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记湖北省荆门市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新春
2012-09-11全雪莲
■ 全雪莲
(作者全雪莲单位为湖北省荆门市文联)
记得是在2002年3月,湖北省荆门市的一次“桃花笔会”活动中,我作为其中一名采风人员,在参观了万亩桃花、古柏树和高湖养猪场等地之后,偶然来到一处院落。院落的主人多年致力于庭院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桃梨满园,桔柚葱绿,它们纷纷绽开的花骨朵儿在雨后初晴的春光里,显得那么娇妍美丽,令我的心一时起了些许的感动。而最叫人感慨不已的,却是他家门前摆放着的几十箱蜜蜂,以及他讲的女儿结婚用蜜蜂陪嫁的故事。
他有三个女儿,当时有两个已出嫁。每个女儿出嫁,除了家用电器等陪嫁之物以外,他都额外陪嫁30箱蜜蜂,再按低于行市价格的低价卖给女儿30箱,一共60箱蜜蜂。最难得的是他还将饲养技术、采蜜诀窍全都无私地传给女儿,这等于为女儿的一生预备了充盈的“饭碗”……联想到福建沿海一带的人们,有什么绝技都只传媳而不传女,他的嫁女故事让我感慨不已。
他是一个饲养蜜蜂的普通农民,同时也是一个有头脑有见解、有胸怀有胆识的新时期农民企业家。从小打小闹、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个体养蜂户,到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的经营和运作,并引导人们认识蜜蜂文化,他做了具有探索意义的实践。徜徉在蜜蜂王国里,他俨然是一位运筹帷幄、气定神闲的指挥家与司令官,弹笑间,甘露甜蜜已汩汩而出。
他,就是湖北省荆门市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社长刘新春。
刘新春幼年时受邻居七伯养蜂的影响,从小就热爱蜜蜂,十几岁时就多次收捕野生飞逃蜜蜂饲养,1981年正式购买蜂群饲养并拜师学艺,从此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
从两箱蜂起步
刘新春幼年时受邻居七伯养蜂的影响,从小就热爱蜜蜂,十几岁时就多次收捕野生飞逃蜜蜂饲养,1981年正式购买蜂群饲养并拜师学艺,从此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
1981年,刘新春从两箱蜜蜂起开始饲养,1988年扩大繁殖到200箱,我们那次去他家时还有100多箱蜜蜂在安陆“安营扎寨”。很显然,无论是喂养蜜蜂,还是栽培果树,和任何致富的农民一样,刘新春有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可同时他又具有一般农民所没有的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以及独特敏锐抢占市场的眼光和勤于钻研技术的韧劲。2008年2月,刘新春把那些平时习惯单打独斗的蜂农们组织在一起,正式成立荆门市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社长,刘新春成了名符其实的“蜂王”。
用心诠释蜂文化
2009年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被中国蜂产品协会推荐为全国蜂农合作社示范社,其蜂产品取得了国家食品认证。2010年合作社趁势而为,在漳河镇却集村投资数十万元建成了由蜜源植物种植、蜜蜂养殖、蜂产品加工、蜜蜂文化展示四部分组成的蜂业博物馆。2011年,刘新春正式受聘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成为这所成立于1960年的蜂学院养蜂生产的校外指导教师,荆门市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也成为该校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教学实习基地。2011年年底,在荆门市畜牧局和蜂业管理站的推荐下,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审定为农业部标准化养蜂示范基地。
由他而兴起的这座蜂业博物馆,系统而全面地诠释了与蜜蜂相关的文化知识。从1958年的绝版《中国蜂业》(时名《中国养蜂》)开始,到2012年的《中国农谷·首届蜜蜂文化节蜜蜂文化高峰论坛论文汇编》,他收集了相当齐全的最早和最近与蜜蜂相关的杂志、文件,还有图书、图片和光碟;从原始的中蜂竹编泥糊土蜂笼到现代新型标准继箱,从几十年前使用过的蜂王台基沾蜡棒到现代新型塑料王台基,他完整展示了与蜜蜂生息相关的全部实物,包括各种蜜蜂标本和蜜蜂天敌标本。无论是杂志中三面红旗年代“组织养蜂生产大跃进”的语句,还是蜂箱上人民公社时期“长滩金星蜂场(1976-52)”的红色注释,都折射出蜂业历史的变迁,也折射出人类历史的沧桑痕迹。
打造“新春蜂业”王国
那次采风回来后,我将刘新春的嫁女故事和我的感受写进《屈家岭纪行》一文里,并发表在《荆门日报》的副刊头题。在我心里,觉得自己既表达了一份感动,同时也对“桃花笔会”有所交代,算是完成了一次采风任务,便将此事翻过去了。那时我还在一家报社工作,身为记者,平常写的稿子太多了,我不可能与涉及到的每家单位和每个人都去联系,我常常写出来就算是完成工作了。但此次这篇文章却成了我与刘新春的渊源,至今,我们之间可谓有着十年不寻常的情缘。
刘新春在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后,辗转找到我表达谢意。自此,刘新春继屈家岭新市场蜂业服务部之后进城开店,象山二路出现了第一家新春蜂产品保健堂,我们之间也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合作与交往。《荆门周刊》至今还保留着由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协办的知识性栏目“甜蜜生活”,2006年我出版新闻作品集《“第四种权力”的责任感》时,他还专门购书对我表示支持。而在此前后,荆门市掇刀区深圳大道2号、城区南熏门、石化公司都相继有了以“新春蜂业”为注册商标的蜂产品连锁分店,“新春”蜂产品占领荆门市场的端倪已经初显。
刘新春,这位年逾花甲的普通农民,真正登堂入室,成为养蜂界的一位奇人。作为中国养蜂学会、中国蜂产品协会成员,他不仅走进央视、上海卫视、湖南卫视等多家颇有影响的媒体,其撰写的散文《蜜蜂王国趣闻》还在由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蜂产品协会联合主办的“蜜蜂赞”全国征文活动中获优秀奖,成为为数不多的非专业作家获奖者。如今,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拥有入社蜂农138户,共饲养蜜蜂8000余群,可年产蜂蜜700吨,蜂王浆40吨,蜂花粉20吨,蜂原胶0.5吨。合作社每年都召开年会,为社员返还营销利润,对蜂农提供养蜂技术指导,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合作社还在技术协作,兴办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贸易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合作社社员遇到不幸,还是国家遭受灾害,刘新春都带头捐款,号召大家奉献爱心。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合作社向社员发出捐赠倡议,两天内80名成员就捐款2968元,通过荆门市红十字会捐往灾区; 2009年11月,社员艾安华遭遇车祸,合作社号召捐款2200元……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刘新春,就像一只蜜蜂,辛勤采集百花,为别人酿造着甜蜜,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大爱。如同蜂王终生勤劳,临老前一定要培养出接班新蜂王一样,刘新春这只老蜂王年近垂暮,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将爱的接力棒传给了年轻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蜜蜂王国”——新春养蜂专业合作社,将会经营得更加风生水起、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