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依从性效果分析

2012-09-07田雅文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结核病服药肺结核

田雅文

肺结核是目前我国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障碍。本文针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系统的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9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20例肺结核患者的观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62例,男43例,女19例,年龄20岁~81岁,平均年龄51±18.3岁;对照组共58例,男44例,女14例,年龄19岁~73岁平均年龄43±18.2岁。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高中48,大专41,本科22,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表内容采用经专家指导自行设计的心理状态调查表,主要对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合理膳食、规范服药、科学作息、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比对。

1.2.2 调查方法入院1~2天内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单独交谈,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用打钩的方式回答,共发放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根据调查表显示的结果制定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的临床临床护理心理疏导和化疗方案治疗。选择入院3~5天内实验组在进行规范的临床护理心理疏导和化疗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强化期30天两组患者再次采用问卷调查表、访谈形式,从心里状态、依从性、规则服药、合理膳食、生活规律、对疾病和治疗消毒隔离、药物不良反应的知识等方面进行测查。

1.3 数据处理,所得数据采用χ2检。

2 结果

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规律服药、消毒隔离、合理膳食、生活规律、睡眠情况、消毒隔离、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统计分析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

3.1.1 针对悲观、失望的,要让患者树立能治好的信心,肺结核患者由于对结核病的缺乏必要的疾病知识,谈“痨”色变,一旦确诊为结核病患者很难接受现实,从而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确诊的结核病患者能否规范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1],有86%的患者在初治时没有遵从医嘱服药,没有坚持规则治疗,甚至在治疗期间有间断服药或自行停药的行为,造成患者反复治疗,反复排菌,病程延长,治疗效果不佳,形成了恶性循环。

3.1.2 近年来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2]。有65%患者产生焦虑不安、自卑、自闭、等负面情绪,惧怕来自家庭、朋友、同事、社会及个人的偏见,担心自己会不会给家人或亲朋好友传染、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影响自己求学就业婚姻、家庭朋友及单位社会歧视,想方设法隐瞒,不愿意接受探视,这些不良心理状态都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3.2 经济收入影响

80%的患者来自农村[3]。当地普遍医疗知识匮乏、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患者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后担心发生并发症或者病程反复时,患者经常出现沮丧、恐惧等负面情绪,也常常表现出心理和行为的不符合。依从性降低导致病情加重迁延,甚至成为难治性肺结核,不仅延长了疗程,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3.3 肺结核是一个慢性传染性疾病,病程长,治疗需要长期多种联合用药。肺结核患者在长期化疗过程中,根据个体差异等因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得不放弃或中断化疗,影响治疗效果[4],随着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副作用出现更加重了患者沮丧心理,导致从医依从性的改变,使患者产生怀疑治疗效果和自暴自弃不信任医务人员的心理,极大地影响着治疗效果。

3.4 针对上述心理变化的特征,提示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负面心理有足够的重视,积极的开展对患者心理的治疗和护理。[5]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予及时心理疏导心理上安抚,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对患者关心、真诚,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主动向患者普及有关结核病的治疗方法、配合注意事项、自然疗程等知识,消除患者对结核病发生、发展的误解。鼓励患者倾述心理感受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因人而异地安抚、劝导、进行一对一交谈(心理支持),说明负面情绪对预后产生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例举积极的良好的心态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利疾病治疗,消极的心态只会加重病情而无益于健康事例,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解除恐惧方法,听音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等,缓解患者的恐惧不良心理。例举及时、准确、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使患者对抗结核治疗原则、服药疗程、服药数量、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强调因不规则服药易造成的病情反复和耐药发生,告知早期规则化疗的意义和规律适量用药是化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全程用药是确保疗效的前提,不满疗程停药将增加治疗失败率和复恐惧从而快速有效的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研究表明,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与结核的复发率呈明显的正相关[6]。肺结核临床治疗具有疗程长,治疗复杂,传染性高的特点。进行在院及出院后随访中给予患者全程心理健康知识指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有利指导患者做好居家消毒隔离工作,对咳嗽咳痰时要用纸巾遮住口鼻,减少结核菌的传播[7]。餐具要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生活起居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戒烟酒。增强了疾病接受能力在配合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讨论

临床护理研究表明恐惧悲观、失望自卑、焦虑、恐惧、沮丧等些负面心理均可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坚持服药、依从性下降等行为的出现,从而导致疗效降低。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病情转归。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大,心理需要多,需要医护、家属、朋友及同事等多方面的共同支持。科学的心理沟通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对人的生存有着重要作用心理干预观察,患者按时服药与正确的服药方法,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保持有效的适当运动,科学的规律生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对肺结核患者早期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从医依从性,对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肺结核病传播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必要性

[1]刘光辉,刘玉美,伍慧仪,等.广州地区 251例耐多药结核病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712-1714.

[2]王丽芹,焦卫红.住院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10.5(10);322-324.

[3]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

[4]刘剑军.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及对策[J].结核病临床与控制杂志,2002.1(4)150

[5]孙玉兰,史公权,孙云霞,等.肺结核病人个性心理特征调查分析[J].中国中国防痨杂志,1994,16(1):37

[6]康华,将晓连.肺结核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15):76-78.

[7]赵东升.加强防痨宣教,推动结核病的控制工作[J].中国防痨杂志,1998,10(2):95-96.

猜你喜欢

结核病服药肺结核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