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荣:“我这一生就是搞钢铁的”
2012-09-06庞清辉
庞清辉
“今年是最辛苦的一年,赚钱却是最少的一年。”江苏沙钢集团(以下简称“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沈文荣一口浓重苏南口音的普通话,透着些许无奈和忧虑。
自金融危机以来,钢铁行业一直深处寒冬,处于全面亏损的边缘,但沙钢2012年仍然盈利,销售目标不减反增。2012年,是沈文荣带领沙钢进入世界500强的第四年,排名连年递升。
“人一生当中,只能做好一两件事。我这一生就是搞钢铁的。我不可能再跳出来,搞其他什么高科技。”沈文荣说,沙钢就是要围绕钢铁,搞好钢铁。
“没有铁矿石的地方不一定搞不好钢铁”
沙钢位于距上海不到两小时车程的张家港锦丰镇。这个小镇孕育了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却看不到充满科技与现代感的办公楼和西装革履的白领人群。
“有铁矿石的地方不一定能搞钢铁,没有铁矿石的地方不一定搞不好钢铁。”沈文荣说,
这里的人勤奋,愿意吃苦,这也是资源。
6点半,上班的人群已经熙熙攘攘。沈文荣以前保持着老习惯:每天在职工进厂时,在大门口迎候,有时也会当面给车间的班组长布置工作。每天早上7点的高层例会,沈文荣会准时到场。他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并不感到疲倦。
沙钢弥漫着紧张的生产氛围,工人一天24小时三班倒作业,行政人员早上7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周末不休息。除了沈文荣,沙钢所有高管都是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按照沈文荣的说法,这样既节约了办公成本,有事情又可以迅速作出沟通和决策,效率高。
沈文荣以抠门闻名。他1.76米的敦实个头,有些发福,终年一身普通衣着。不管是什么公司的老板和什么级别的领导,沈文荣全部在公司行政餐厅里请客,菜式也很少换。出国考察,沈文荣不坐头等舱,而在国内出差,只要事情办完,无论多晚都要赶回沙钢。
沈文荣一直住在厂区70平方米的宿舍中,地板还是水泥地,其标准与普通职工宿舍绝无二致,至今还保留着用洗脸水冲马桶的习惯。“家里的家具,都很破的,连这个都不如。”沙钢集团工会副主席方礼清拍着办公室里一张略显老旧的椅子说。
沈文荣的学历是中专,但他的谦虚好学在国内外同行中是出了名的。他的办公室、家里,堆满了全球有关冶金的书籍杂志。
“野蛮生长”
在过去三十多年,当数不清的民营企业倒在创业的路上时,沙钢幸运地完成一连串的转型。
1975年,沙钢只是一个轧棉花小厂附属的小轧钢车间。1968年中专毕业后,沈文荣成为该厂的一名钳工。1984年出任厂长的沈文荣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将当时大企业不屑一顾而小企业又无法上规模的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到1988年,沙钢窗框钢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
1988年底,沙钢积累了1亿多资金。沈文荣意识到新兴的铝合金和塑钢窗将很快淘汰窗框钢。几次赴国外考察和学习后,沈文荣决定把家底都砸进去,从英国购买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生产螺纹钢。
幸运的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迎来了基础建设高潮,沙钢投资3亿元的项目不到3年就全赚回来了。很快,1994年,沙钢搞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大拼盘”钢厂,他把德国最好的电炉、美国最好的轧机、瑞士最先进的连铸机、西门子的自动控制系统都搬到了张家港。“钢铁厂一直需要技术改造,即使做到100岁也做不完,我现在要推动的事是要培养一批也喜欢钢铁的年轻人。”沈文荣说。
2002年的一次搬迁则成为沙钢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2002年沈文荣花了2.2亿元,买下了德国蒂森克虏伯的子公司霍施钢厂,将这座欧洲最壮观的钢铁厂整体从莱茵河畔搬到了中国扬子江畔。
仅到德国去搞拆卸工程的劳务签证就达1000多张。几十万吨的设备海运到沙钢万吨级码头时,千余人轮番上阵安装调试。2004年11月,流水线提前投产,沙钢产能跃升到1000万吨。当时武钢的董事长邓琪麟也感到惊奇:“老沈,你是怎么搞到1000万吨上去的?我那个1000万吨能力是几代祖宗用了几十年时间才传到我手上的。”
沈文荣还从世界知名的钢铁帝国米塔尔身上,看到另一条增长之路——外部并购。2006年起,沙钢先后收购了江苏淮钢、锡钢、河南永兴钢铁、常州鑫瑞特钢等,新增产能千万吨。“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成2000万吨,3000万吨?只有他们(国有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吗?应该看谁有实力,谁有潜力,来选择谁能做大做强。”
沈文荣做到了。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钢铁行业遭受沉重打击,但沙钢取得全面增长,以20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跻身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也是中国内地唯一入选的“草根”民企。
“在钢铁业,都是我们做出反应之后,别人才做出反应;等到他们做出反应时,我们已开始寻找下个机会。”沈文荣的成功,在于他“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就开始奔跑”。
沈文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没有准备在这个行业里做一辈子的信念,没有抱定钢铁行业不动摇的决心,很难真正做到“抓住时机”。“你比别人聚焦一点,看长远一点,也自然会看准一点,敢投入一点。”
“沙钢的八五规划和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同步”
早在2010年,沈文荣已预料到两年后钢铁行业的漫长寒冬,并将对策写入沙钢第八个五年规划。
沙钢二十年前就有自己的五年规划,沙钢的八五规划和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同步。“我们年年有目标,五年有规划。”这个规划中,第一个思路就是围绕钢铁主业,做精做强。“这是一个原则,毫不动摇做好主业。”
沿长江岸,沙钢正在筹建玖隆物流园。“钢铁物流是国家鼓励的,制定的规划和国家的政策支持要一致。”沈文荣说。此项投资将超过300亿,并计划将其建成世界最大的钢铁物流中心。
非钢产业沙钢也有涉及。“我主业已经做到这种程度,可以尝试投资。”对于不熟悉的行业,沙钢只参股优秀企业,不控股。“不要受自己去动手做的诱惑,我们做了钢铁,怎么还可能做化工、IT产业、太阳能、风能?沙钢不会养猪,但会投资做得好的养猪企业。这叫非钢产业投资。”沈文荣说。
有选择性的收购、兼并、重组,也是沙钢的重要战略。“但我们也不着急,有条件,有选择地做。”
尽管钢铁产业形势严峻,但沈文荣对未来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明年的基本形势好于今年,比今年差的概率只有10%到20%。”沈文荣的基本判斷是,钢铁行业还处于中午,不是夕阳。“每年要进口3亿吨钢,你说可能吗?就算进口1亿吨也做不到,所以中国不生产钢铁怎么行呢?”
对形势的正确判断决定了沙钢为何总是能渡过难关。沙钢对2012年钢铁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判断是从高到低。“年初就开始压货,压到极限,一路压到9月份,10月份开始反弹,因原材料套牢的概率大大减小了。”发达国家主张通过“零库存”降低成本,沈文荣开玩笑地说,“你要用这来指导钢铁生产,失败得很惨!”沈文荣对这个理论做了创新的理解:对形势有很大的不确定时,合理库存。
沈文荣现在最着急的是,沙钢发展速度很快,但仍与米塔尔等亿吨产能的钢铁集团有巨大差距。“钢铁行业还有潜力,沙钢本身还可以再做大做强,为什么还要做其他的行业呢?”。