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崎病患儿基质金属蛋白酶-9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2012-09-09张元凤马少春乔凌燕

当代医学 2012年26期
关键词:川崎急性期蛋白酶

张元凤 马少春 乔凌燕

川崎病患儿基质金属蛋白酶-9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张元凤 马少春 乔凌燕

目的 通过对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探讨MMP-9与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的关系,以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8月~2011年2月在青岛市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37例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MMP-9,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CG)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据内径进行分组。结果 急性期KD患儿的血清MMP-9(488±69μg/L)较对照组(73±27μg/L)均显著增高(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血清MMP-9(726±83μg/L)较非冠状动脉病变组(294±57 μg/L)增高更为显著(P<0.01);恢复期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MMP-9(212±36μg/L)虽较急性期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82±26 μg/L) (P<0.01);KD患儿血清MMP-9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07,P<0.05)。结论 MMP-9在KD急性期尤其伴CAL时表达显著增高,能够反映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程度,与LVEF结合可估计患儿病情及预后。对于KD早期MMP-9异常增高而彩超显示尚无CAL发生的患儿,应尽早正规治疗,以防止CAL的发生或减轻冠状动脉的损害程度。

川崎病;基质金属蛋白酶-9;冠状动脉损害;左心室射血分数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kaw asak i d isease,KD),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系统病变[1],尤其以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最常见,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近年来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37例KD患儿MMP-9水平的检测,并与心功能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MP-9的检测在KD患儿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KD组:选取2008年8月~2011年2月在青岛市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30.3±4.6)个月,所有患儿的诊断、病程分期及冠状动脉病变分度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分期和冠状动脉病变分度标准[2],均排除心力衰竭、心肌炎、肾脏疾病、骨骼肌损伤等,入院前未接受过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等治疗。确诊后24h、发病3周后分别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冠状动脉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15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CAA)11例,冠状动脉瘤(CAD)形成4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22例。入院后37例均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正常对照组:选取我院同时期儿保门诊健康查体儿童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7个月~6岁,平均(29.2±7.4)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川崎病组:急性期(确诊后24h内,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前)、恢复期(病程3~4周)晨起抽取空腹静脉抗凝血3m L送检,标本抽取后于30m in内送检验科,3000r/m in离心10m in留取血清,冷冻于-80℃冰箱中备用。对照组:正常健康查体儿童于清晨抽取空腹血3m L,标本处理方法与川崎病组相同。MMP-9检测采用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KD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MM P-9水平的比较 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组急性期(15例)MM P-9(726±83)μg/L,恢复期(15例)(212±36)μg/L,KD患儿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急性期(22例)(294±57)μg/L,恢复期(22例)(82±26)μg/L,正常对照组(20例)(73±27)μg/L。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MM P-9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29.34,P<0.01;t’=16.24,P<0.01),且冠状动脉病变组比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增高更为显著(t=18.79,P<0.01)。KD患儿冠状动脉组恢复期MMP-9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3.22,P<0.01),非冠状动脉组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t=1.14,P>0.05)。

2.2 KD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LVEF的比较 急性期LVEF明显低于恢复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P<0.01),见表1。

表1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LVEF的比较()

表1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LVEF的比较()

组别 例数 LVEF(%) MMP-9(μg/L)急性期 37 60.4±4.58 488±69恢复期 37 65.7±6.12 113±38

2.3 KD患儿MMP-9水平与LVEF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期MMP-9与LVEF呈负相关(r=-0.407,P<0.05),而恢复期LVEF多已恢复正常,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13,P>0.05)。

3 讨论

近几年来,文献报道,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后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最常见的病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并可能成为KD患儿成年后出现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KD的主要危险在于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尤其是CAL,探讨其发生的有关因素有利于及早防治并评估预后。许多研究发现[5],KD患儿在其病程的各时期都有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CAL和心肌缺血,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用来评价CAL和心肌缺血程度的检查、检验项目。如能发现提示患儿早期冠状动脉、心肌的损害的较特异的生化指标,并尽早加以干预,将有可能使KD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小儿疾病。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的总结显示[2],病理形态学上,中等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CAL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其病理基础已较明确,其主要为ECM的降解、血管中膜的变薄、动脉透壁性炎症、细胞的凋亡与迁移、内弹性膜的破坏、血管结构的重建,所致早期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及血栓的形成,冠状动脉晚期形成狭窄、梗阻及瘢痕。Gav in等[6]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KD是全身系统性的血管炎,并提示了KD患者中MMP-9可能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其经von Gieson’s染色发现,在KD急性期,MMP-9的免疫定位不仅于冠状动脉瘤内,同时于心肌及未受炎性侵犯的冠状动脉血管壁中也存在,而在非KD患者中其MMP-9染色均为阴性。

目前已发现的MMPs有20余种,其是一类内源性蛋白水解酶家族,依赖于锌、钙离子,MMPs合成和分泌主要来源于成纤维、内皮、平滑肌等细胞。ECM的合成和降解存在MMPs的参与,使其在诸多的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其中MMP-9属于明胶酶,可降解Ⅳ、Ⅴ型胶原及明胶,参与血管壁细胞的损伤、退化及其重塑等一系列病理过程[8-9],与心肌病、类风湿关节炎、腹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也有着紧密联系。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10-11],在KD合并CAL中,外周血中MMP-9水平明显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KD急性期CAL组患儿血清MMP-9水平较NCAL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这一时期血清MMP-9水平越高,KD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其血管壁破坏越严重,血管进而重建,发生CAL的可能性也越大。在经过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等正规治疗后,KD患儿NCAL组血清MMP-9水平在恢复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冠状动脉病变组经治疗后,其恢复期血清MMP-9水平较急性期降低,但仍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患儿恢复期及对照组,早有研究显示早期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本研究也提示了丙种球蛋白等可有效下调血清MMP-9水平,进一步证实了此论点,但提示虽然恢复期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KD对于心血管的炎性病理损伤仍持续存在,MMP-9水平的持续的高表达,可加剧KD冠状动脉的炎性反应,在CAL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MMP-9水平增高是CAL的危险因素之一。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的MMP-9水平也会增高。孙云鹏等[12]观察了80例心力衰竭患者,结果心力衰竭组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与心功能纽约分级(NYHA)程度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MMP-9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的功能。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急性期与恢复期KD患儿,二者LVEF差异存在明显,而KD患儿血清MMP-9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KD患儿可能存在心功能的下降,而且血清MMP-9水平越高,LVEF水平越低,二者结合对于KD患儿的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MM P-9在KD CA L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对于早期诊断KD及预测CAL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对于KD早期MMP-9异常增高而彩超显示尚无CAL发生的患儿,应尽早给予丙球及阿司匹林等正规治疗,以防止CA L的发生或减轻冠状动脉的损害程度,可提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MMP-9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二者结合可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指导临床治疗。

[1] 王炜.15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1):91-92.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

[3] 魏洪平,吴敏,朱红枫.川崎病易感基因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⑼:705-707.

[4] Newburger JW,Takahashi M,Gerber MA,et al.Diagnosis, treatment,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ommittee on Rheumatic Fever,Endocarditis,and Kawasaki Disease,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Pediatrics,2004,114⑹:1708-1733.

[5] 梁翊常.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伤[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 14⑶:132.

[6] Gavin PJ,Crawford SE,Shulman ST,et al.Systemic arterial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 and 9 in acute Kawasaki disease[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3,23⑷:576-581.

[7] Visse R,Nagase H.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chemistry[J].Circ Res,2003,92⑻:827-839.

[8] Lin MT,Chen SJ,Ho YL,et al.Abnormal matrix remodeling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late after onset[J].Clin Chem,2008,54(11):1815-1822.

[9] 杨世伟.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⑻:612.

[10] 曾军,陈兆鸿.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1):1652-1653.

[11] 沈捷,李锦康,黄敏等.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的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⑻:676-678.

[12] 孙云鹏,郭宏.心力衰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基质金属蛋白-9的相关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4⑵:2248-2249.

book=80,ebook=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6.056

266034 山东省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内一科 (张元凤 马少春乔凌燕)

猜你喜欢

川崎急性期蛋白酶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思乡与蛋白酶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IgA蛋白酶在IgA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钙蛋白酶在心肌重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