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 of Sicence数据库的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定量分析

2012-09-12华薇娜

中国出版 2012年23期
关键词:著者电子书文献

文/王 伟 华薇娜

数字出版时代,电子书正日益改变着国际出版格局。随着近年移动阅读设备的普及和移动出版的蓬勃兴起,电子书产业迎来了新的黄金期。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知识对国际上多年来有关电子书研究的文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期从科研定量数据的角度反映国际电子书研究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并为将来的研究应用提供一定的参照借鉴。

Web of Science(科学网)是全球闻名的引文数据库,收录了世界上经过同行专家评审的最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期刊文献,利用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较好地保证资料的权威性。本文选取其旗下的SCIEXPANDED、SSCI和A&HCI三大子库中的数据,时间跨度设置为1971~2011年,以“电子书”或“数字书”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后得到初步结果671条。因为使用的是主题字段检索,在保证查全率的同时,一些关联度不大的文献也被检索命中。结合文献的标题和摘要,笔者又剔除了部分文献,最终确定结果为420条,保证了本次检索的查准率。本文便以这420条结果为基础进行分析。

一、文献数量分析

文献数量分析是所有分析的第一步。国际电子书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文献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势。图1是基于各年检索结果数所作的文献量逐年变化折线图。

图1 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逐年变化折线图

由图1可以看出,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国际电子书研究发展呈现出相对明显的阶段性。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①1971~1990年,发表的文献凤毛麟角,说明这一时期国际上电子书研究刚刚开始,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②1991~2000年,进入了发展的第一上升期,基于DRM技术的电子书出现(1999年)和世界第一台电子阅读器Rocket E-book的问世(2000年)为电子书的产业化铺平了道路,2000年,电子书研究文献突然出现了一个爆炸式增长;③2001~2010年,由于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因素制约,电子书行业又重新回归理性,国际电子书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平台整理期;④2011年至今,随着终端制造商、网络渠道商以及移动运营商各自赢利模式的逐步清晰,国际电子书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2011年的电子书研究文献量成功突破了2000年的前期高点再创新高,掀起了国际电子书研究的又一波上升期。

从文献量变化情况可见,国际电子书研究和电子书产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的好坏很明显地体现在学术文献量的变化上。

二、著者分析

表1 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合作情况表

表1是对各篇文献的著者数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合作情况表。可以看出,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各时期的研究文献量不断增长。文献量从1971~1980年的10年4篇增长到2011年的一年59篇,说明国际上参与电子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1971~1980年期间发表的文献很少且都为独著,表明这一时段的研究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并缺乏团队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献量在增长的同时,合著率也呈现出一个递增的态势,文献的最多合作人数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20人。这充分说明,国际电子书研究顺应了科研合作化的大趋势,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预测,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合著文献会越来越成为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的主流。

表2 国际电子书研究核心著者统计表

表2统计显示,发表文献数在4篇(含4篇)以上的著者有12人,占著者总数621人的1.9%,而他们发表的文献总计达到69篇,占文献总量的11%。由此可见,他们是国际电子书研究的中坚力量,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科研工作的进步,我们可以将这些著者视为核心作者。通过分析发现,发文最多的前三位著者的电子书研究都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而后面其他著者则基本开始于2000年之后,这说明较早从事研究的学者在文献累积量上占有相对的优势。发文最多的著者是来自英国斯凯莱德大学的Landoni,M(兰德尼·莫)女士,她发表的电子书研究论文主要是关于数字图书馆和电子书的设计与制作,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信息检索和电子出版领域,尤其是在电子图书用户界面的设计和评价方面。2007年,她从斯凯莱德大学调入瑞士提契诺(USI)大学信息学系后,就再未见她有电子书研究方面的文献被Web of Science收录。

从国家和地区分布上来看,12名核心著者中有9名来自英国,占核心著者总数的75%,说明英国这个老牌纸质出版强国在电子书研究领域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引领着当前的国际电子书研究。同时,以色列和新西兰也有不俗的表现,两国都有著者进入核心作者群。核心著者还存在着一定集群化的现象。其中核心著者中的LANDONI,M(兰德尼·莫)、GIBB,F(吉布· 福 )、WILSON,R( 威 尔逊·艾)都来自英国的斯凯莱德大学;KORAT,O(克拉特·奥)、SHAMIR,A(沙米尔·艾)共同来自以色列知名学府巴依兰大学;而JAMALI,HR(贾迈利·哈尔)、NICHOLAS,D(尼古拉斯·戴)、ROWLANDS,I(罗兰兹·伊)又都来自于英国的塔比阿特穆阿里姆(Tarbiat Moallem)大学。这进一步说明,合作性研究在电子书科研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家/地区及机构分析

本论文所分析的420篇文献共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前十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西班牙、中国、新西兰、印度、加拿大、以色列、德国、瑞士,详见表3。

表3 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国家/地区分布统计表

从表3 中可以看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虽然其没有作者进入核心作者群,但其文献总量还是排名第一,达到了118篇,占到总体的28.095%,说明美国在电子书研究领域实力雄厚。紧随其后的便是电子书研究强国——英国,它不仅有70篇的文献量作为支撑,更有多位作者进入了核心著者群,可谓实力强劲。第三位的西班牙,共有23篇文献,占比达5.476 %。我国则排名第四位,总计21篇文献,其中包括了台湾地区的12篇文献。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9篇文献分别来自中科院、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广东大学,以及香港地区的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机构,其中香港理工大学被收录的文献最多,共有3篇文献。台湾地区的12篇文献,分别来自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中兴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机构。我国被收录的电子书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21世纪初,可见我国的电子书研究还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

除了以上国家、地区,新西兰、印度、加拿大、以色列、德国、瑞士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虽然这些国家的科研文献累积量还不大,但却足以证明电子书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课题。

表4 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机构统计表

表4是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发文量领先的前九位机构发文情况统计表。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国际电子书研究排名前九位的机构大部分是高等院校。其中英国一个国家就占有了6个席位,排名第一位的就是英国的斯凯莱德大学,发表了14篇文献。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以色列巴依兰大学和英国拉夫堡大学。美国作为国际电子书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却没有一所机构进入前九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的总体研究能力较强,但仍缺乏在国际上学术成果量相对突出的研究机构。除高校以外,还有英国的INFORMAT AUTOMAT(信息自动化)有限公司入选,这也是入选的唯一企业机构。该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英国一家小有名气的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其主营业务主要围绕图书馆和信息产业,曾为英国BBC公司、大英图书馆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提供过信息服务。

四、来源出版物分析

通过对各来源出版物的载文篇数进行统计,然后再按降序排列,我们可以得到8家载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具体见表5。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刊载论文约占总数33%的期刊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表5中的8种期刊的载文累积占总数的31.43%,因此可以基本确定这些期刊是国际上电子书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

表5 国际电子书研究核心期刊统计表

从表5可知,国际电子书研究的核心期刊主要都是一些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的期刊,说明图书馆学情报学是电子书研究的主力学科。在8种核心期刊中,国际出版研究领域知名的LEARNED PUBLISHING(《学术出版》)是唯一一家入选的出版类专业期刊,载文数为19篇,排名第二,但其文献被引率偏低,可见和电子书息息相关的出版专业对电子书的研究和关注还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排名第七位的ABSTRACTS OF PAPERS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会议论文文摘》)上也有一定数量的电子书研究文献发表。

五、引文分析

图2 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被引情况变化折线图

图2 是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被引情况变化折线图,将其与图1进行对比分析后可见,虽然2000年时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出现了一波爆炸式增长,但其文献被引数却没有相应增加,这说明2000年时的电子书研究热只是一股虚火,之后文献量的大幅回落正说明了这一点。而近年来,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在大幅增长的同时,文献被引数也配合式地快速增长,表明最新一波的电子书研究热潮相较之前更加的稳健和理性。

420篇电子书研究文献的被引频次总计为1048次,可算出每篇文献的平均被引频次为2.50次。如果去除自引的话,得出的被引频次总计为642次,据此算出每篇文献的平均被引频次则只有1.53次,可见本领域文献的被引频次总体还是较低的。另外,电子书研究文献的总体H指数为13,这说明被引次数在13次以上的文献共有13篇。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电子书研究核心文献是美国布朗大学YANKELOVICH, Nichole(尼科尔·扬克洛维奇)等人1985年发表的READING AND WRITING THE ELECTRONIC BOOK(《电子书的阅读与写作》)一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图书和电子书的优劣对比,并介绍了布朗大学当时研发的用于电子书编辑与制作的电子文件系统的情况,其总被引次数为52次。

六、主题分析

1.文献所属学科类别分析

表6 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学科类别统计表

表6是对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的学科类别进行汇总整理后得出的统计表,列出了文献篇数最多的前十名学科。其中,处在第一位的是情报学与图书馆学,总计有225篇文献,占到文献总体的53.571%。可见,将电子书研究划归在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大类下,已经成为国际学界的共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电子书研究又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图情类别下的文献只占到整体文献的一半。处在第二位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共计108篇文献,占比达25.714%,足以说明电子书的开发与应用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电子书研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也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除此之外,与电子书研究联系较大的学科还包括:工程学、教育教学研究、化学、科学技术其他主题、艺术人文其他主题、文学、商业经济以及通信通讯学科。

2.文献关键词、篇名、摘要分析

除却文献所属学科分析,从关键词、篇名、摘要各角度进行主题分析更有助于我们挖掘文献的内部特征。基于此再作如下简要分析:

进行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后首先发现,与图书馆专业相关的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多。以“librar*”进行截词检索,共搜到49条相关记录。其中,高校学术图书馆(Academic Libraries、University Libraries)出现频次最高,共出现了20次。其次是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ies)和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ies),分别出现8次和6次。再结合论文的篇名和摘要,最终确认图书馆学方面的电子书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如2007年Dinkelman,Andrea(丁克曼·安德烈)等人发表的Accessing e-books through academic library web sites(《高校图书馆的电子书使用研究》);2004年Moyo,LM(莫约·立姆)发表的Electronic librar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service paradigms(《电子图书馆和新出现的服务模式》)等。信息情报学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低,主要有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信息产品(Information Goods)和移动信息(Information Mobility)等。

其次,在图书馆学情报学之外,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还集中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领域。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词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技术”一词。以“technolog*”(技术)进行截词检索,共找到11条相关记录,主要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网络技术(Web Technologies)、电子书格式(E-book Standards)、网页设计(Web Page Design)、界面设计(Navigation Design)和交 互 性(Interaction)。 如 2003年Hourcade,JP(赫卡德·杰普)等发表的The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igital Library: viewing digital books online(《国际儿童数字图书馆:在线查看数字图书》)等。与工程学相关的关键词主要集中在阅读器的显示技术和设备的设计制造方面,包括电子墨水(E-ink)、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有源矩阵电泳显示(Active-matrix Electrophoretic Display)、电子阅读器(E-reader、Electronic Reader),等等。如,2005年Shah,J(沙阿·杰)等人发表的 Towards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s made from microbial cellulose(《微生物纤维素的电子纸显示设备研究》)一文。

另外,其他高频关键词主要分布在教育教学研究、商业经济等领域。包括教育(Education)、学习(Learning)、 用 户(User)、 学 生(Students)、市场(Market)、版权(Copyright)等。具体来看,这些文献主要探讨了电子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生用户群体研究、读者行为研究、电子书市场策略研究、版权保护中的数字签名和数字水印研究等。如,2003年Wilson,R(威尔逊·R)发表的Ebook readers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电子阅读器应用研究》);2011年Min,Sim Hong(申洪闵)等人发表的Conjoint analysis for improving the e-book reader in the Korean market(《关于韩国市场电子书阅读器改进的联合分析》)等一系列期刊论文。

七、结语

通过文献计量学中的定量分析,本文从以上六个方面对国际电子书研究进行了解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电子书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还处在研究的发展阶段,未来前景看好。特别是近两年电子书研究热潮的到来,掀起了国际电子书研究文献的新一波快速增长。在对学科前景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科体系的不完善性,这还需要学界同仁长期不懈的努力。此外,作为一门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出版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电子书研究的发展还亟须各学科之间的进一步协作配合。

2.我国作为传统出版大国,为世界出版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但我国在电子书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和英国等出版强国差距明显,这间接表现为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电子书研究文献偏少,以及我国各研究机构之间没能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团队。当前,在国家发展数字出版、建设出版强国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学者应把握这一有利形势,争取在电子书研究领域多出成果。

3.从世界范围内的电子书研究情况来看,研究的主体主要是各大高校相关专业的一些学者,这直接导致国际电子书研究偏于理论而缺乏实践的支撑和检验。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电子书研究需要有更多出版行业内的专家人士参与进来,只有这样,电子书研究才能够真正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相信这一状况会随着国际电子书出版行业的进一步规范成熟而得到改变。

[1]华薇娜.信息检索“教”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华薇娜.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沈固朝.信息检索(多媒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晏尔伽,华薇娜.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影响因子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8,(1)

[6]王启云.电子书发展的瓶颈与前景[J].情报科学,2003,(4)

[7]Chen YN.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books in an e-Gutenberg age[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3,(1)

[8]Harrison BL.E-books and the future of reading[J].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2000,(3)

猜你喜欢

著者电子书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第二胜者法王宗喀巴传》著者考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论文英文摘要应列出全部著者的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