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研究综述

2012-09-08叶勇彭光照江山

地质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四川盆地足迹化石

叶勇,彭光照,江山

(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自贡643013)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研究综述

叶勇,彭光照,江山

(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自贡643013)

四川盆地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盛产恐龙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自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广元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以来,迄今四川盆地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共20属24种,超过中国现已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39属55种)的2/5,成为中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种类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具有时代最早、分布广泛、种类众多的特点。建议今后重点加强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深入开展早侏罗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

恐龙;足迹化石;四川盆地

0 引言

四川盆地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十分发育,分布非常广泛。这套地层沉积连续,层序清楚,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四川盆地不仅产出的恐龙化石数量丰富、门类众多、保存完好,是我国发现恐龙化石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且发现有众多的恐龙足迹化石。自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广元首次发现足迹化石以来,迄今四川盆地已命名的恐龙足迹化石共20属24种,超过中国现已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39属55种)的2/5,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种类最多的地区。这些珍贵的遗迹化石对于研究恐龙的身体形态和结构、生活习性、运动方式及中生代时期四川盆地的古地理和古气候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发现和研究历史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期。1941年,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教授在广元县城北川陕公路旁采集到了2个足迹化石,并于1943年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命名为四川广元足迹(Kuangyuanpus szechuanensis),认为它可能是一种兽脚类恐龙的足迹。但后来经过国内外恐龙足迹专家的仔细对比研究,认为它应当属于一种假鳄类足迹,因此,甄朔南等(1995)将其更名为四川蛙步足迹(Batrochops szechuanensis)。

1960年,在宜宾县观音镇改进村发现了3个恐龙足迹化石,后被杨钟健命名为宜宾扬子足迹(Yangzepus yipingensis)。

1981年,在彭县磁峰乡蟠龙桥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距今约2亿年)中发现了2个足迹化石,后于1982年被重庆自然博物馆采集。这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

同年,在资中县五皇乡和金李井乡的中侏罗统新田沟组底部地层中共发现了200多个恐龙足迹化石。这批标本大部分被重庆自然博物馆采集,另有2个足迹被自贡恐龙博物馆采集。

1983年夏,在岳池县黄龙乡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地层中发现70余个足迹化石(包括5个较为罕见的带蹼的足迹化石和1个尾迹化石),后分别被北京自然博物馆和重庆自然博物馆采集。甄朔南等(1983)对其中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收藏的30余块足迹化石和1个尾迹化石进行了研究,命名为岳池嘉陵足迹(Jialingpus yuechiensis)。同年秋,在峨眉县川主乡幸福崖的下白垩统夹关组地层中发现30余个恐龙足迹,后被重庆自然博物馆采集。这批标本由甄朔南等(1995)研究命名了5个恐龙足迹种。同年冬,在重庆市南岸区野庙溪的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地层中发现39个恐龙足迹。1985年,在大足县邮亭乡前进村的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地层中发现100余个恐龙足迹。同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威远县荣胜乡的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地层中采集了6个兽脚类恐龙足迹,后被高玉辉(2007)命名为自贡威远足迹(Weiyuanpus zigongensis)。

1987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杨兴隆等(1987)出版了《四川盆地恐龙足印化石》专辑,对1981年—1985年间四川盆地内7个化石点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系统总结和研究,共计命名了11个新种。

1989年,在四川省天全县城以北的青衣江右岸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发现了部分恐龙足迹化石,后被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采集。

1996年10月,自贡恐龙博物馆在自贡市贡井区东岳庙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地层中采集了300多个小型肉食性恐龙的足迹化石,后被彭光照等(2005)鉴定为斯氏跷脚龙足迹(Grallator s-satoi)。这是被誉为“恐龙之乡”的自贡首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

1996年12月,甄朔南等(1996)出版了“中国恐龙足迹研究”专著,记述了中国发现的28属35种恐龙足迹化石,其中产于四川盆地的就占了一半以上(16属18种)。

2005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又在四川省天全县城北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1989年发现的足迹化石点附近)发现了2个足迹化石(王全伟等,2005)。

2006年2月,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在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乡的下白垩统飞天山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包括大小不等的恐龙足迹1 000余个。后经刘建等(2009)初步鉴定,认为大多数属于蜥脚类恐龙足迹,少部分属于兽脚类恐龙足迹,同时还发现有翼龙足迹。

同年10月,在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老瀛山的下白垩统夹关组地层发现了300多个恐龙足迹化石,后被邢立达等(2007)研究命名了4个恐龙足迹新种。

2009年5月,在泸州市古蔺县椒园乡的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地层中发现了200多个恐龙足迹化石,经邢立达(2010)初步鉴定研究,认为大多数为蜥脚类恐龙足迹,少量为兽脚类恐龙足迹。

同年6月,自贡恐龙博物馆在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龙贯山的上三叠统地层中发现了18个恐龙足迹化石,经初步鉴定可能属于原始蜥脚类恐龙的足迹。

2011年,李奎等(2011)对四川省资中县金李井乡发现的碾盘山金李井足迹进行了重新观察和鉴定,将其归入实雷龙足迹属,更名为碾盘山实雷龙足迹(Eubrontes nianpanshanensis)。杨春燕等(2011)记述了产自四川省资中县金李井乡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地层中的一种小型肉食龙足迹,命名为圣灵船城足迹(Chuanchengpus shenglingensis)。

2 种类统计

自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广元发现足迹化石以来,迄今四川盆地已发现恐龙足迹化石26种以上,其中已鉴定命名的有20属24种(表1)。

3 主要特点

3.1 时代最早

目前,中国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绝大多数是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三叠纪的恐龙足迹比较少。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省彭县磁峰乡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发现的原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是当时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中国缺乏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空白。到目前为止,磁峰彭县足迹依然保持着中国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的纪录。

3.2 分布广泛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地理分布上,迄今为止共有个14个市(县)发现有15个恐龙足迹化石点(图1)。而在地层分布上,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各个时代的地层中均有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的地质时代连续而齐全。

表1 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统计表

1-T3恐龙足迹;2-J1恐龙足迹;3-J2恐龙足迹;4-J3恐龙足迹;5-K1恐龙足迹;6-J2假鳄类足迹

3.3 种类丰富

根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盆地迄今已发现各类恐龙足迹化石2 000多个。虽然绝对数量比不上辽宁朝阳羊山和甘肃永靖盐锅峡等其他一些重要的恐龙足迹化石点,但种类却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四川盆地的恐龙足迹化石已鉴定和命名的有20属24种,超过中国已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种类的2/5。因此,四川盆地也成为中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种类最多的地区。除恐龙足迹化石外,还发现有鸟类足迹化石1种(中国水生鸟足迹Aquatilavipes sinensis)、假鳄类足迹化石1种。

4 今后研究工作重点

由于化石保存不完整和可对比材料较少等原因,四川盆地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地方。结合近年来一些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的发现,笔者认为,今后应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4.1 加强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

目前,四川盆地发现了3处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点。(1)彭县磁峰乡化石点。杨兴隆等(1987)对其做了记述,命名为磁峰彭县足迹,认为可能属于原蜥脚类,但鉴于发现的化石和可对比的材料较少,没有归科。(2)天全县化石点。该点的足迹化石早在1989年就被发现并采集,但一直未见报道。2005年,王全伟等报道了该化石点新发现的2个足迹化石,根据足迹的形态特征,初步认为是小型肉食恐龙——虚骨龙类(Coelurosaur)的足迹,但没有详细记述和鉴定命名。(3)富顺县童寺镇化石点。该点的足迹化石为一连续的行迹,但足迹较深、特征不很明显,初步鉴定可能是原始蜥脚类足迹,目前正在开展详细的对比研究。

三叠纪晚期是恐龙起源和分化的时期,虽然目前在四川盆地乃至中国的上三叠统地层中都还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的报道,但彭县和天全县的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表明,四川盆地可能是中国恐龙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因此,加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对了解三叠纪晚期中国早期恐龙的类型、身体形态、生活习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 深入开展早侏罗世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

目前,四川盆地发现了3处早侏罗世恐龙足迹化石点。(1)威远荣胜乡化石点。该点的足迹化石保存比较完整,行迹也比较清楚,研究者认为它属于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的足迹。(2)大足邮亭乡化石点。该点的足迹化石虽然比较多,但是保存都不太好,特征不明显,研究者认为属于一种四足行走的恐龙,但未鉴定到属种。(3)自贡贡井化石点。该点发现的足迹化石被鉴定归入了斯氏跷脚龙足迹,但是这批足迹化石数量较多,形态和大小也不尽一致,因此有可能属于不止一种恐龙所形成。

侏罗纪早期是恐龙演化的一个关键阶段,四川盆地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威远黄石板、资中罗泉乡、自贡凉水井及珙县石碑乡等地发现有部分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化石(董枝明等,1983;何信禄等,1998;骆耀南等,1999),说明这一时期恐龙在四川盆地已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但除了珙县的化石保存较好外,其他地区早侏罗世的恐龙化石都较为破碎。因此,开展这一时期的恐龙足迹化石的深入研究对于研究四川盆地恐龙的早期演化、分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董枝明,周世武,张奕宏.1983.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M].北京:科学出版社.

高玉辉.2007.四川威远恐龙足迹一新属[J].古脊椎动物学报,42(4):342-345.

何信禄,王长生,刘尚忠,等.1998.四川南部珙县早侏罗世一新蜥脚类恐龙[J].四川地质学报,18(1):1-6.

骆耀南,王长生.1999.四川早侏罗世恐龙化石的新发现[J].科学通报,44(10):1078-1084.

刘建,李奎,杨春燕,等.2009.四川昭觉恐龙足迹化石的研究及其意义[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南京:中国古生物学会,195-196.

李奎,蒋兴奎,柳伟波,等.2011.四川资中金李井镇肉食龙足迹化石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贵州关岭:中国古生物学会,169.

彭光照,叶勇,高玉辉,等.2005.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王全伟,阚泽忠,梁斌,等.2005.四川天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发现恐龙足迹化石[J].地质通报,24(12):1179-1180.

邢立达,王丰平,潘世刚,等.2007.重庆綦江中白垩统夹关组恐龙足迹群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81(11): 1591-1602.

邢立达.2010.四川古蔺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恐龙足迹简报[J].地质通报,29(11):1730-1732.

杨春燕,李奎,蒋兴奎,等.2011.四川资中虚骨龙足迹化石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贵州关岭:中国古生物学会,169.

杨兴隆,杨代环.1987.四川盆地恐龙足印化石[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甄朔南,李建军,甄百鸣,等.1983.四川岳池恐龙足迹的研究[C]//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北京:北京自然科学博物馆,(25):1-19.

甄朔南,李建军,张宝坤,等.1995.四川峨嵋下白垩统的恐龙及鸟类足迹研究[C]//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北京:北京自然科学博物馆,(54):108-120.

甄朔南,李建军,韩兆宽,等.1996.中国恐龙足迹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YOUNG C C.1943.Note on some fossil footprints in China[J].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23(3/4):151-154.

YOUNG CHUNGCHIEN.1960.Fossil footprints in China[J].Vertebrate PalAsiatica,4:53-66.

A review of dinosaur footprints in Sichuan Basin

YE Yong,PENG Guang-zhao,JIANG Shan
(Zigong Dinosaur Museum,Zigong 643013,Sichuan)

Since the first discovery of footprints in Guangyuan of Sichuan Province in 1943,more than 15 localities of dinosaur footprints have been found in Sichuan Basin.Up to now,20 genera and 24 species of dinosaur footprints were named in Sichuan Basin.The dinosaur footprints from Sichuan Basin were rich,widely distributed and well preserved,in which Pengxianpus cifengensis of Late Triassic from Pengxi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 was the earliest dinosaur footprint in China and it was of very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in studying the evolution,distribution,living habits of dinosaurs in Sichuan Basin and even in China.The geological periods from Late Triassic to Early Jurassic were the very important periods in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dinosaurs in China.The study of the dinosaur footprints during Late Triassic and Early Jurassic from Sichuan Basin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enhanced.

Dinosaur;Footprint fossil;Sichuan Basin

book=2,ebook=19

Q915.2+2

A

1674-3636(2012)02-0129-05

10.3969/j.issn.1674-3636.2012.02.129

2011-10-28;编辑:陆李萍

叶勇(1967—),男,研究员,古生物及地层学专业,E-mail:yeyozdm@126.com

猜你喜欢

四川盆地足迹化石
四川盆地极端降水演变特征及拟合
成长足迹
足迹
四川盆地秋季气溶胶与云的相关分析
四川盆地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四川盆地西南部短时强降水天气特征分析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春的足迹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