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竞合模式与转移路径研究
2012-09-12孙中伟
孙中伟
(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河北石家庄050035)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竞合模式与转移路径研究
孙中伟
(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河北石家庄050035)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探讨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与转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发展水平、优势领域、目标差异、存在问题和空间布局5方面对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估;其次,构建了科研支撑基础上、政府主导与引导下的企业主体和行业协会协调的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竞合模式;最后,从环首都经济圈内的“同城”转移、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显性转移和隐性转移三方面分析了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与承接路径。研究表明: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在现有优势领域和未来发展目标方面存在显著梯度差,且三方都已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合作意愿,从而使合作成为可能;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具有共性,因此近期产业布局仍将以本地为主,竞争大于合作;河北承接京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不均衡,近期主要以北京为主,天津幅度较小。
电子信息产业;竞合模式;转移路径;京津冀
0 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指为了实现制作、加工、处理、传播或接收信息等功能或目的,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所从事的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备生产、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服务等作业过程的集合[1]。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邯郸、衡水和邢台11个地级市,陆地总面积占全国的2.25%,人口占全国的7.79%。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是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同时又囊括京津冀都市圈,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环首都经济圈、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大港的建设,其越来越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
在区域传统产业合作与转移方面研究成果较多,但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先进性且有别于传统产业,因此其合作与转移研究很少,如李燕等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2],李变花研究了新形势下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问题[3]。在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方面,杨冬梅等在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基础上,提出了互补型、增强型和公共型3种合作模式[4];孙媛揭示了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差异性[5];李冰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评价对象,提出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链最优方案是通信设备产业链,其次是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家用视听设备[6]。此外,孙中伟等从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的角度探讨了合作模式和框架问题,而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是其重要组分之一[7]。前人研究主要集中于简要分析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差异、合作模式和对策方面,成果较宏观且可操作性差,在区域差异的多角度分析、竞合模式主体与转移路径层次方面存在缺陷。本文在京津冀三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础上[8-10],较为系统地研究其发展现状、竞合模式与转移路径。
1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评估
(1)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虽然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但三地内部差距显著(图1)。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为2 229.1亿元,信息产业出口交货值1 148亿元,占全市工业出口的70%。2011年北京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 485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软件业务收入2 946.1亿元,位居全国第3位。电子信息产业是天津市的优势支柱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 118.3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7%。2011年天津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 173.6亿元,位居全国第9位;软件业务收入370.1亿元,位居全国第11位。电子信息产业是河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1.6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1.14%。2011年河北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71.4亿元,软件业务收入119.1亿元,二者均居全国第17位。
图1 2011年我国各省域电子信息产业业务收入情况[11,12]Fig.1 The business income of Chines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2011
(2)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领域。目前,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已在全国形成了若干优势领域。北京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集成电路、计算机等领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围绕诺基亚、京东方、中芯国际、联想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专业化分工、共生共赢的产业集群。其中,手机、液晶面板等关键产品产量稳居全国首位,计算机行业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天津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产业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经过多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新型元器件、数字视听等优势领域和手机、片式元器件、显示器、数码照相机等重点产品,建设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河北省在基础产品领域优势突出,各类元器件及原辅材料等基础产品门类齐全,液晶材料、石英晶体谐振器、三氟化氮电子特种气体等产品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位。
(3)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差异。从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看,梯度差显著。北京市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实现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集成电路、计算机、半导体照明等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空间信息、汽车电子等新兴产业,构建“软硬联动”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推进“北京制造”与“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全面对接,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天津市将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巩固通信设备、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数字视听等优势产业,壮大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集成电路、嵌入式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潜力产业,培育物联网、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光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河北将着力建设和完善太阳能光伏、通信及导航设备、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应用电子和电子专用装备等六大产业链。
(4)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都出现了若干问题,其中很多具有共性:1)产业规模问题。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规模特别是传统产业规模提升难度加大,而河北省则是产业规模偏小。2)产业核心竞争力弱。三地普遍存在研究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企业技术外生性强和根植性弱、外贸依存度过高以及“大进大出”的组装加工模式问题,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差、增值空间有限。3)产业结构不完善。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行业配套体系尚不完善,天津与河北产业则以中低端为主,高端不足。4)高端人才普遍短缺。这些共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近期仍将以内建与竞争为主,合作需求不迫切。
(5)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京津冀“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空间布局仍以本地为主,跨界合作与转移相对薄弱。在三地电子信息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北京市将结合“城南行动计划”,继续加强“一带、两区、多支点”的产业布局,即打造沿五环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构建京北和京南两个发展区,培育和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工大软件园中云计算基地、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移动硅谷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和LED产业园;天津市将围绕主要功能区重点发展,打造开发区东区和“IT三角”两大产业聚集区,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和都市工业园区,形成“两区相向发展,多极共同推动”的产业空间格局;河北将继续打造保定、廊坊(含新兴产业示范区)、邢台、石家庄和秦皇岛5个信息产业基地,并依托现有基础建设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园。在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方面,北京明确提出加强京津冀地区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拓展电子信息发展空间,支撑首都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化发展;天津提出要促进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合作,推动三地产业协调发展;河北也提出要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2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竞合模式
根据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考虑到电子信息产业的特殊性,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将与竞争并行,只是近期竞争占优,远期以合作为主。在合作初步展开阶段,其竞合模式是构建在科研支撑基础上、政府主导下的企业主体和行业协会协调模式(图2)。到了合作系统深入阶段,其竞合模式将演变为科研支撑基础上、政府引导下的企业主体和行业协会协调模式。
图2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竞合模式Fig.2 The 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de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1)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国情下,政府的主导作用表现突出,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也不例外,需要三地政府间形成强烈的合作意愿,并切实采取措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在电子信息产业外移方面,行政区划仍是最大壁垒,当产业矛盾不十分突出时,政府会尽可能地通过政策安排其在本地布局;在电子信息产业承接方面,政府在环境建设、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方面的主导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承接产业的类型、规模和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这标志着京津冀区域合作即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目前,京津冀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欠缺,尚缺乏一个国家层面的专门办公室,从而协调三地政府采取共同行动。此外,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和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尚未出台,延缓了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具体实施。今后,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政府主管部门应深入探讨合作的具体事宜并制定专项规划,力求早日取得实质性突破。随着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顺利进行,政府作用会逐渐降低,并最终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
(2)企业主体。虽然京津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需要政府主导,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企业层面,即“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才是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真正主体,只有真正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才能确保合作的成功。目前,北京吸引了很多国内外著名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和软件企业落户,其中包括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10家。天津市2010年电子信息企业共有894家,而2011年仅有1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河北省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共计220家,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则有3家。正是这些规模以上企业构成了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主体,同时也是产业合作与转移的主体。
(3)行业协会协调。在京津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中,必须要处理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者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还要让社会组织真正起到中介作用。为此,应尽快成立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由它协调合作中的矛盾。一方面,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以企业为主体,而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行业协会这种跨地区协调机构;另一方面,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是竞争大于合作,且今后的合作也是一种建立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的错位发展策略,因此更需要通过行业协会协助在很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并落到实处。此外,该行业协会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企业自愿成立,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生产指导、市场调研、行业管理、中介服务和贸易摩擦预警等,对外则发挥联系企业与政府以及国内外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政府一般不予干预。
(4)科研支撑。电子信息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其产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区域合作与转移的新颖性,以至于人们对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合作的内容、形式、产业转移路径、效果评价等问题认知不足,需要系统开展相关的学术研究,从而为成功合作提供理论指导。首先,在京津冀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稳定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合作研究团队,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本身及其合作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其次,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主管政府部门,以及科技厅、教育厅、社科基金委等各级纵向课题招标单位,可在课题申报和经费资助等方面适当倾斜;第三,可从宏观层面成立京津冀区域合作研究院,吸纳国内外有识之士专门研究合作的相关问题,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的合作;最后,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由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和企业专家共同参加的学术研讨会。
3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路径
3.1 河北省承接京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优势
河北省具有的5个明显优势使其成为承接京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首选。1)区位优势。一方面,河北环绕京津的近邻优势在承接京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中占得先机;另一方面,河北具有陆路交通和海港优势,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国内运输及出口提供了便利。2)资源优势,包括用地、劳动力、环境等。与深圳发展面临土地与空间难以为继、能源与水资源难以为继、劳动力投入难以为继和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一样,京津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需要通过产业转移解决。河北省可开发的土地存量、劳动力成本、能源与水源、环境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帮助京津缓解“4个难以为继”压力。3)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相对完善。首先,河北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形成了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计算机整机及其配套、元器件、仪器仪表、测量、医疗、电力传输保障设备等十大类产品,太阳能光伏、通信设备、平板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等产业链日趋完善,能够有效满足承接转移所需的产业链和配套要求;其次,五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承接转移提供了场地与配套环境。4)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错位。京津发展重点是要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转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且特别关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领域。这正与河北发展相对低端、今后以规模做大与产业做强的目标形成错位,使河北要承接的与京津想转移的相吻合。5)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愿望较为强烈。这在三地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有所体现,为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奠定了基础。
3.2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路径
3.2.1 环首都经济圈内的“同城”转移 在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合作中,环首都经济圈内河北省的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和固安县等13县(市、区)具有特殊地位。按照《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河北将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与北京的全面对接。具体而言,河北将建成北京市行政归属外的“北京郊区”。其允许北京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在北京居住到河北工作,或是在拥有北京户口与生活便利的前提下,同时在河北工作与居住。这样既能解决北京“4个难以为继”问题,又能解决人们对北京生活的向往和高房价的无助,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此外,河北还将在这13县(市、区)规划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和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为北京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提供条件。廊坊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和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的建设实践证明此举可行。环首都经济圈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同城”转移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的层次和类型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北京愿意转移即可。
3.2.2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显性转移 显性转移是指现已落户京津的电子信息企业将在河北建厂或是整体迁入。北京目前已成为全球排名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落户城市。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电子信息企业有30余家(不含电信企业),多数在北京进行了投资;我国内地的华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联想入选,其中后两者总部设在北京。包括10家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在内的很多国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也将总部选在北京或是在北京设有分公司。这些企业很多会将研发部门留在北京,而将生产制造功能迁入河北;极少数制造功能为主的企业因与北京城市功能升级目标不符,同时又考虑到市场格局,会将企业整体迁入河北。天津则与北京完全不同。一方面,坐落在天津的国内外知名电子信息产业数量有限,虽然其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国内前列,但与北京仍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 411 km2,山地占61.4%,天津市域面积虽然只有11 917 km2,但其平原面积却占93%,后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地域空间更大,转移要求的迫切性不强,转移与否主要取决于企业对天津和河北两地生产条件的比较。因此,河北省对京津显性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承接,重点还是北京电子信息产业中较为低端且生产制造功能较强的部分,天津的转移在短期内相对有限。
3.2.3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隐性转移 隐性转移是指目前尚未落户京津冀的电子信息企业,由于拓展市场需要在京津冀地区选址,但由于京津城市功能限制或是综合考虑环境与成本等要素,最终选定河北落户。尚未落户京津冀的电子信息企业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京津冀都想竞争的企业。这些企业不是代表着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如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等,就是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且投资规模巨大的龙头企业。三地希望通过前者确立其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中的领先地位,通过后者填补产业链空白、带动产业升级与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由于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体上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尚处于中低端,因此三地竞争领域广阔。第二类是天津和河北竞争的企业。这些企业与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发展定位不符,但符合天津和河北要求,如通信设备、电子基础材料和各类元器件等相对低端的企业。第三类是重点考察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现有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会根据待建企业的性质和产品类型选择在京津冀合适区位布局。侧重研发基地建设的,会优先考虑北京;侧重生产基地建设的,会重点考虑天津和河北;侧重京津冀现有优势领域的,会重点考虑产业配套基础和集聚效应。
4 结论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之一,而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则是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是当前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京津冀三地发展都存在诸多问题,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且都将电子信息产业视作本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这就直接导致了在目前三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还是竞争大于合作,近期的产业空间布局以本地为主。区域竞争在国际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领域表现最为明显。另一方面,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存在明显的错位,为产业转移与承接提供了可能。北京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天津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河北则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国际或是国内的目标定位。京津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所出现的空间、劳动力和环境劣势,正是河北省的优势所在,而河北不具备的人才和城市地位劣势正是京津的优势所在,京津冀正好形成优势互补,再加上相邻的先天区位优势,则使转移与承接变为了现实。但必须要明确的是,河北省对京津产业的承接,在近期仍将是以北京为主,天津幅度较小。今后京津冀应首先加强政府间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之后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下,鼓励和吸引企业家与理论研究学者共同深入探讨合作的内容、方式与保障机制,从而快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合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对河北而言,为了更好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应努力改善在环境和政策支持方面整体优势不明显的被动局面,采取一系列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优化环境等方面的超常措施,积极主动的承接转移,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S/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4912/n11296542/12165528.html,2007-03-21.
[2] 李燕,曹永峰.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7):73-77.
[3] 李变花.新形势下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问题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11):57-58.
[4] 杨冬梅,李春成,赵莉晓.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2):52-56.
[5] 孙媛.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竞合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96-98.
[6] 李冰.京津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链构建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1(2):66-69.
[7] 孙中伟,侯春良.环渤海区域信息化合作模式与框架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61-65.
[8]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www.bjeit.gov.cn/zdzttj/sewsqdzxxcyfzgh/,2011-10-31.
[9]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022net.com/2012/1-15/465644252236322.html,2012-01-15.
[10]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ii.gov.cn/news/cszz/ghc/ZLGH/WSGH/2011/12/11121915132231.html,2011-10-08.
[1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效益指标完成情况[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4474977.html?t=1330310384192,2012-02-27.
[12]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2011年1-12月软件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77/14460016.html,2012-02-15.
Abstract: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a strategic,fundamental and pioneering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In the context of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risen as a national strategy,it is meaningful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ial coopera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Firstly,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evaluated from five aspects,such as the developmental level,superiority domain,goal difference,existence problem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econdly,a 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de of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en built,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upporting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vernment.In this mode,the enterprises play leading role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plays the coordination role.Finally,the transfer and undertake path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analyzed from 3 aspects:city transfer inside the circle of economy around the capital,dominant transfer and invisible transfer.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ies in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have the remarkable gradient differences in two aspects:the existing superiority domain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argets,and the tripartite regions all have displayed the intense cooperation wish,which will possibly cause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m.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still in the low and middle-end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value chain,and the questions which is produced in the development have shown the generality character in much aspects,therefore the industry layout of short-term will make this locality primarily,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etition will still be greater than the cooperation.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ransfer of Beijing-Tianjin which Hebei Province undertook is imbalanced,it will mainly give first place to Beijing,and the range of Tianjin will be small in the near future.
Key words: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del;transfer path;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ooperation-Competition Model and Transfer Path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UN Zhong-wei
(Department of Resource &Environment,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F062.5
A
1672-0504(2012)04-0063-06
2012-03-11;
2012-05-16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的竞合模式与转移路经研究”(SZ2011521)
孙中伟(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与通信地理学。E-mail:sunzhongwe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