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2-09-08吕娟萍黄吉武

关键词:建制镇贫困山区湘西

吕娟萍,黄吉武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吕娟萍,黄吉武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是我国目前城镇化工作的难点。解决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需要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稳妥推进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异地完全城镇化”,大力开展青壮年补偿教育,加大对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9.68%。[1]根据世界近代以来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比较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城镇化人口在未来30年将接近或超过80%的比例。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基数仍很大,城镇化率要达到80%,需要转移的静态农村人口约为4.3亿,而这庞大的转移人口中贫困山区的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贫困山区因地理特征和经济落后,其人口城镇化问题已成为中国城镇化的难点问题之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湖南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湖南省人口城镇化率较低的地区,其人口城镇化问题具有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的普遍性,笔者以其为例探讨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贫困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口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城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是解决贫困山区“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贫困山区很大一部分人口为贫困人口,由于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十分有限,种植业增长的空间也有限,要使庞大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必须要发展工业。而工业的发展需要集聚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才会形成集聚效应。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农村富余劳动人口的城镇化。我国约70%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农民收入过低已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贫困地区“三农”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速推进贫困地区城镇化建设,大幅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从而缩短社会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二)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是满足贫困山区农民群众需求的必然手段贫困山区农民存在着人口城镇化的需求,对自身城镇化的期望是过上富裕生活,并得到健全的社会服务。在小城镇中有好的住房、交通、商业网点、教育机构、医疗卫生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信息获取方便,精神生活丰富。推进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发展小城镇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城镇化的出路,是满足贫困山区农民群众需求的必然手段。

(三)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是实现精神文明在贫困山区传递的必备通道在贫困山区实现人口城镇化,会使贫困山区小城镇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设施,可以对农村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方面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将城市文化观念、城市生活方式、科技知识向农村扩散,成为引导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精神文明在贫困山区传递的必备通道。

二、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现存的问题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各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大部分地区人口城镇化进程发展强劲,而中西部贫困山区由于地理条件差和经济落后,使人口城镇化的进程较为缓慢。湘西州是武陵山连片贫困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其农村人口城镇化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人口城镇化水平特低,城镇分化断裂突出城镇人口的规模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以湘西州为例,2009年湘西州城镇人口最多的吉首市,城镇人口仅有19.5万人,目前湘西州还没有一个达到25万人口的城镇,缺乏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门槛人口”。2009年,湘西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而城镇化率比2008年只提高了1.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长速度远落后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表1是2009年湘西州人口城镇化率比较情况。

表1 2009年湘西州人口城镇化率对比情况

表1所示,2009年全国城镇化水平已达46.6%,湖南省城镇化水平达43.2%,而湘西州人口城镇化水平仅为35.6%,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落后湖南省城镇化水平7.6个百分点。湘西州已成为湖南省城镇化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另外,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分化断裂突出。从表1可以看出,作为湘西州首府的吉首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是湘西州唯一一个超过全国人口城镇化率水平的城市,并且超过了20个百分点,而湘西州其他7县人口城镇化率均只能达到30%左右。湘西州现有建制镇67个,人口规模在0.5万人至3万人之间的小城镇有54个,但其95%以上的人口都是农村人口。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出现了城、镇两级的严重分化与断裂。

(二)产业基础甚弱,城镇缺乏人口集聚能力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贫困地区的乡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湘西州大部分建制镇都没有存活时间长且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企业。建制镇总人口中的城镇人口多以制度城镇化的形式实现,较少有自发城镇化的人口。建制镇大多只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点,主要发挥传统意义上的集市贸易功能,并不具备较强的使农村富余劳动力集聚为城镇人口的吸纳能力。表2是湘西州2010年各建制镇生产总值统计。

表2 2010年湘西州各建制镇生产总值统计表

2010年湘西州生产总值最高的建制镇为保靖县毛沟镇,达到9.87亿元,其人口总数为28113人,人均收入为2932元,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湘西州近70%的建制镇生产总值均没有超过1亿元,大多以农业生产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还在起步摸索阶段,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实现就近城镇化。

(三)城镇建设用地匮乏,人口本地城镇化艰难土地是贫困山区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的基础条件。进行人口城镇化,必须扩充老城镇或建设新城镇,需要开发大量城镇建设用地。而贫困山区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地理条件差,城镇建设用地十分匮乏。湘西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地形地貌以山为主,全州面积的67.1%为山地,平地仅占4.1%,因而山多田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大多零星分散,农业和工业的规模效率有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人口本地城镇化艰难。

(四)农村人口“异地半城镇化”明显农村人口城镇化根据属地和城镇化的程度,可分为本地完全城镇化、本地半城镇化、异地完全城镇化、异地半城镇化。2010年湘西州约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4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的35%。如吉首市丹青镇总劳动力3632人,2010年外出务工2328人,[2]仅剩下36%的劳动力留在镇上。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年对劳务输出县的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迁移落户的外出就业农民工,只相当于目前外出就业农民工的1.7%。[3]照此计算,湘西州外出农民工中仅有7638人通过买房、结婚等方式获得了城镇户口。绝大部分湘西州农村外出人口虽在全国各地的大城市“打工”,并被统计到城镇人口中,但却不能异地完全城镇化,享受与当地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和市民待遇。湘西州40多万外出“打工族”人口的城镇化属于典型的“异地半城镇化”类型,“异地半城镇化”现象非常突出。

(五)农村青壮年文化技能素质较低,缺乏在城镇扎根的技能基础就城镇化水平相对低下的湘西州而言,发展的最大困难和阻力来自于群众受教育水平低下。过早辍学的青壮年形成的“有了体力就有了一切”的观念没有改变,能力结构单一,社会变革适应能力薄弱,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目前全州农民所有制单位的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0.7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科技人员仅570人,远低于湖南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湘西州青壮年缺乏获得新的科学文化技术的渠道,受教育程度低,较低水平脱盲的人口比例大,新的文盲在封闭的生活环境下不断产生。[4]根据湘西州农村青壮年受教育的现实和未来对人才的需要,开展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提升农村青壮年文化和技能素质的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三、解决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城镇化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实现农村人口在镇级单位的自发城镇化马克思说,要使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致没有工作,或不会被迫集结城市,必须使他们就在农村中从事工业劳动”。[5]应根据贫困山区地理特点和各建制镇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镇域经济,使其能吸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就近集结到附近乡镇从事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尽管就规模效率而言,大城市比小城镇要优越得多,但现有大中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而且每年新增数百万劳动力需要就业,不可能大规模地吸纳贫困山区的农村人口。在这种现状下,贫困山区自力更生发展镇域经济,使更多的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是十分必要的。要使贫困山区农民从贫瘠的土地上脱贫致富,必须大力发展镇域经济,使他们成为在家门口上班的产业工人,实现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在镇级单位的自发城镇化,解决人口城镇化水平特低和城镇分化断裂突出的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镇,以其资源承载力确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人口城镇化规模。研究小城镇规模的美国的经济学家福克斯和英国的巴顿均认为,小城镇的人口最适规模为5万人左右。因此,要充分发挥重点建制镇的人口吸纳能力,做好重点建制镇的扩容提质工作。另外,大力发展有资源有潜力或区位条件较好的特色建制镇,如湘西州花垣县的边城镇、龙山县的里耶镇、永顺县的芙蓉镇、吉首市的矮寨镇等可大力开发为特色旅游文化示范小镇;花垣县的民乐镇、泸溪县的武溪镇、吉首市的河溪镇等可大力开发为现代特色工业小镇,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小镇可以发展为以农业原料加工的工业镇,地理位置处于边区的可发展为以商贸为主的新型建制镇,人口规模平均达到2—3万人。贫困山区要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会,大力发展镇域经济,使大量农民就地就近转化为产业工人,实现农村人口大规模的自发城镇化。

(二)稳妥推进贫困山区农村人口“异地完全城镇化”从国情出发,城镇化进程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象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其次才是小城镇。对就地开发难度较大、发展能力十分有限的贫困地区,组织开展适度规模的人口“异地城镇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湘西州有关部门的调研资料显示,全州在耕地上可容纳的劳动力仅33.86万人,而现有农村劳动力128.69万人。全州需城镇化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共有94.83万人,而湘西州由于自身人口城镇化的吸纳能力和承受能力都十分有限,大部分人口需要通过“异地城镇化”的方式实现其城镇化。为做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异地城镇化”,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农地人口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具备在城市就业的能力;第二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让农民群众自愿离开家园异地劳动;第三要联系好市场,做好农村人口劳动力的组织工作;第四要逐步改革户籍制度,使有能力异地城镇化的贫困山区农村人口能在生活的城市享有应得的市民权利保障。

(三)大力开展青壮年补偿教育,增强农村人口的技能及素质增强湘西州农村人口的技能和素质,重点是提高青壮年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大力开展青壮年补偿教育。青壮年补偿教育是针对教育缺失而进行的一种教育补偿。根据湘西州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针对准备就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大力加强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他们提供职业需求信息和求职方法,开展适应性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订单、定向”就业培训。拓宽创业培训渠道,使有多年打工经验回乡创业的农村转移人口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开业或创办企业必备的知识,指导他们制订科学、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提高创业成功率,较快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率和职业适应能力。而对适龄农村青少年,则应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使其在就业前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具备适应工作的能力,培养劳动后备军。

(四)加大对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的支持力度人口城镇化,事关户籍、土地、就业、教育、城镇管理、基础设施投入、公共服务等多项内容,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仅依靠贫困山区自身的力量,地方政府往往力不从心。中央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的支持力度,使贫困山区的人口城镇化工作获得较快较好的进展。一是设立中央专项资金、地方配套,推进贫困山区城镇化进程。二是成立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专家工作组,指导贫困山区各级政府做好人口城镇化工作。三是改善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和居住条件。四是建立与农村人口城镇化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村人口离开土地,“净身进城”的风险,增强农村人口转为城市居民的自信心。五是在各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成立农村人口城镇化工作机构和办公室,各乡镇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系统做好人口城镇化工作,以保证人口城镇化专项资金的实施效果。

(五)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贫困山区人口城镇化并不能像其它发达地区人口城镇化一样,简单追求绝大多数人口的城镇化,而是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贫困山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村成为附近城镇的给养地,而城镇则成为附近农村的消费地,形成城乡统筹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使在城镇和农村生活的人口都能普遍感到生活的富裕与文明。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首先要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二是创新机制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如湛江模式,将商业保险引入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大保障可以学习推广;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使他们能在农村里真正安居乐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N].光明日报,2011-04-29.

[2]翟建凯.湘西州年鉴2011[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3]韩俊.调查中国农村[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4]黄吉武,陈军英.民工潮与山区教育的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2005(5):11-1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赵晓洁〕

Urbanization Problem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and Countermeasures

LüJuan-ping,Huang Ji-wu
(School ofMarxism,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416000)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oor mountainous rural population is the difficulty of China's current urbanization.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oor mountainous rural population,it is needed to develop the town economy;improve the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grassroots cadre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opulation work;vigorously develop young and adult compensatory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skills and qualities of the rural population;support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population work in the poor mountainous areas;combined with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poor mountainous;rural population;the urbanization;countermeasure

D616

A

2012-06-28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0XMZ055),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1C1039),湖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基地课题(10jdzb10)

吕娟萍(1981-),女,湖南洪江人,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

黄吉武(1963-),男,湖南桑植人,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1674-0882(2012)04-0005-04

猜你喜欢

建制镇贫困山区湘西
黄河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策略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山西省城镇化的特点、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欢乐湘西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建制镇示范试点资金政策评价应把握“一点三面”
建制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邢台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