充足,却无法结合整个培养周期承上启下地成为有机的培训整体;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点”上,却不能集“点”为“面”,不能很好地完善学生系统性的实践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简单模拟教师的演示或单纯按照被告知的要求进行操作,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

(3)校外实践环节中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合作关系多停留在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训,缺乏对学生的指点与监督;而学生只停留在参与上,缺乏责任感与主动感,双方合作关系松散,合作双方根据自身需要形成松散的非固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双方承担义务的意识较弱[1]。

1.3 实践教学的定位不准确

实践教学的定位不仅仅是培养能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和运用能力,确切地说,是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即依托学科专业平台,注重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强调学生能够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2]。所以实践教学需要同时着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1.4 教师的实践能力滞后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另一个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完备的工程实践经验。但现阶段国内高校引进实践教学教师的原则,多强调高学历、高职称等因素,而忽视对实际工程经验和技术能力的要求,往往导致引进的教师理论积累深厚,而实践能力相对欠缺。

2 系统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长期教学环境中不足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发现如何客观公正且全面地评价现行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完善该体系机制的内在要求。在做了上述大量分析和调研比较后,我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出了如下的整改与尝试。

2.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

实践教学体系是个动态的系统性“过程”,它不是简单的“教学输入”和“教学输出”的单向流程,而是一个可以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改进步的上升螺旋型流程。如图1所示,我院用系统的方法构成了一条由“多方位教学输入”、“过程动态监控”、“结果实时反馈”、“循环修改调整”组成的可调环链式方案。

图1 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调环链式方案

2.2 深入设计单项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设计课程方面:建筑学是集艺术、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多元综合性学科,各学科之间有着看不见的共同作用,只有全面掌握综合知识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灵感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正如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的灵感来自物理领域的“泡沫“理论一样。因此我院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重艺轻技”的现象,作了大量技术课程和设计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3]。如引进德国、美国在实践教学中普遍采用的项目教学法。设计某实际综合项目,把学生分成小组后由几个学科的教师联合进行指导,需综合各学科知识方能完成课题。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了各学科的联系与配合,体会到建筑设计真正是各专业融合聚集的结果。

(1)实验环节方面:我院从整体着眼,统筹安排联系密切的实验环节,由易入难,最终学生发现所有的实验环节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验要求上,只明确大方向,没有具体细节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按照基本原理去构筑不同作品,变验证性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另外,若遇有学院承接的重大科研项目,也安排本科生参与,使学生在一个较高的起点认识和了解所学学科的前沿和进展,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4]。

(2)企业合作方面:我院先后与水晶石数字科技公司、南京建筑工程学院设计研究院、银发地产公司等单位签订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协议书,积极收集双方反馈信息,审视实践环节培养上的不足。同时,提高学院自身科研水平和投入力度,为企业提供必要的科研支撑和帮助,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使双方自愿长期合作,加强企业参与的责任感。另外模拟德国的FH模式,聘请企业第一线的专家来学校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指导设计流程。

2.3 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以竞赛促创新,鼓励学生参加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和改造设计等竞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很好地解决创造性思维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具体问题及技术对设计的制约和支撑,我院尤其注重全员参与,鼓励大部分学生参赛。历年来,我院学生在Revit杯大学生建筑竞赛,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竞赛,Autodesk杯全国建筑设计等竞赛中,均取得不俗成绩。

2.4 培养师资队伍

我院针对本院高学历年轻教师较多的特点,安排年轻教师有计划的分期分批去设计院、国内外兄弟院校进修;聘请德国、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外优秀教师交流合作,使年轻老师从多方面加强实践能力,并及时掌握最新建筑领域的科研成果。

3 实践教学体系的其他细节

3.1 用ISO 9000族标准质量体系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有严格科学和规范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而目前被各国所广泛接纳的质量管理标准就是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我院对照ISO 9000族标准的各个要求,制定了《工程实践能力的质量管理和评价条例》,构建了责权明确的多重管理文件系统,如学生评教、自我评价、校外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考核等文件,严格从规则上定性定量把握实践教学的进展与改进。

3.2 工作室制度的引进

参照日本教学模式,由学科教授和精英教师组成了研究设计单元,有别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单元,利用教师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社会资源,在高年级学期中让学生自愿参与到前沿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实际大型工程的深化中来。

同时结合国内高校提倡实施的导师制,把以往硕士的导师制引入本科教学中来。要求教学、科研能力丰富的教师用其丰富的经验对本科生的学习计划、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实现建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促使学生选择自身兴趣所在的课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3.3 虚拟实践的引进

少数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已开始采用虚拟实验室手段,用高端的数字技术展示拟建工程的多层次虚拟模型,仿真显示建筑竣工效果等。我院也加大教学实践投入,建设完成了VR虚拟实验室,学生可选择不同路径模拟进入建筑内部;也可观察周边环境、配套设施、小区规划等情况。事实证明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远比空洞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而这种开放性的主动观察与传统的被动观看比较有质的差别。正如班杜拉所言:“事实上,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及其结果而发生”[5]。

4 小结

近年来许多建筑院校为了培养合格的创新应用型建筑学专业人才,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上都在做很多的探索与研究。多年教学实践表明,我院所采用的可调环链式实践教学体系完全适用于建筑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1] 程建芳.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55

[2] 王钟箐,胡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56-58

[3] 陈瑜.结合建筑设计与构造教育的整合谈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2009(11):67-70

[4] 朱旻昊,周仲荣.建立本科生科研和工程实践体系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37-40

[5]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84

猜你喜欢

建筑学环节我院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