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格足球哲学的终结
2012-09-12李桐
李桐
在依稀已有凉意的仲夏英伦,英超烽火重新燃起。新赛季还有一些旧情绪挥不去,比如“枪手”的球迷一边打包双黄蛋,一边遥望老特拉福德球场里那碗新鲜的卤肉饭,然后暗自咽下苦涩的口水。
诗人艾略特描摹暮冬初春时刻的英伦,曾留下“四月,是残忍的季节”这样的名句,但对阿森纳来说,八月,才是残忍的季节。因为对于阿森纳,八月,意味离别。
有一则段子容易让非阿森纳球迷笑到泪喷,但也会令阿森纳的球迷更加黯然神伤。
阿森纳对红牛。斯泽斯尼:“队长,别射门!”亨利:“哦……”阿森纳对巴萨。斯泽斯尼:“队长,别射门!”法布雷加斯:“哦……”阿森纳对热刺。斯泽斯尼:“队长,别射门!”加拉:“哦……”阿森纳对曼联。斯泽斯尼:“队长,别射门!”范佩西:“哦……”阿森纳对曼城。斯泽斯尼:“队长,别射门!”纳斯里:“我没当过队长!”科洛·图雷:“他喊的是我!”
阿森纳失去其实远不只是队长。最近,英国的《太阳报》列出了从2005年离开阿森纳的球星夺冠情况,在过去7年间,一共有17名出色的球员从阿森纳出走,分别效力11支球队。然后,这些流失的“枪手”一共拿到了44项冠军。在硬币的背面,是阿森纳颗粒无收只能将卖队长当成新传统的尴尬。
对待合同即将到期的范佩西的离去,阿森纳的球迷或许还可用曼联钱多人傻来聊以自慰,用一个年过三旬的玻璃前锋换回24M,大概还可看作是队史上又一笔合算的交易。但随后“宇宙宋”一头扎进宇宙队的消息却让所有人难以释怀。
阿森纳从来不缺前锋,在温格的调教下,这一足球物种仿佛特别适合酋长球场的土壤,无数年轻人,似乎只要给点阳光便能灿烂。但宋不同,自从维埃拉和吉尔伯托之后,华丽丽的“枪手”总有肾亏的隐疾。也许不用很久,我们就能发现,原来失去宋这样“可以平衡球队”的关键球员,要比失去范佩西8年磨一剑磨出来的神迹,更是阿森纳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创。
记得当年阿什利·科尔离去的时候,阿森纳的球迷为他改了一个叫做钱科尔的名字,法布雷加斯出走并非为了金钱,阿森纳球迷就为他戴上了一顶叛徒的帽子。一个人离你而去,你可以说他是叛徒,两个人离你而去,你可以说他们是两个叛徒。但连续两年出走两位核心球员,又是谁背叛了谁!
立场可以模糊意见,但数字从来清晰,自2005年起,阿森纳靠交易当打球员,获得了两亿英镑的回报。
“为荣誉而来”,加盟巴萨之后的宋不断复读,但除了亨利和法布雷加斯之外,每一个从阿森纳出走的球员,都摆脱不了钱的诱惑,哪怕口中信誓旦旦为了荣誉和理想,宋如此,温格以无限耐心陪伴了8年的范佩西同样如此。
现实终究是现实,不可能有太多的理想主义。我们不能过度指责球员对高薪的妥协,即使放眼整个英超,依旧坚守故土的不过只一个安菲尔德的伟大G8,怨只怨在足球商业化高度发达的今日,忠诚,终究不是金钱的对手。
阿森纳持续7年失血不止,最大的创口是它致命的工资结构。与其他豪门相比,阿森纳的顶薪低得可怜,但同时却是中产阶级的天堂。如此工资哲学,是反精英的,但对讲究量入为出的阿森纳来说,打破工资结构又是冒险的考量,在年复一年的蹉跎中,改变始终未曾发生,最终,阿森纳难免要成为球场的希腊。
在足球经理游戏中,初级玩家大多享受集邮一般将巨星收入囊中的快感,等到玩至中段,则该为只有靠不断发掘妖人方能体验游戏的乐趣。温格,这位足球场边的教授,他全部的阿森纳生涯,基本便是一部中级玩家的游戏史。
或许是对于自己培养新秀的自信,温格坚持在他的足球哲学里,没有人不可代替,但坚持到了一定阶段后,却成为固执。
如果说弗格森放逐贝克汉姆、范尼是为了维护绝对权威,那么温格习惯性抛售辛苦培育的成品,基本上是因为金钱,比如前面说过的阿什利·科尔,仅仅因为一万镑的加薪要求,自己拿着全英超第二高薪的温格便放弃了这位全英格兰最好的左后卫,情何以堪。
阿森纳一直以多国部队的形象示人,这曾为英超注入过国际元素,但却丢失了一支真正豪门应有的灵魂。没有归属感,何谈忠诚!从阿什利·科尔到阿德巴约再到纳斯里,一转身就翻脸,无半分情义可言。阿森纳的球迷天然以为这是球员的人品问题,但却不思考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范佩西转会至曼联,在英超时代,这是第一位“枪手”球员投身红魔,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神经,但想想阿森纳7年无冠,其实早已非曼联的等量对手,不知死忠们是否可以释然。这个夏天,温格的转入成就让阿森纳球迷欢呼教授不再恋童,但新来诸君,与阵中少年一样,又有谁堪配豪门?
阿森纳总是宣扬自己有培养新人的传统,但基本没有自己的青训体系,只有买半成品加工后赚差价的经营体系。然而今日足坛通货膨胀严重,卢卡斯、奥斯卡这样的新人动则三四千万起,温格的来料加工模式,终于走到了尽头。
最后,我在心中悄悄开出盘口:温格此生能否一亲欧冠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