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拥堵事件
2012-09-06杨迪
杨迪
在黄金周这样的超级客流下,景区内任何一个细微的错漏都将造成整体的瘫痪。而管理多头、贪大求多的现状亦需正视。
像一条细嘴的水袋一样,华山在这个国庆期间被迅速装满,膨胀欲裂。
长假过后,陕西省旅游局发布数据,2012年10月2日华山接待游客3.9万人次,同比增长49%。
同是这一天,数万游客被困华山,原本怀着美好旅行愿望的人们,从中午开始就拥堵在景区内,上下不能,直至拦车砸车。再后来,内蒙古游客董立文夫妇又因退票在东山门售票处被捅伤,其中董立文身中11刀,其妻身中两刀。
发生在10月2日的这一幕,给整个华山景区的“黄金周”留下尴尬的一笔。而事后,《中国新闻周刊》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以“奇险”著称的华山,拥堵以及管理者和旅客发生冲突并非第一次,其背后折射出的景区多头分治、贪大求多的现状亟待改变。
华山“肠梗阻”
“我时刻感觉命悬一线。”来自深圳的游客兰馨如此形容自己10月2日的华山之旅。
当天清晨,连夜爬到华山东峰顶的兰馨等待着日出。但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美好,“被挤在人群中,感觉呼吸艰难,并交织着恐惧、紧张。”她说“观景台是个面积不大的斜坡,密密麻麻全是人,特别担心会出事。”
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兰馨也试图用相机拍摄,但遗憾的是,镜头所及全是人头和举起的手。
“十一期间,人肯定多。”兰馨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只有身临其境,才真正体会人多到让人心生恐惧。”
很快,兰馨在东峰顶匆匆观完日出准备从山顶下撤,而此时山门口的游客也开始涌来,无人意识到两股人潮最终要在中途“相遇”并引发一次大面积拥堵。
当山上的兰馨们从山上一点一点往下挪的时候,山下东山门的入口处,来自西安的余江和妻子两人已等着上山。“一早六点半便乘坐火车来到华山,9点钟就到了华山东山门”,余江说,“那时候已经开始排队,但人还不多。”
东山门的售票处是一个约20平方米的平房,仅有三个售票窗口。其中两个窗口卖进山门票(票价180元/人,不含索道费,索道费需上山至索道入口处购买,单程80元/人、往返150元/人),另一个窗口专卖上山巴士票(单程20元,往返40元)。根据华山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华山管委会)规定,乘缆车上山必须搭乘上山巴士。
东山门停车场一位姓丁的工作人员介绍,上山巴士有近百辆,大多是22座的中巴,人满即走。如果不是客流高峰,最多等候10分钟发一趟车。
这样的旅游巴士在东山门下方的另一个售票点——华山游客中心(2011年5月刚刚投入使用的、规模最大的售票大厅)也在按照同样的规则运行。
余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天上山巴士基本上是即上即走。平均每3分钟东山门售票处和游客中心至少会发出2辆巴士,这意味着每小时巴士将运送近千人至上山索道站。
然而每天运营12小时的华山索道,最高运力却是每小时1000人。而据华山管委会信息中心介绍,10月2日这一天,仅从东线上山(乘坐缆车的游客走东线,徒步登山的游客走西线)的游客就达到2.4万人。
从10月2日上午开始,大量游客在设置了四个窗口的索道售票处外面排起了长队。余江夫妇也在其中,二人历时3小时又20分钟,终于挤进了缆车。
要求坐缆车的人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开始劝游客从旁边的“智取华山路”步行上山。
来自内蒙古的董立文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决定步行上山,但这却成了他噩梦的开始。董立文在事后发微博说:“山路上人也特别多,尤其是下山的人。上山的好歹能一分钟一个台阶,下山的队伍并成两三排,好久也不挪动,并不时有上山的人打消上山计划加入下山的队伍行列。”
退票风波
据《中国新闻周刊》事后了解,面对双节黄金周的超级客流,华山管委会方面事前也有准备。华山管委会信息中心主任潘先明介绍,“为迎接双节,景区拓宽了‘智取华山等一些路途和栈道,增加通行能力。并在景区重要的游客集结点新建了二十多个观景平台。同时为适应自驾游潮流,景区扩展了东门附近的停车场,并增加了临时停车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9月24日华山管委会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景区各单位贯彻已经制定的《度节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结果未曾料想,大面积拥堵还是发生了,而且发生在原本预计最不危险的瓦庙沟——索道上山站处。
据华山管委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介绍,事发当日下午一点多,有一批游客刚刚到达索道上山站口,看到需排队三四个小时,便打消了上山的念头要求立即退票,并拒绝回到游客中心办理。
游客与工作人员的争执引来围观,长时间排队带来的烦躁情绪也被点燃。愤怒的人群高呼“退票”,并拦住上山巴士阻止通行,甚至有人开始砸车。上述工作人员说,“游客堵在路中央,巴士上不去也下不来,砸车事件发生后,别的司机更不敢上山,最终巴士停运了近七个小时”。
原本缓慢循环的人流彻底停滞。
为避免更多的人聚集到瓦庙沟,山上开始对下山游客进行管制。正在途中蠕动的兰馨说,下山时走几步就要堵一阵,甚至有时直接被拦住不让走。
18:40分左右,天色开始变暗,早一些从智取华山路下山的余江,在经过3个半小时的步行之后到达了瓦庙沟,此前承诺的24小时运营的旅游巴士不见踪影,无数的游客滞留在广场上,人群吵作一片。广播里仍然在喊着要游客自行下山,此处距山门口还有8公里的山路。愤怒的人群围着景区工作人员要说法,但工作人员告诉游客,“真的没有办法了,车在下面上不来,所有司机都在等候待命”。
直到晚上10点,旅游巴士仍在停运。无奈的游客们只能抱着小孩搀着老人徒步往山门入口处移动。兰馨说,那条路像走了一个世纪。
据事后媒体报道,23时左右,来到东山门售票处准备退票的董立文夫妇在售票处外被捅伤,其中董立文身中11刀,他的妻子身中2刀。
10月5日,华阴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称:“华山游客被伤一案成功告破。10月2日晚,刘渭军和王琪在华山东山门低价收购下山游客门票,到售票窗口排队原价退票时,刘渭军和游客董立文发生争吵、打架,相互追逐中董立文之妻王娇跑了过来,刘渭军掏出折叠刀朝王娇背部捅了两刀;王琪也掏出折叠刀,二人将董立文捅了九刀。”
10月16日下午,华阴市公安局副局长、游客被捅伤一案专案组组长刘宏选仍拒绝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的所有问题,“案件正在调查,具体问题请联系政工处”。
多头分治
旅客被伤事件引发公众对旅游景区游客容量问题的讨论,拥堵滞留事件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景区的管理问题。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2011年11月正式颁布实施批复的《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年)》提出,到“十二五”末,大华山旅游圈人数将达1000万人次,登山人数达500万人次,社会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华山旅游业将真正成为地域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成为国际一流精品景区和旅游目的地。
旅游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华山管委会信息中心主任潘先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华山主要由管委会进行管理,管委会下属有华山旅游集团公司和陕西华山索道公司两家单位,而集团公司下属又分别有服务公司提供保安、环卫、挑山工等;汽车公司提供东山门上山巴士;公路公司负责停车场管理以及票务中心管理票务,四家公司分据而治。
如此多的经营方,使得管理索道的工作人员不知道山上的情况,巴士停车场的工作人员不知道索道的情况,而山上的工作人员又不知道山下巴士的情况。那么无法分出其中差别的游客最终得到的印象就是“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
东山门售票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0月2日下午两三点钟就开始办理退票了。”华山游客中心也同时可以退票。但这些消息,山上的游客却毫不清楚,愤怒的情绪才不断地膨胀。
当地一位业内人士称,自古华山一条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黄金周这样的超级客流下,任何一个细微的错漏都将造成整体的瘫痪。更何况多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力、沟通不畅这样的现状。
10月8日上午,在“双节”期间情况汇报会议上,陕西省省长赵正永要求华山景区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实行游客限额制度,不能唯利是图,只顾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